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在继续16
那个时候刚刚高二。还没有太多的紧迫感。也不敢再有丝毫的懈怠。每天老实了许多。也时不时给自己找一些小乐趣。中午有时候还会改善一下伙食。所谓改善伙食就是订外卖。那时候订外卖我们是踹墙的。因为我们操场外边儿是一家饭店。我们踹墙订盖饭。火烧夹土豆丝。火烧夹鸭架子。总之这是违纪行为。再后来有几个同学有手机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就开始传纸条统计谁要吃外卖。总有那个几个始作俑者。这个词有点贬义其实他们在为大家服务。再后来在宿舍玩儿神庙大逃亡。没人一条命。话说我最菜。
有那么几个人。郝佳。斗士。汤卓。刘金龙。刘亮。骚哥。部长。丁文浩。王群。王逸飞。还有小付。大猪。二瓶子。常小涵。好萌。培培。原谅我实在是无法一一细数。最后都因为高三分班散了。学习好的那些进了实验班。而其他的这些人也没几个最后在一个班。而我是跟六七。其实高中三年其实是这些人在一个班的时间最长。而现在也不过如此吧。话又说回来。怎么说也是在生命中留下了痕迹。某一天再次提及依旧会有余音缭绕。
高三的分班来的猝不及防。据说三中再我们之前没有过这样的历史。我们就如同山坡上放养的羔羊。两年过去了。为了最终的收益最好。于是把那些长的壮实的摘出来拉到草长的茂盛点儿的山坡上。剩下的就吃些差不多的就好了。不过也不至于营养不良。年级前一百分成了两个班。而剩下的就又随机分班了。我的班主任又换成了一个一直在代复习班的才子。我叫他陈班。数学老师也是复习班都来了。其实很是对我的胃口。英语老师。好像我的每一个英语老师都差不多。对我特殊关照却依旧没能改变我的英语成绩。生物老师。其实有过抵触。因为我的生物算的最能拿出手的所以有时候就会有些有持无恐。物理老师是个小物理老师。我觉得每个物理老师都是奇葩。化学老师是老徐。其实这个阵容还不错。而我印象中就是陈班讲的最多的就是内需。而我最能明白的就是这个内需。我也是靠着内需最终能上了大学。后来有一次我跟六七逃了自习去找小庆的时候听说学校所有领导的发言稿均出自陈班之手。真真儿的又一次让我肃然起敬。数学老师就是每天都笑的很开心。讲的思路很清晰。很对我的胃口。英语老师每次都给我特殊照顾。物理老师是除了英语老师我找的最多的老师。每次进了物理老师办公室她看到我都会很无奈又会很耐心的给我讲我问了不止一次的问题。而老徐就比较直接了。先说一句怎么你又来了然后不厌其烦的告诉我如何如何做这个题。还有就是我很熟悉老徐的风格了。每次给我解答以后都会给我延伸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高三我提升最多的就是物理化学。物理从大云开始。化学因为老徐。其实叫了这么多的老徐。而我们私下并不是这么叫的。现在想想真的太不懂的尊师重道了。所以还是不提了好。现在想起来我的脑子里其实是一幕追逐老师的大战。除了语文老师英语老师。我几乎都是追着老师去问问题的。甚至问的他们都烦了的那种。他们依旧给了我最详细的解答。话说我也有我的套路。每次我都是那些一道题说老师是不是先这样再这样然后这样到这儿过不去了。然后老师就开始告所我怎么过去。现在想想都好好玩儿。好玩儿的我都不自觉的笑了。想想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去跟那个老师谈谈问题了。实在是悲哀。到后来每做一套卷子的时候其实想的都不是去考多高的分了。甚至想这份卷子得的分低一些。这样能多找出一些知识上的漏洞。就抱着这种心态不停的做题。对题。改题。乐此不疲。
高三的日子每天都很充实。每天都过的很快。快的感觉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一点的提升自己的成绩。每一点成绩的提升。有自己的努力。有老师的帮助。有同学的扶持。那一年我始终在追逐的就成绩如何提高。然而当我答完最后一份英语试卷的时候我恍然大悟。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其实并不是最后的高考成绩。也不是去了那个城市读了什么专业上了什么大学。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我自身的成长。所谓心智的成长。我以后上街买白菜确实不会用三角函数。可是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已经让我有了属于我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后工作写总结肯定不会用文言文。可是语文阅读理解自己让我读书的时候开始有对我自己的思考。以后交流用英语肯定不会去用我方式背过的英语范文。可是那些定语从句是最基本的交流用语。总之。课本上的东西最后写在了试卷上让阅卷人去评判了。而课堂上的东西潜移默化中成就了我们终生受用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