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方法华与华方法华与华方法

《华与华方法》【17】企业心学

2017-06-07  本文已影响2060人  华杉2009
《华与华方法》【17】企业心学

38、我们不能成功,主要就是因为在自己如何能成功上面想得太多,在自己到底能干啥上面想得太少。

39、孔子说,要杜绝意必固我——子绝四:毋意,勿必、勿固、勿我。

40、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勿忘勿助,不要拔苗助长。

十大战略学派,都是研究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赢?前三个学派,以定位学派为代表,制定出战略,说只要咱们这样干,就一定能赢。第四到第六学派,比较谦卑,我们不知道什么战略模型,我们专注在战略形成过程中学习和管理,这样赢面比较大。

我想抛开“赢”这个念头,不想“赢”,无我,不想自己赢不赢的事儿。

《论语》里,孔子杜绝四大毛病:意、必、固、我,意,是主观臆断,必,是期必,将迎意必,期待着结果必然是自己预测的那样,期待着自己一定能赢;固,就固执己见;我,是我执,一切都是“我”在作怪。

我们不能成功,往往都是在我如何能成功上想得太多,在自己到底该干啥,能干啥上面想得太少。当我们锁定自己企业的社会分工,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全力去研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怎么能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保持领先,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始终代表顾客和社会的利益。

德鲁克说:成功是一种时间现象,而人们往往是低估了成就一件事业所需要的时间。不能专注坚持,不能慢慢积累。

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必有事焉,是不要停,日日不断,专注坚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研究怎么把这活干好!就是现在说的工匠精神吧。勿正,是不要预期其效,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不断张望,怎么还没来呀?那不行,只管埋头努力,静候佳音。

勿忘勿助,勿忘,是心勿忘,勿忘初心,不要忘记志向,不要中断努力,要保持必有事焉。勿助,就是不要拔苗助长。因为你将迎意必,预期其效,就会发现结果总是不如你的预期,你的手就开始乱动,要去拔苗助长,这就把苗给拔坏了。

孟子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太少了,以为培养工作没有益处而什么都不干的,是不去耕耘的人;违背自然生长规律去帮它生长的人,就是拔苗的人。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还会害了他。

41、不追求赢,追求不败

42、孙子兵法不是战胜之法,也不是“不战而胜”之法,是不败之法。

43、非竞争论,竞争是一种幻觉。泡妞的关键在于妞,不在情敌。

44、儒家的竞争观:君子之争,譬如射箭,正己而后射,不中,不怪胜己者。

所以我们不研究“赢”,尤其不研究怎么打败别人,我们只研究自己,只研究顾客,只研究社会。

“竞争对手”是你打不败的。一部《孙子兵法》,就讲谁也打不败谁,败,都是他自己败的。

《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古代善战的人,先让自己变成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时机。不可胜,完全在于自己;可以战胜呢,完全在于敌人。善战者,能把自己练成不可战胜,但不能保证一定能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做出预测判断,但是不可强求。

也就是说,别人不犯错,你永远打不败他。你要做的,就是自己不要犯错,不要被打败。

又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善战者,把自己修炼得立于不败之地,而在敌人出现败象的时候,不错过机会。

《华与华方法》【17】企业心学

三星不犯错,苹果永远打不败三星;苹果不犯错,三星永远打不败苹果。败,都是自己败的,就像三星手机要爆炸,那也不是苹果安的炸弹,它自己炸的。它炸了,苹果也没抓住这机会大做文章,还是自己做自己的。

所以,竞争是一种幻觉,我打一个粗俗的比方,泡妞的关键在于妞,不在情敌。班级里有一个班花姑娘,是个男生在追求他,这是竞争,你能跟另外九个分别都打一架吗?都打赢吗?就算都打赢了,又有外班的男生要来追她。你继续打吗?你全打赢了,她也不一定跟你走。所以姑娘跟不跟你,和别人没关系,只是你和她之间的关系。

儒家说:“君子之争,比如射箭,正己而后射,不中,不怪胜己者。”君子之争,就像射箭比赛,你自己站得正,瞄的准,就能射中,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射不中,那是你自己没射中,跟别人没关系,你不能怪别人射中了。

《华与华方法》【17】企业心学

2014年,芬兰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Alexander Stubb)把苹果列为芬兰的头号敌人。他说:“我们有两大支柱产业:一是IT行业,另一个则造纸行业。瑞典银行总裁有句贴切的描述,即iPhone击垮了诺基亚,而iPad击垮了森林资源开发。”他又指责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夺走了我们的工作(jobs),嘴上还说着‘这只是变革的开始’。”

这都哪跟哪的事?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人们总是不关注给他饭碗的人,而把全部精力用于关注抢他饭碗的人。

45、不要竞争导向,要顾客导向,社会导向。

46、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我的最终目的,顾客的最终目的,社会的最终目的。

47、“竞争对手”是老师,善者,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

48、竞争思维是井底之蛙的思维,是攀比思维。井,就是你假想的竞争对手们。

49、“竞争对手崇拜症”是一种病,得治。

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要竞争导向,永远保持在顾客导向和社会导向。

这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的思维方式,只有最终服务于最终目的,才能不跑偏。“打败竞争对手”是不是最终目的呢?当然不是,“赢得顾客”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既然要赢得顾客,该关注顾客,还是关注对手呢?很多人就是不关注顾客,老盯着对手,这就是病。

关注顾客之后,我们就要关注顾客的目的,帮助顾客实现顾客的目的;再扩充放大,关注社会的目的,帮助社会实现社会的目的。那么,我们的事业就和顾客,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竞争对手纠缠在一起。

那竞争对手是什么呢?是老师,是学习对象,善者,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他好的地方,咱们赶紧学!他不好的地方,那是教训,也是我们避免犯同样错误的案例资源。

竞争思维是狭隘的,实际上就是一种攀比思维。攀比怎么比呢?就是跟老同学比,跟邻居比,跟同事比,总之是自己跟自己画一个圈,跳那个圈里去比。竞争嘛,就是跟同行比。出了这个圈,就想都不敢想,更别说比了。你说,这有多大出息呢?

能不能没有竞争对手呢?能不能没有“同行”呢?能不能没有竞争呢?能不能天下无敌呢?天下无敌,不是能打败所有人,而是跟谁都不打,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当我们跳出竞争思维,不去想“我要赢”,我们就诚意正心了,我们就找到了良知的本体,就能知行合一的践行“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了。这时候,你会发现我心光明,遇之左右而逢其缘,无往而不利。

这个社会没那么容易饿死人,没那么容易让一个企业垮。你只要把最基本的工作做到了,都能活下去。就怕你拔苗助长,都是废动作。

《华与华方法》【17】企业心学

关注竞争,是一种病,我把它命名为“竞争对手崇拜症”,这个病,类似于传播学上的“恶魔崇拜”。拉斯韦尔在美国传播学开山之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提出了这个词,说交战国都开动宣传机器把敌国塑造成恶魔,同仇敌忾。《孙子兵法》也说:“故杀敌者,怒也。”要对敌人恨起来。乔布斯在宣传苹果电脑时拍摄了著名的“1984”的广告片,把IBM塑造成恶魔。这些,都属于利用人性弱点的宣传伎俩。但企业家不能自己陷进去变成战略,那就有所偏倚了,心不正了。

《华与华方法》【17】企业心学

50、不要义袭而取,要集义而生。

51、不要结果导向,要因果导向。

51、成败都不动心,致良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问耕耘,才有收获;问收获没有用,反而会拔苗助长,有害无益。

孟子说,养浩然之气,不要义袭而取,要集义而生。义袭而取,是巧取豪夺,搞一把大的;集义而生,就跟积德一样,点滴积累,滴水穿石。我日日不断,每天早起写作,就是干一件滴水穿石的事儿,已经滴了三年,再滴三十年,华与华就能做一百年没问题了。哪有什么竞争?

不要结果导向,要因果导向。结果导向,就是KPI,然后发现不对,又要去KPI。KPI也好,去KPI也好,都是结果导向,不断的寻找更好的方法。

能不能换一个逻辑呢?KPI都是企业自己的利益。如果我们诚意正心,始终代表顾客的利益,始终满足社会的需要,始终保持三个代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始终代表顾客和社会的利益。则一切自足,迎刃而解。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说了一句话:“只管把东西做好!钱不够找客户要!”

50、儒家价值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夭寿不二。

51、接受失败。

最后总结华与华企业战略三位一体模型、五个市场模型、价值之轮模型,其基石是四个字:

接受失败。

我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一种准备是为社会解决问题,一种准备是接受失败。

这也是儒家价值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精惟一,夭寿不二。这社会用我,用之则行,行什么?行道,我要行道于天下,行我的大道、天道。这社会不接受我,顾客不接受我,我转身就走,卷而怀之,一身本事带进棺材也不遗憾。因为我看到了这个社会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解决,这就是我要贡献给社会的,我的价值,惟精惟一。我不能枉道事人,没有自己的道,今天看这个机会能挣钱,明天看那个模式能发财,那是可怜人!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我就达到了夭寿不二,我的使命,是行道于天下,寿命长短,我心不二。王阳明也是英年早逝。临死前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我心光明,夫复何言!”能突破死亡恐惧,哪还有经营焦虑。

十大战略学派,就是十大经营焦虑。

能无我,能接受失败,能诚意正心服务社会,则我心光明,集义而生浩然之气。

这就是华与华企业心学。

《华与华方法》【17】企业心学 《华与华方法》【17】企业心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