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明亮》第四辑摘录(资源的整合)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爱尔兰诗人叶芝
在小康社会里,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生存的需要,同时也超越于单纯的浪漫温情的生命关怀。概括的说,与小康社会相适应是一种生活性的教育,以个性的解放、思想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为目标。从生存型的教育走向生活中的教育,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应对因此而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学习,也绝不仅仅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任务,应该成为个体一生和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内在,内在必须的构成,需要融入人生、融入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
学生到学校里来,不应该一天到晚将弦绷得紧紧的,又通过校园丰富的文化活动,给孩子们提供张弛有度的生活空间。闲暇出智慧,所有的活动其实都具有教育意义,对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和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意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并为孩子们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王学思也说:“没有人一开始就很明确的知道自己擅长哪个方面,我们都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追寻来寻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家长和教师共度一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对教育理念的认同,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也是家校共读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如中东和平、全球变暖、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星际探索,一带一路等,既是公众的热切关注之点,也是公众议论的集中点,具有直接或间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选择那些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社会问题作为学习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认知能力。
以《让教育更明亮》作为书名,是一个愿景,也是一个目标,希望通过对教育本源的探究,引导家长不必局限于点点滴滴的得失之中,不必被功利主义所羁绊,多从人的一生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引导教师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始终坚守传递光明这一理想信念,把自己和民族、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