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解读

2021-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待花开_11ce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庶民皇帝,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微山湖旁边)。

刘邦的本名叫刘季,他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刘邦这个名字并未见于任何正史,应该是当年的方言,意思是刘大哥,“邦”是哥哥的意思。刘邦一直在混社会,他在社会上有广泛的人脉交际,所以“刘邦”是一种江湖上的称呼,是大家对他的尊称。他在家里排行老三,跟他的两个哥哥是异母兄弟。他从小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喜欢笼络豪杰,喜欢交朋友。《史记》说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就是说他特别大方,喜欢请别人吃饭,大大咧咧。

他“轻士善骂”,特别喜欢骂人,但很会笼络人!刘邦的部下把项羽手下第一勇将英布骗来投靠刘邦。“淮南王(英布,也叫黥布)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来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在干什么呢?他坐在床上,把两只脚岔开,让别人给他洗脚,这是一个特别不礼貌的动作。英布一看,心里说完了,投错地方了,立刻就要拔刀自杀。结果呢?“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刘邦擅长使用的方法是:表面上轻慢英布,在英布面前洗脚,让英布觉得刘邦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让他的期望值一下子跌到了谷底,结果他一出门,发现居住、饮食的环境,还有服侍他的人的规格,跟刘邦是同等的,于是英布又大喜。就是在这种大起大落中,刘邦俘获了人心。

刘邦年轻的时候是任侠。混社会,喜欢打抱不平,喜欢用民间的力量解决问题。他那时候有个好朋友叫卢绾,卢绾跟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从小在一块儿长大。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追随的大哥叫王陵,王陵是刘邦的爸爸的兄弟,跟刘邦的爸爸是一辈的,但是刘邦称王陵为大哥,他们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大哥,叫张耳。张耳这个人有来头,他见过大世面,是信陵君的门客。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亭”是交通运输的一个末端机构,就是一个建在高处的亭子。刘邦在这个地方做亭长,负责两件事:一件事是迎来送往,做接待;另一件事是维持当地的治安。刘邦有八个部下,分成两种职位:一种叫亭父,就是负责接待的人;一种叫求盗,就是捕快。刘邦手下大概有四个亭父,四个求盗。所以刘邦手下既有搞公关的人,也有能够打架的人,他就有自己的力量了。刘邦当了亭长,算是有公职的人了,就抖起来了,挥霍无度,整天在两家酒馆里喝酒。一家酒馆的老板娘叫王媪,一家酒馆的老板娘叫武负。老板娘特别喜欢刘邦,因为只要他来了,酒馆的生意就变好了,酒馆就变热闹了。但刘邦不怎么给钱,就说记在账上,就走了。他说记在账上,这些人觉得没问题,但他的小弟说记在账上,就不行。说明刘邦的领导力非常强,他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酒馆中逐渐传出一些传言。武负是一个善于看相的人,她说,当刘邦喝醉了酒,趴在桌上睡着的时候,在他背上就会隐隐地出现一条龙,所以这人不得了。甚至有传言说,刘邦的妈妈刘媪跟一条龙交配,生下了刘邦,这就让刘邦的出身变得更加传奇。刘邦特别高兴、张扬,给自己做了一顶很有名的刘氏冠。就是他专门找人给他做了一顶高帽子,像喜鹊的尾巴一样翘在半空中,很怪,但看上去很挺拔。刘邦在做亭长的时候,认识了夏侯婴。夏侯婴是车夫,也是有官职的人。夏侯婴救过惠帝、韩信、季布。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宅心仁厚、比较有担当的人,他一直为刘邦驾车。

公元前216年,刘邦二十二岁的时候,作为亭长出差咸阳,作者考证,但跟《史记》和《汉书》的都不一样。要从山东、江苏这一带走到咸阳,这是很远的一段路,出远门就要靠大家给盘缠,一般的朋友给了三百钱,萧何给了五百钱,因为萧何是副县长,官比较大,就给了刘邦五百钱,刘邦感激得要命。这次出差,他总共得了一万多钱,那是相当多的一笔钱,因为这人善交际,大家都待他不薄。刘邦一直记着萧何给了他五百钱,比别人多两百钱。他是怎么回报萧何的呢?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给萧何封地的时候,多分给他两千户,这两百钱就换了两千户。他这次去咸阳,萧何给了他两个任务。第一,找到张耳。张耳被秦朝的政府通缉,逃走了,但他是江湖上的大哥,联络网不能消失,所以要找到张耳,看他在哪儿。第二,要打探一下秦国的情报,看看秦国现在在做什么。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秦国杀了六国那么多人,六国的老百姓都非常憎恨秦国,民间酝酿着一股又一股的反叛风潮。刘邦走出了自己的家乡,这一路开阔了眼界,在咸阳的时候,刘邦见到了秦始皇。秦始皇的车从街上驶过,刘邦看到了以后目瞪口呆,感叹了一句“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在人群中,看到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之”,这个人可以被取而代之。大概九个多月的时间,刘邦服完劳役之后就回乡了。大家都对刘邦很感激,因为他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一路上有钱就会给大家分。

插播一下讲讲吕雉。吕太公他们为了躲避仇家,逃到了沛县。吕太公一家在江湖上很有地位,又是名门之后,所以萧何就组织大家一块儿上门恭贺,萧何规定:捐一千钱的,可以坐到堂上,其他人就坐在院子里。刘邦直接“贺礼万钱”,那是空头支票。吕太公听说有人贺万钱,就赶紧过来看他。一看,吕太公跟刘邦说,小老儿我也是比较会看相的,我这一辈子就喜欢看相。您的相是贵人之相,我要把女儿嫁给你。吕太公要把吕雉嫁给刘邦。吕雉的妈妈不愿意,指责吕太公把女儿嫁给这么一个开空头支票的小子,不像话。吕太公说,不是你们这些女人家能够了解的。光这一句话,就有好多人考证,说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有人认为这是刘邦跟吕太公演的一出双簧戏,他们早就勾兑好了,故意表演了一出戏等等,这都不好讲。总之,吕太公一看到刘邦,就被他征服了,然后就把吕雉嫁给了他。吕雉这个人太厉害了。《史记》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吕后是跟刘邦一块儿并肩作战的女人。“所诛大臣多吕后力”,“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基本上都是吕后下的黑手,所以吕后是一个相当有手段的人。“只要为了刘邦,吕雉可以无所畏惧。因混迹于无法无天的地下社会,刘邦曾遭到通缉,而吕雉却顶替逃亡的刘邦进了监狱。为了帮助躲避在芒、砀山泽地带的刘邦,吕雉抱着乳臭未除的孩子,为其运送必需物资,传递重要情报。在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击败后的三年零十个月里,吕雉度过了作为项羽俘虏的屈辱岁月,同时还照顾着同为俘虏的刘邦之父。”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开始修长城;公元前212年,开始修阿房宫。这两件事情征用的民夫实在太多,导致整个社会的流民增加。这时候,刘邦又被征用,要他带着人去咸阳工作,但是刘邦没去,逃亡了。刘邦的逃亡不是偶然的。同一个时期还逃亡了两个人,就是陈胜、吴广。陈胜、吴广两个人是要到渔阳服役,结果他们走到大泽乡这个地方,下大雨,实在是走不了,没法按照工期到。不能按照工期到,到了那儿就要被杀头,所以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造反还有一线生机,那为什么还要去呢?所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逃到芒、砀地区,藏在水泽之中,跟一帮兄弟混在一起,别人找不到他。这个时候加入他阵营的人,有樊哙、周勃、灌婴。这几个人能征惯战,是擅长打仗的人。刘邦集团的人员层次开始变得丰富了,之前像夏侯婴等人是有秦朝公职的公务人员;而现在,樊哙是杀狗的屠夫,周勃是织席、贩席子的小贩,灌婴是贩丝的一个小贩,他们都是民间人士,而且都是典型的武夫,善于打仗。在大泽乡起义的两个月以后,也就是公元前209年九月,刘邦举兵反秦。那个时候,秦国刚刚打败了六国,跟六国结了特别多血仇,沛县的县令也想反,就跟萧何商量。萧何就说,你反恐怕够呛,你是被秦朝任命来这儿的官吏,如果你反了,老百姓未必会跟随,要不然这样,我给你介绍一位藏在芒、砀水泽当中的英雄,叫刘邦,他比较厉害,他身边有很多兄弟,如果他能跟你一块儿造反,我觉得把握更大。这个县令被说服了,于是就赦免了刘邦的罪,欢迎刘邦回来一起造反。于是,刘邦带着大量的队伍往回走。刘邦快到城门前的时候,这个县令又害怕了。因为县令知道,各地造反都是要诛杀县令的,造反的标志就是先把地方官给杀了。所以这位县令有点害怕,赶紧把城门关起来了。这一来一回,把刘邦惹生气了。刘邦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到城里边,让父老乡亲们看。这封信很有名,上面说:“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这封信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这个县令真的就被杀了。大家迎刘邦进去,这就是刘邦的第一支力量。他开始在沛县做县令——不是秦朝封的,是他们自封的县令。萧何、曹参的地位明明比刘邦高,为什么这些人不当县令呢?比如萧何是副县长,而且长期是他们这个地下组织的领导,为什么萧何不来领导呢?因为萧何、曹参这些人觉得,这事还八字没一撇呢,不一定会成功,而且他们是文官,觉得自己还是算了,就直接把刘邦推举上来,成为大哥。

刘邦怎么确定自己的正当性?你得有一个说法才能起义。像陈胜、吴广,就说自己是项燕和扶苏的部队。《史记》说:“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他打的是黄帝、蚩尤的旗号,这是上古时代的先人,要统一全国。刘邦搞定了自己的正当性后,安排雍齿守丰邑。丰邑就是他老家,他的老婆、孩子、老爸,都在丰邑这个地方住着。然后他逆着泗水北上,先控制了泗水镇。结果在这个时候,魏国也造反了,魏国的力量比他们的力量大。然后魏国攻打丰邑,威胁雍齿如果不开城门就屠城,结果雍齿没有什么操守,直接开门投降了。这下等于把刘邦的家眷都给魏国了,刘邦心下大乱。怎么办呢?他想打丰邑却打不下来,因为他的力量太弱小。没办法,他只好归顺楚王景驹。楚王景驹是楚国的一个贵族,他们举起了楚国反叛的大旗,刘邦就投靠了他。这时候,刘邦遇到了张良。张良后来回忆起两个人的相遇,说我从下邳这个地方起事,在留这个地方遇到了陛下,这是老天爷把我作为礼物送给了陛下,陛下喜欢听从我的计谋,幸运的是,我还经常能说对,刘邦把张良征服了。虽然张良也干过恐怖暗杀,在博浪沙袭击过秦始皇,但是他一见到刘邦这个人,他觉得这人才能成事,自己做不了,得跟他一块儿混。当时,张良给刘邦提了两个简单的建议。第一,你现在没法跟别人硬杠,你得投靠别人,你必须得先找一个大腿抱着,这样咱们才能活下去。第二,虽然我们在打工,在就业的过程中,但是我们要不断地笼络人心,招募天下英才,一边打工,一边琢磨怎么开始创业。这就是杠铃式配置,创业不用辞职,一边工作,一边创业,最容易酝酿出伟大的想法。所以,刘邦就继续跟着楚王景驹。结果楚王景驹被项梁杀死了。项梁是楚国更正宗的贵族,两个人一碰,楚王景驹不敌,被项梁杀死了。刘邦一看觉得自己拼不过项梁,因为他连景驹都打不过,更没法跟项梁打了。二话不说,他带着自己能够整理出来的一个最豪华的队伍去见项梁。那时候他势单力薄,也就一百骑。项梁一看,说这小伙子不错,就把他收入麾下,因为那个时候群雄并起,每个人都希望笼络英豪。刘邦对项梁说自己的老婆、孩子、父亲都被围困在丰邑,能不能让我去打丰邑?项梁给了他五千兵马,派了十个大夫将跟着他——其实这就是盯梢的,要负责看着刘邦,不能让他谋反。刘邦的力量一下子大增,估计这个时候他的手下有小一万人。这一次,刘邦把丰邑打下来了,雍齿逃到了魏国,刘邦的势力就变大了。

怀王之约、项梁会盟,张良出来讲话,他是韩国的宰相的后代。范增也出场献计,认为他们必须打出王族的旗帜,光靠项家贵族的名号还不够,要找王族。他们找来一个放羊娃。这个放羊娃的名字叫心,他们要把心捧为楚怀王,立了一个傀儡当王,宣布自己是楚怀王带领的部队。有一个说法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说楚国既有很多能打仗的人才,又有很多谋臣。这个时候,魏国和齐国在反叛的过程中纷纷失利。项梁和项羽攻大梁,请刘邦做顾问。当时刘邦相当于项梁和项羽的员工,是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到这个军团当中的,他并没有很大的独立性。结果项梁兵败,在定陶这个地方突然阵亡了。怀王本来是个傀儡,但这时候他开始说话了,“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意思就是谁能够先进咸阳,拿下咸阳城,那我就封他做关中王,还封刘邦为砀郡长,这意味着刘邦独立了。就是项梁死了以后,刘邦有了独立的力量,开始逐鹿中原。大家既然约定了“先入关中者王之”,那就看谁跑得快了。项羽认为肯定是他,因为只有打过秦国,才能走到函谷关,再从函谷关到关中,这是入关的最重要的一条道路。刘邦怎么办呢?刘邦跟张良商量,想想还有没有别的路线。“刘、张两人选择抄了小道,因为从中原进入关中,除了经过函谷关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线,这条路线就是先南下到汉水流域,然后逆汉水的一条支流丹水而上,再过武关,越过秦岭山脉,沿霸水进入咸阳。”这两个人没有打硬骨头,没有攻克函谷关,而是绕路了。在这段路上,刘邦几乎没怎么遇到大仗,一路上别人望风而降。刘邦不杀投降者,不杀的结果就是后边人继续投降,他们觉得挺好,投降了以后自己还能接着在这儿当官。但是张良告诉刘邦一个狠计,张良考虑到这帮人都是秦国的部队,帮秦国守着这些关口,他们现在是投降了,可将来如果我们在里边吃了败仗,要往外逃的时候,他们又回归了秦朝怎么办?所以张良建议刘邦先骗他们把关打开,等进入关中腹地后,回过身来再把他们灭了,不能让秦国的部队替自己守关。所以张良的心思是非常细密的。刘邦很顺利地进入咸阳。汉元年,就是前207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你想,刘邦这个人出身并不高,喜欢斗鸡走狗、美色财宝,所以刘邦一进去特别高兴,准备搜刮一番。樊哙和张良两个人竟然把他劝下来了,告诉他不能这么干,因为刘邦只是第一支进来的队伍,后边可能还有项羽。于是刘邦还军霸上,退了出去。后来范增进入咸阳,一看,认为刘邦这个人不得了啊,他知道刘邦贪财好色,但是刘邦进了咸阳以后,竟然一个女人都不动,一个财宝都不动,范增认为这个人心太大了,这是有野心的人。所以范增就一定要项羽治刘邦于死地,很可惜,项羽没有这么做。萧何进到咸阳第一件事,是把秦朝的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收起来。今天人们还能考察到当年的那些秦简。那些简上记录的是什么呢?人口、地理、军事部署、粮食的分布。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不知道国家的幅员多大,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子民,不知道这些子民分布在哪儿,那刘邦就没法当皇帝。所以萧何也是一个心思非常细密的人。这时候,刘邦发表了他的重要宣言,叫约法三章。刘邦很会讲话,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就是在秦朝的法律体系下,乱讲话的人要受到灭族的刑罚,在大街上悄悄说小话的人,要受到弃市的刑罚(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就是约法三章,杀人的人死,伤人的人和偷盗者,抵罪。意思就是,刘邦安慰大家,说自己是来安抚、救亡大家的,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放心。这一下子让秦国人对刘邦极其拥护,大家都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他跟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就到了鸿门宴。实际上,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最大的功臣肯定不是刘邦。刘邦没怎么打过仗,他从南边过来,那边没什么重兵,真正的功臣是项羽。项羽走到函谷关,碰到了曹无伤,刘邦派曹无伤跟项羽说自己已经是关中王了,这地方归刘邦了。项羽大怒,派人攻打函谷关,最后函谷关被项羽攻下来了。刘邦一看,觉得自己根本打不过项羽,因为他自己没有打过几场胜仗,而项羽身经百战。所以刘邦害怕了,就屯兵霸上。张良告诉刘邦既然打不过项羽,不如直接上门去投降。刘邦认为上门不就被宰了吗?如果被项羽杀了怎么办呢?张良说没事,有项伯在。张良救过项伯的命,而且已经跟项伯通过气了,按照辈分讲,他是项羽的叔叔,所以有项伯在,刘邦可以放心。鸿门宴在哪儿呢?临潼新丰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就是张良没有坐在主席上,张良是西向面朝着刘邦坐的,他是侍奉的,随时准备保护刘邦。项羽一进来,刘邦就说,咱们都是一块儿奋战的同事,你在河北打仗,我从河南打过来,我没注意,突然就进来了,一定是有小人挑拨,才导致您跟我产生了隔阂。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意思是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挑拨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羽心直口快,直接就把曹无伤出卖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诛杀了曹无伤,把这个锅推在了曹无伤身上。因为假如他回去以后不杀曹无伤,那就代表着他骗了项羽。所以做戏做全套,既然项羽已经说了是曹无伤挑拨的,那刘邦回去就要诛杀曹无伤,这确实是很无奈的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项羽的堂弟项庄舞剑,这是亚父范增安排的。我们有一句话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舞着剑就要过来杀刘邦。项伯说一个人舞没意思,我也来吧,然后两个人一块儿舞,项伯就拿身体挡着项庄。张良一看,觉得不行了,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就出门找樊哙。结果门口有站岗的士兵,不让樊哙进,樊哙就拿着大盾牌,一下子扛过去,把士兵全部撞开,自己进去跟项羽理论。樊哙质问项羽:我们家刘邦打了这么多的仗,没有寸功可立,你竟然还要杀他?项羽说自己没这意思,并且给樊哙赐了一大块猪肘子。樊哙把盾牌翻过来,拿刀切着猪肘子吃。项羽被震住了,认为樊哙是一位勇士,觉得特别好。刘邦一看,情势缓和了,就借着上厕所逃出来,尿遁了。在逃往霸上军营的途中,只有刘邦一个人骑马,身后跟随的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这四个人,他们持剑盾步走,跟着刘邦跑回来了。

鸿门宴就这样结束了,项羽错失了良机。项羽回来以后,就跟楚怀王商量怎么办,因为现在刘邦已经占了咸阳。怀王说:“如约。”项羽非常生气,把楚怀王架空了,封他为义帝。在怀王被封为义帝以后的八个月,英布就杀了怀王。很明显,这是项羽的意思。然后,项羽把自己封为西楚霸王,领了九郡;把其他的有功之臣封为十八王,光秦地就封了三王,所以我们今天叫三秦大地。然后他对刘邦说,你既然想封关中王,那巴蜀之地也算关中,就到巴蜀之地去吧,就把刘邦封到四川去了。刘邦一看,也没脾气。怎么办呢?又去找项伯说情,问能不能把汉中也给自己,项伯同意了。这时候,刘邦成为汉王,有了汉中和巴蜀。汉中很重要,因为汉中到关中相对比较近,诸葛亮打仗就是从汉中出发的。这一路过去的时候,张良建议把栈道烧了。在山壁上插着木头,搭上木板,这个叫栈道。他们走那个栈道过去的时候,张良说,把它烧掉。烧掉有什么好处?第一,防止追兵。万一项羽反应过来,派人来追怎么办?第二,烧了栈道,就等于对项羽说自己不打算回来了,连栈道都烧了,重建栈道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当汉王了。

刘邦到了汉中后,没过多久,齐国就先起兵造反了。齐国的田荣联合了陈馀、彭越起兵造反,马上又打起来了。刘邦的部队走到了南郑,那里有很多崇山峻岭,是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大量的士兵开始逃亡,刘邦也没办法,因为那儿都是森林,抓不回来。结果有一天,有人跑过来跟他说萧何也跑了。刘邦难以置信,萧何明明是自己的兄弟,怎么会跑呢?这让刘邦觉得很难过。第二天,萧何回来了。萧何去干什么了呢?追韩信去了。韩信之前是跟着项羽的,但项羽始终发现不了韩信的能力,于是投靠了刘邦。韩信在刘邦麾下一直没有被重用,但萧何知道这个人能干。现在刘邦都被贬到南郑了,韩信就想走了,结果萧何月下追韩信,把他追回来了。所以我们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讲韩信的命运。刘邦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倾听。萧何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以后,刘邦就跟韩信做了一次长谈。韩信问刘邦:“您觉得您和项王比起来谁厉害?”刘邦非常真诚,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说:“我不如他。”刘邦意思是,自己各方面都比项羽差很多,打仗也不行,人品也不行,气度也不行,出身也不行,什么都不行。这句话,让韩信觉得刘邦特别靠谱。你想,一个领导能够坦然地承认自己不行,这个人一定有大气魄。所以韩信特别高兴,说:“但是,我曾是项王的臣下,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怒目圆睁之时,千名部下都会吓得魂飞魄散。然而项王不能任用良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此为匹夫之勇。项王对人恭敬慈爱,言辞谦恭和蔼,有人患病,他会唏嘘涕泣,并与之分享食物。但在有人立功应当封爵的时候,他却会在手中把玩印玺,直至破烂不堪也不愿授予,此为妇人之仁。”我们说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就是来自韩信对项羽的评价。什么叫匹夫之勇?打仗、发怒,这些没问题,但是他不能够用人,不能够让其他人发挥作用,这叫匹夫之勇。对别人唏嘘、关怀、心软,放走刘邦,这叫妇人之仁。但是他不能够真的对别人好,像刘邦对韩信,那就是我有什么,你就有什么,玉案、玉剑都给你,所以一下子就把韩信征服了。韩信之前在项羽那儿郁郁不得志,到了刘邦这儿以后,受到了刘邦这样的恭敬,登坛拜将,韩信觉得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刘邦在汉地没待多长时间,各地就乱了,整个中原地区又打起来了。刘邦想回去,韩信说要打仗就得趁现在。因为刘邦的部下都是山东、江苏一带的人,这些人现在逃亡,就是因为想回家,但如果他们真的在关中、巴蜀这样地方,待上个十年八年,待惯了,谁还有动力打回家?就要趁着这些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的时候,起兵杀回去,这时候会士气大振。刘邦一想,行,往回走。但是栈道都烧掉了,没法回去了,怎么办?学好地理很重要。除了这条道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我们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从宝鸡陈仓那边又重新找了一条路回到关中。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再次向关中进发。项羽一听说刘邦又造反了,很生气,要讨伐刘邦,这时候张良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良二话不说,给项羽写了一封信,说齐国和赵国现在都在造反,而且他们用很多难听的话说你,讲了一大堆。其实就是给项羽下眼药,告诉他,你最恨的人,说你最多难听话的人,是齐国和赵国的那帮人。而刘邦只是觉得,既然他已经是关中王了,就应该让他待在关中,所以他的目标只是咸阳,等他拿下咸阳之后就不会再打了。你放心,把咸阳给他就没事了。项羽一琢磨,既然眼下有这么多敌人,而且刘邦也确实打下过咸阳,就相信了张良,因为张良在项羽心中地位很高。所以项羽就直接派兵去打齐国和赵国,而没有去围剿刘邦的部队。然后刘邦一路打到河南,在河南做了一场表演。这个表演就是,他听说楚怀王——义帝死了,痛哭不已。其实他早就知道这事,那时候情报还是很发达的。他听到河南当地的人告诉他义帝被杀了,刘邦把衣服脱了,光着膀子大哭,哭得特别难过,说:“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你看,他每次都给自己找一个特别宏大的背景和理由,这次是为了义帝报仇。于是,他把关中还有河南一带的兵力集结在一起,五十六万人直接杀向彭城。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这个地方是楚霸王的老家。因为西楚霸王去打齐国和赵国去了,所以彭城是空虚的。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带着五十六万人直接攻进了彭城。攻进彭城后,这次可没有像在咸阳那时候那么收敛了,因为他觉得项羽的老窝都被我端了,没有人再能打过我了,所以“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大多数人的军纪都放纵了,只有韩信一个人要求他的士兵不要出军营,其他人全部乱成一锅粥,连张良都跟他们在一块儿喝酒庆祝,觉得天下已定。项羽在外边打仗,听说这件事以后大怒。你想,项羽这个人没吃过败仗,结果老家被刘邦这个他瞧不上的人给端了。项羽极其生气,迅速地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精锐部队——因为人少跑得快——快速地向彭城进发,没几天就赶回了彭城。然后,三万人进城,开始跟这五十六万人打。结果是什么呢?“五十六万人仓皇逃窜,这些兵卒只恨自己跑得不够快,甚至连身边的战友,都会被视为阻挡自己的障碍物。”这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项羽军团围住刘邦的大营,正在刘邦穷途末路准备认命的时候,突然大风从西北部而起,狂风大作,楚军大乱,刘邦率数十骑人马趁机逃走。”项羽部队中有一个叫丁固的人,就执意地追刘邦,一直追到刘邦跑不掉了,刘邦头发散乱,转过头来跟丁固大喊了一声:“两贤岂相戹哉!”意思就是咱们俩都是道上混的人,都是任侠之士,怎么要苦苦相逼呢?这句话讲完了以后,丁固还真有点犹豫,因为丁固的外甥是“为气任侠,有名于楚”的季布,就是他们都是在江湖上混过的人。所以丁固一想,这话说得有道理,就回去了。后来刘邦在获胜了以后,竟然当众斩杀了丁固,然后告诉所有人,就是因为他,楚王的天下才丢掉的。这人真够狠的。

项羽派兵到丰邑扣押了刘邦的家人,刘太公、吕公、吕雉都成为人质。然后极为偶然的是,刘邦在途中竟然遇见了与家人走散,四处流浪的亲生儿子刘盈——就是后来的惠帝,和他的姐姐。“刘邦让两个孩子乘上自己的马车,但身后的兵车在步步紧逼,逃亡的马匹开始变得缓慢。刘邦多次将两个孩子踢下马车,但是每当他把孩子踢下马车,作为御者的夏侯婴都会停下马车,把孩子抱上来。刘邦简直气急败坏,前后十余次想要杀掉夏侯婴,但是夏侯婴毫不在意,依然淡定地驾车疾行,最终脱离危险来到丰邑。”就是刘邦狠起来,会把自己的孩子从车上踢下去。这一次刘邦大败,败得很惨。刘邦跟项羽交锋,基本都是刘邦大败而归,而且每次就剩几十个人,再重新东山再起。

其实如果项羽在这个时候再次进攻咸阳的话,他依然可以定天下。但是项羽不打咸阳,项羽非得打刘邦,他只恨刘邦这个人。他不做战略思考,没有考虑过他可以把咸阳拿下来,天下重新一统,建立大楚王朝。项羽说我不管咸阳,我就看刘邦在哪儿,今天非杀了他不可!然后就追着刘邦到处跑。刘邦发现韩信手下的士兵打仗能力很强,他就冲进韩信大营中,直接夺了韩信的帅印。韩信二话不说,觉得没问题。韩信如果想要反抗刘邦,那是分分钟的事,但是韩信对刘邦妥协了。这时候刘邦“复大振”,就是刘邦又快速地恢复了元气。双方对峙的地方叫广武山,在荥阳的郊区。广武山中间有一条鸿沟,东边叫霸王城,西边叫汉王城,这里就是楚河汉界。在这个对峙的过程中,项羽非常吃亏,他背后有彭越在一个劲地捣乱,项羽的粮草送不上来,所以项羽没法坚持。而刘邦的背后是萧何,萧何掌握了关中,源源不断地送粮草上来,所以项羽很着急,老想决战,刘邦不理他,继续对峙。项羽想跟刘邦单挑,刘邦也不干。项羽把刘邦的爸爸拉出来,威胁刘邦说要把他爸爸煮了吃。刘邦在城上笑着说:“你看,咱俩当年在怀王手下义结兄弟,所以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今天要杀你的爸爸,麻烦你分一杯羹给我。”我们说的“分一杯羹”,就是从这儿来的。实际上你说刘邦关心不关心他爸爸呢?很关心,刘邦最爱的人就是他爸爸,但是刘邦的内心相当坚强,他认为自己不能够因为爸爸这件事开城投降,他也知道,一旦给了项羽这样的兄弟名号,项羽就不会杀他爸爸,所以项羽没有杀太公。刘邦在城上宣布了项羽的十宗罪,比如杀了义帝,杀了卿子冠军等等。项羽很生气,挽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结果刘邦喊了一句:“这个小子射中我的脚趾!”因为双方离得远,也看不清,他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被射中了胸口,然后赶紧封锁这个消息。他还带着伤巡视了一下军营,让大家看到自己没事。之后,他悄悄地回到了成皋去养伤,说明这一箭射得还是挺重的。项羽被彭越打得粮草送不过来,没法打仗了,很头疼。所以项羽决定不打刘邦了,扭回头去打彭越。然后刘邦就带着部队追了过去,楚军大败。其实在这个时候,刘邦就已经可以剿灭项羽了,为什么还会有楚河汉界这个说法?因为刘邦的家人都在项羽手上。所以,项王与刘邦签订了和约,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是汉,鸿沟以东是楚。而且项王还释放了作为人质的汉王的父母和妻子,就是项羽这人太单纯,一听说刘邦要求和,就答应了,然后把刘邦的老婆、孩子放回去了。三个月之后,项羽就乌江自刎,自杀了。说明没过多长时间,刘邦就立刻继续追项羽打。就算是在这个时候,刘邦的部队去攻打项羽的时候,还是吃了败仗,在固陵又被项羽打败——刘邦打不过项羽,这也可能是刘邦的心理弱势。刘邦一看,觉得没有韩信还是不行,马上就给韩信和彭越写信,承诺以后封他们做王,让他们来带兵打项羽。所以最终打败项羽的依然是韩信。

最后陈下决战。过去都讲垓下决战,但是历史上都考证,说这个决战应该发生在陈下,就是陈城的下边,而不是在垓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韩信让他的士兵唱楚国的歌,唱完了以后,项羽的人就认为完了,楚国人都投降了。“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就是一代英雄的结局。项羽这个人是有人格魅力的,虽然我们说他“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但就是因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这个人才会那么可爱。但是这时候,英雄末路了,这就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画面,后来启发了很多电影、电视剧、京剧。“项羽渡过淮水,终于逃至位于陈城东南约二百八十公里的东城,却在这里刎颈自尽。汉军为邀功而争相抢夺项羽的尸体,‘相蹂践’,以致‘相杀者数十人’。”就是为了抢项羽的尸体,汉军自相残杀,杀了数十人。“最后有五人各得项羽的一部分尸体,因功受赏,被封为侯。”就是只要能抢下项羽的一块肉,就能够封一个侯,这就是最终楚汉争霸的结果。项羽说“无颜见江东父老”,带着那么多的士兵,不愿意过河,最后选择了自刎。

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在公元前202年,也是汉五年,刘邦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赐大臣丹书铁券。就是给所有跟他一块儿混的兄弟发丹书铁券,告诉大家,有了这个东西,只要泰山不倒、长江不枯,你们的家族都会永葆繁荣。大家觉得特别高兴。最后有一段值得反思的,就是为什么刘邦这么一个地位低下、人品也不怎么样的人能够一统江山,而项羽不行?刘邦在当了皇帝以后,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让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自己能赢得项羽。这时候,刘邦的大哥王陵代表大家说话,他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就是王陵站在大家的角度说因为刘邦会跟大家分享,刘邦的股份制做得好。各位,这是错误的理解,如果你光靠分东西就能够获得天下,那大把的人都能成功。刘邦的总结是对的,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个总结是领导力层面的总结,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做过大领导的人,才能够明白领导力的关键。如果一个大领导告诉你“打天下没有别的,给兄弟们分够就行了”,这个人境界一定不高,充其量做一个山大王。但是你要像刘邦这样,成就大汉四百年的基业,那一定要有很大的格局。刘邦是从领导力的层面反思,说善于倾听,善于用人,能够信任、授权别人,这才是自己和项羽最本质的区别。所以也希望大家能从刘邦的人生中学会一些东西。

刘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后续彭越、韩信、英布都被杀了,也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最后一年的时候,他派陈平和周勃到前线去杀樊哙。樊哙是从芒、砀根据地开始就跟着刘邦的,鸿门宴上还救过刘邦的命。而且樊哙跟刘邦是连襟——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这样的人,刘邦怎么可能要杀他呢?陈平很会处理这种事,他去了前线以后没有杀樊哙,而是把樊哙带回长安见刘邦,意思是要杀也是你亲自杀。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刘邦去世了,所以樊哙没有被杀。刘邦因为旧伤复发死了。为什么刘邦到晚年要杀樊哙?樊哙明明没有反意。这就牵扯到最后的宫廷内斗。因为刘邦最喜爱的孩子是刘如意,说“如意类我”。刘如意是戚夫人生的孩子,而吕雉最恨的就是戚夫人。吕雉的孩子是后来的惠帝刘盈,所以刘盈要想登基,那就要有军事力量支持,能够支持他的最大的军事力量,就是他姨父樊哙。所以刘邦在最后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如意能够登基,要剿灭吕氏的力量,所以才要杀樊哙。你会发现,这些人到最后都没有朋友,全是利益、权力的关系。刘邦当了皇帝以后还回过沛县,跟他的父老乡亲们一块儿吃饭、喝酒、聊天。刘邦在那儿作了一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这么一个人,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首气魄宏大的诗,给我们打下了一个大一统的江山,他是孟子所说的“定于一”的“一”,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几百年安稳的历史,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