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与做微课
机缘巧合之下,在做了北师大3.0版的微课后,领了新任务,完成工作室的一题一讲,什么意思呢?简单的来说就是讲清楚一道题。
题目是一道三年级的题,内容是“淘气看着日历上竖着相邻的两个数,他们的和是29,请问他们各是几日和几日”。看着这道题,我这个榆木脑袋更本就没有注意到题你说的“竖着”这个关键字,自以为是的想,两个相邻的数,和是29,那很简单啊,14和15呀,这么简单怎么会出现在区上期末考试的附加题里面?
接着,在三人讨论的时候,卿老师给出了日历问题最常见的横着看、竖着看、左上角往下看、右上角往下看的规律,我就开始打❓,随后刘老师说:“这就是很简单的和差问题呀”我的头脑里更是“❓❓”。在当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没有教过、缺乏理论知识,怎么办?我没有别的办法,在老师方面,请加以前教过三年级的老师们,说一说孩子们究竟哪里容易出错;学生方面,把原题给侄女做,看看他做的怎么样。结果老师们给我的反馈是,书中关于日历的知识点很少而且涉及的也很简单,这道题是属于老师的拓展题,一般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把它作为拓展知识讲给孩子听;只要听了,知道规律再通过画图就很容易理解了;大侄女给我的反馈呢?她也犯了和我相同的错误!
好吧,有了方向心里大概有底了,另一头,文字功底很厉害的卿老师立马设计好了脚本;PPT制作也很厉害的刘老师也很快根据脚本开始做PPT了,这次我们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让孩子自己说想法,而是设计好了孩子的答案,但是请他们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当然,卿老师很棒的是还给孩子们讲了一些铺垫行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孩子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孩子们有了铺垫、有了脚本,录音很快也搞定了,最后只剩下了剪辑部分,由于和卿老师没有沟通到位。我们两谁都没有做,到晚上是,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最终讨论还是我来负责剪辑,于是又开启了新的学习。多亏在前段时间胡娱老师传了“喀秋莎”给我,打开一看,一头雾水,连忙在网上找教程。可是网上的教程太凌乱了,要系统的学习太浪费时间了,于是又从我加入的各个QQ群“下手”,真的感谢在龙泉时参加的“青年教师成长营”,居然在里面真的被我找到了龙泉一小钱飞燕老师专门为这个软件录制的教程!看了教程心里有谱了,就准备开工!
当我真正开工时,却惊喜的发现,这不就和我读大学时学习的软件同理吗?但是我当时仍旧在苦恼刘老师最好的PPT怎么也拉不进去,这是卿老师说“他们不是有“录制视频”吗?你试一试”。经过卿老师的提醒,我终于研究明白了,换来PPT是无法直接使用的,要把它录制成视频,在拉进软件里的视频轨道才可以。当时内心狂喜!但是很快又遇到了新问题!音频怎么拉也拉不近音频轨道,认真看教程才发现,必须把所有的音频转成MP3格式的才可以用!于是乎东弄弄,西弄弄,终于把所有的素材拉近了相应的轨道!
再次很感谢我曾今的经验,接下来上手就很快了,经过一次修改,我的第一次微课就正式上线了。虽然点击率是多少我不清楚,但是内心真的有很大的成就感。我在数学方面也终于开始有点点小建设了.......而且,在今天居然工作室里有位杨老师还专门来问我如何剪辑,能够帮上别人的忙也是很开心的呀!
通过这次事件,我有以下感触:
1.专业知识还是要进一步加强,虽然自己为了转科、为了能够尽快上手已经做了许久准备,也自学并考试通过了西师大的小学数学专业考试,但还是不够,真的不够,和别人系统学习过的老师对比,我还是差太多了!所以,又在网上购买了不少关于小数的书,准备多多看看。
2.感谢曾经的自己,如果没有加入第六届讲习班,我不可能找到系统的教程,不可能那么快剪辑完成;我一直觉得自己大学四年时虚度光阴,但是这次我发现,如果没有大学四年的学习,我不能那么快上手;所以,多学习,不管他目前是否有用,但在将来的有一天说不定你就会使用到你所学的知识;
3.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加油!不为别的,只为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和学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