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20161015

2016-10-15  本文已影响17人  白大炮

(补10月13日日记)

今天读了易中天《中华史》的三国部分。受日本光荣《三国志》游戏的影响,一直对三国、日本战国这类主题的史籍、文章非常感兴趣。偶然看到易中天这部,本来只打算随便翻翻,看过两篇觉得很有趣,就一口气读完了。

易先生的著作自然是基于史记而非演义,从宏观角度分析一些关键人物和人物背后的趋势,有点黄仁宇大历史的感觉。最喜欢其中对演义中所谓忠义权谋的反思,是我很喜欢的调调。

节取几段有趣的。

一是对关于关羽被神话的历程。

日记20161015

一直不喜欢关羽,被逐渐抬到圣人、大帝、甚至财神的地位恐怕自己也没想到。不知九泉之下他会不会有些反思,如果不是他的刚愎自用,蜀汉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吧。

二是对演义中赤壁之后孙刘争夺荆州描写的不屑。

日记20161015

特别喜欢光荣三国志游戏后面几代里对周瑜形象品级的塑造,那才真的是雄姿英发、文韬武略。这样一位坦荡君子怎么会是演义中的龌龊狭隘。诸葛亮我并不太喜欢,尤其是被演义神话后的形象。但假设真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嘲讽,孙刘的同盟恐怕也持续不了多久,拿小孩子过家家或者拉了百十号人占个小山头草寇的心态描写纵横捭阖的战将实在太不拿读者的智商当回事。

三是对刘禅的评价。

日记20161015

后主传我没有看过,因为读三国志的时候还处在对刘禅极端鄙视的阶段。但想来刘禅顶多算是不够出色,背负着重臣和父亲“光复中原”(哪怕是形式上的)的大包袱。继续打仗,国家一点一点被掏空——很久以前读到蜀国亡的时候只有二十几万户不到一百万人口非常震撼。虽说当年蜀地还多少有些荒蛮,但这个人口数量恐怕连灵桓时期四分之一都不到吧。还要加上刘备入蜀前既有大量难民的流入,又只经历了一场大战。可是不打,又内患重重,甚至失去立国的根基。我想,也许谯周的劝说只是个借口,刘禅心里早就放弃了吧。更不用说作为亡国之君居然能在敌国安享晚年,活的比所有的对手都久。

但还是有点遗憾,如果能以这种务实的态度治国,少些征战、少些杀戮和牺牲不是更好。也许在刘禅心里,从一开始就不想做个帝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