正面管教实践

#正面管教打卡#20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72人  梁师一友

2017.8.17 星期四

故事1

周二上完轮滑课,周三因为晚上有其他课,下午就没有带陶陶继续去上轮滑课。不过陶陶小朋友兴趣来了,睡完午觉自己要求出去轮滑。基本能自己滑起来,好几次还故意倒地上练习怎么站起来。

没想到的是,今天悠悠妈妈问陶陶下午去不去上轮滑课的时候,她却又说不去。并且十分地坚定。我和悠悠妈妈花了大力气也没能说服她。最后她为了要去商场玩,就说去看悠悠滑,但是自己不滑。

我还是把装备带了去,以免她到时候又想滑了。其实心里是觉得到时候应该就能说服她。

到了场地,悠悠开始换装备了,她还是坚持不上课。这时候,我意识到她应该是真的很坚持。于是,我抱她坐在身上,对她说:好的,妈妈不会再劝你上课,我们今天就看悠悠上课。但是你能告诉妈妈原因吗?

过了一会,陶陶说:我还是害怕摔跤。并且你给我勇气也不行,我还是不上。

不上就不上,我们就一起坐旁边看悠悠上课。她还给悠悠加油鼓劲。后来悠悠妈妈说,悠悠上完课一般还会再玩一会,问她要不要在下课后也进场地去玩一会。她说好,于是开始提前换装备。

换完装备,她忍不住就开始在场地外面滑了起来。我也没跟着,就让她自己滑去。其实心里还想要是能摔一跤也好,从哪里跌倒才能从哪里站起来。

她看到悠悠在学新动作,也在场外跟着做。上课结束了,就进去和悠悠一起滑着玩。

可见对于轮滑这件事本身她是不排斥的,但也远远没有像场内其他小朋友那样兴奋地爱上轮滑、爱上速度的感觉。从多次的谈话中可以知道,她期望的可能只是“会滑”即可,以不会摔跤为目标低成本地掌握基本技能。


那么,问题来了,该不该借轮滑这件事,培养她不怕苦不怕疼的品格,避免她太“娇气”呢?除了轮滑,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可以培养类似品格呢?感觉需要一次家庭会议了。

故事2

晚上睡觉前,例行故事时间,陶陶挑好了书,我看她自己在翻着看,就先看了下手机处理几条微信留言。

突然她就把书摔到我身上,大声地、模仿大人生气时的口气说:干什么呢!快!讲故事!

我现在大概已经锻炼地不太会“大脑盖子打开”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没有火气上翻的感觉。放下手机、拿起书,我对陶陶说:

嗯,妈妈是看你自己在看书觉得挺好的才没有打扰你。妈妈看手机不对,跟你道歉。我的陶陶是个好宝宝。

陶陶还在生气,说:坏妈妈。

我继续说:陶陶是个好宝宝。好宝宝,好宝宝,……

她就说不下去了,开始说:那我刚才的行为……

我说:嗯,陶陶是因为看到妈妈看手机生气了吧,可能没控制住,特别是模仿大人讲话可能是觉得好玩,下次应该就不会了,所以不影响你还是个好宝宝。

陶陶:小黄也是好宝宝。

我:嗯,你们俩都是妈妈的好宝宝,妈妈也是好妈妈(:P,就当自我催眠吧,我们都要做到最好~)。我们开始讲故事吧。

陶陶:好!


在以往,可能我们都会马上指责或试图纠正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这样做是不对的,等等。但其实孩子和我们大人一样,很多事情一冲动做了,自己也知道不对,碍于面子就是不愿意承认,这种情况下往往越说,她越听不进去,越会跟对着干(之前太多类似的场景了)。而通过其他的方法,让他们有个“台阶”下,自然而然地疏导,反而有助于他们直面自己的问题。

还有比较忌讳的是给孩子贴“坏”的标签,要多贴“好”的标签。“标签”的心理暗示作用是很强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