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之“就作文教学答青年教师问”
1、引领学生爱上作文
首先因为我喜欢作文。
(1)因为我对作文情有独钟,经常动笔写点东西的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就改过的多一点,一而再知道学生写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一点。
(2)因为从读初中就养成了动笔的习惯,因而就养成了观察思考的习惯,老师发现的多,为学生提供的素材就多,老师的思路开阔,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
其次我特别重视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批改的过程,就是发现闪光点的过程。
讲评呢则是放大闪光点,学生用了一个传神的词,写了一句有意思的话,我就做了记号,加上每一批到了讲评课并大讲堂,如何好好在哪里,学生的一句话我能夸他几句十几句话,这就叫做放大闪光点,我常常把芝麻说成西瓜,虽然取得成功,而且被老师发现了,表扬了,兴趣就会慢慢产生,就逐渐喜欢作文了。
2、发现闪光点的诀窍
作文教学中,我第一抓“大典型”—作文优秀者,第二抓“小典型”—哪怕只是用的恰当的一个词,只是写的漂亮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我都大我都加以“放大”,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鼓吹,这些“小典型”的标准,也因人而异。总之,一定得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功的体验就很难产生兴趣。
对个别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我都予以辅导,必要时我口述,让他记。不要怕别人说我们“抱”着学生走。他不会走,你不抱行吗?干什么都要实事求是。
3、遵循写作基本规律
写作的规律是什么?
第一,多读书。
“不学诗,无以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古人这些话都是讲读书对作文的作用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身享受它的“利息”。“利息”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中包括“语言”。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
第二多积累生活和感受(包括情感)。
杨万里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必有诗。”刘勰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讲的就是这两种积累的重要性。要开展多种活动,要把学生带到社会大自然中去,但仅仅带去还不够,还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好奇心,并让学生在“感受”中“感受”。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老师要有一颗好奇心,带学生去感受感动了你的事物,把你的感受描述给学生听。
第三,多做。多到什么程度为好,一星期一篇就差不多了。我主张写日记或周记。好多学生对写日记很头疼,那是没有引导好。我的要求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短到只有一句话也行。但一周之内,得有一篇较长一点,像一篇作文的。这样要求,孩子们就乐于接受了。
4、具体工作见真谛
第一,要求人人做读书笔记,以摘抄为主,定期检查。
第二,要及时表扬读书好的—总是有人读的好,批评表现人物不好的。
第三,要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和乐趣。如召开读书会,表扬因读书而在做人作文谈吐的方面有变化的学生。
第四,老师为学生作出表率—也把书带到教室和学生一起上自习课。老师爱读书,学生才能跟着你读书。什么事都要去思考,只要思考办法一定会有的。
5、重视批改重视眉批
所谓重视,就是篇篇看。
看什么?看闪光点,看精彩处。红色波浪线,红圈圈随处可见,“总批”的话就很少,有时没有,但“眉批”较多,我主张少“总批”多“眉批”。“眉批”针对性强,语言也不会太多,省时省力。
作文收上来,有三条我必做。
一是浏览一遍,二是记下精彩之处(在作文本上折出来即可,留作评讲时表扬或者指正用),三是打分。
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是老师给多少分,画了多少波浪线,写的什么评语。还有一条是我跟别的老师学来的,即每篇作文都先要让学生互改,(相对固定和互改对象),用铅笔改,圈出错别字,用问号标明哪里有问题,用波浪线画出好的句段,也可以写上“眉批”和“总批”。互改之后再自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这不是老师偷懒。肉烂烂在锅里,总比老师改意义大。实践证明,学生很了不起,(至少有些学生)凡学生改过的作文,老师改起来很容易,至少错别字少了。
6、好课怎样设计出来
肯在作文教学下功夫。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成功的课,有效的课,都是思考的结晶。
教育的理论是古老的,而实践是常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