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控制的妈妈之三家庭中对孩子的投射性认同

2022-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向日葵的春天

      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梅兰妮.克莱因提出的。在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中,投射性认同是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行为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领域。

      投射性认同将它分开来看一半是投射,另外一半是认同。这个概念有两个过程,在心理机制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个人要把自己心里不能容忍的东西投射到他人身上。第二阶段是当对方这样将自己的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时,别人不一定能同意,这时对方用各种方式给你施压,逼迫你最终认同他投射到你身上的东西。这一切在潜意识中进行,双方都没意识到,投射性认同就完成了。我们可以从下面母亲与小女儿的互动中很清楚地看到。

      母亲从小出生在一个庞大的家族中,家庭文化是德高望重,注重名誉。他父母靠好名声在家族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她妈妈的牺牲付出更深受家族所有人喜欢和周围人尊重。每次她出去玩时,只要有认识的人就会说你看这是老李家的女儿,跟他妈一样能干又心善良。父母也因为她在这个家族挺骄傲的,她的弟妹结婚就业金钱和精力她花费不少,兄弟姐妹结婚以后也帮了不少金钱,就连兄弟姐妹家孩子长大以后就业或者有什么不开心事都来找她。她觉得自己在整个家族和社会也有自己一席之地,获得了高度尊重,甚至敬仰。她觉得自己总能体谅到别人的难处,很多下属和同事,朋友,邻居也愿意来找她讲些生活琐碎之事,她也总能正确引导。她永远坚强乐观,积极,善良,正能量满满,现在大女儿继承了自己的优势,父母的缺点都给了小女儿。她从小就习惯照顾别人,凡事讲究公平公道,小时候虽然是家里老三的她却总是为兄弟姐妹分东西,有时也会把自己应得的分出来平息他她们之间的争吵,妈妈不仅在家里夸她,还在所有人面前夸她,所有大人觉得她懂事,还让自家孩子学习。她觉得人不能自私,否则没人喜欢。她继承妈妈的生存策略,用好当作自己活得有价值的武器,害怕依赖,害怕一切负能量的东西,总能看见别人的一些弱点。她觉得自己这么聪明,人品也好,还一路走得这么辛苦,女儿脑子反应那么慢,不会说话不会做事,自己拼命给她创造了一个好环境,她却不珍惜。

      我们从上面母亲的成长环中,可以看出她把好当成自己生存的价值,把所有不好都投射到外界,比如上篇文章中别人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她家庭贫困资源是共享,你多吃一口,别人就会少吃一口。而现在资源丰盛,挑大的不一定就抢走别人资源),她就下定义这个人是自私的,然后回想各种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她从来没有心安理得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她看见别人能心安理得那么做时,她心里也是羡慕的,但很快就被她否定,直接给别人下定义来防御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把自己最不想要的品质自私投射给别人。尤其那个人曾经接受过她的付出,会产生愧疚心里,也会认同她的定义,我是自私的,怎么光顾自己吃没想到别人呢。这个投射性认同也形成了。她用好来控制一切,认为自己想法永远是正确的,好的,正能量的,没有一个人想在别人面前当坏人,时间久了觉得她虽然是高大上,但没办法靠得太近,只有那些受了伤才愿意来找她,那些依赖性强的人也愿意靠近她。她把自己所有不好都丢在了小女儿身上,当好人背后积压的所有负面情绪都在孩子所谓犯错时丢给了孩子(做错事并没教给孩子怎么做,而是责骂贬低,或者边教边责骂否定),那些她不想要的品质,智力低,不自律,被动,退缩,拖延。而孩子也认同了这点。比如说女儿脑子反应慢,原因是做事慢,对孩子,对所有认识的人都这么下定义去强化证明,而没看见孩子本身性格是慢性子,给孩子一些时间,而不是拼命催促指责。她无意识用指责,贬低来给孩子下定义,并强化,孩子也无意识地认同来自妈妈所有负面定义,投射性认同就在母女之间一直进行。

      妈妈一直没有自己,只有拉住一个人才能填补内心的空,用各种贬低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无能的,离开妈妈自己活不了,妈妈无意识中拉住孩子共生,让孩子寄生在妈妈身边,成为妈妈的一部分。如果妈妈意识不到人是阳光与阴影共存的,把坏的全丢出去也是把自己身体上一部分丢出去了,会让自我破裂,贫乏的,心里空的,孤单的感觉不到自己是整体。妈妈唯有找到自己,看见自己,能满足自己,才能放开孩子的手,看见孩子本来的样子,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