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5岁萌娃熟记460多首唐诗宋词,孩子的语言潜能有多大?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差不多太太说

在今年的一档综艺节目《挑战不可能》中,来自山东青岛的小萌娃王恒屹在节目上表现惊人。

虽然他今年只有五岁,但已经认识3000多字,熟练记住460余首唐诗宋词,其中还包括《将敬酒》这样的长诗词。

更让人惊叹的是,小恒屹不仅对诗词背诵如流,而且还清楚地知道其代表的蕴意。

在此之前,小恒屹也上过多次节目,但难能可贵的是,小家伙始终在镜头前表现得十分童真,自然流溢着对诗词的渴望和喜爱,撒贝宁佩服地戏称小恒屹为“行走的小诗词库”。

网友们纷纷评论“我连一个五岁的孩子都不如了。”

许多家长则羡慕不已,想要知道这样一个“天才”儿童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有的家长则很苦恼:“看看咱家娃,快两岁了,还惜字如金,说话一个字一个词地往外蹦呢。”

我们家乡的老人常说:“能说会道”的孩子更聪明。

确实,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孩子的大脑记忆力、逻辑和思维等能力。但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发展时间,如果一个孩子与周边孩子相比说话迟、说话慢,并不代表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就是有问题。

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语言能力发育的特点:

在《美国儿科育儿百科》中,把幼儿语言发展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0~7个月:吸收阶段。

从出生时起,小宝宝就开始学会聆听各种声音,并逐渐学会分别出哪些声音是特定针对他所发出的。

4~6个月,许多宝宝开始牙牙学语,开始喜欢啊啊呀呀地和大人“对话聊天”,这时候大人能够及时给予回应,会让宝宝特别享受。

8~12个月,语言与事物联系阶段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理解更多语言,也喜欢用指向性动作来替代语言表达需求。

1~2岁,词汇初级阶段

1岁半左右,孩子似乎突然就理解我们对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了,大部分幼儿在2岁前能够掌握至少50个词汇和组成短小的句子。

但在语言表达上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在2岁前就能够说出一串短句,有的孩子却仍旧惜字如金,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2~3岁,语言飞跃阶段

2岁左右是孩子语言能力飞跃的时期,有的孩子开始成为一个小“话痨”,有的孩子则还是表现得十分安静。其实这不但跟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也跟孩子的性格相关。

所以并不意味着爱说话的孩子就一定比安静的孩子更聪明,发育得更快。

大部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都会在孩子达到3岁前消失,所以家长们并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孩子接近3岁了还不会自主完整地说话,则需要引起重视。

4~5岁,体会语言的力量阶段

4岁左右的孩子,逐渐发现了语言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发现在说出某些特定的词语会引起大人吃惊或生气,于是特别积极地用去尝试使用各种好的或不好的词汇来探索语言的力量。甚至会出现说“脏话”、“诅咒”来吸引关注或表达情绪。

如果大人处之泰然,平静地告诉他们这样说不对,然后不再对他们所说的“诅咒”过多关注,这阶段自然而然也会过去。

如何帮助孩子加强语言能力的发展?

眼看着别家的孩子都能背诗歌唱小曲了,自己的娃还是迟迟不肯开口,这时候家长肯定也会担心焦急。

很多时候,是家长把主次搞反了。

我们常常会关注孩子说了多少话,是不是爱说话,但却很少去反思:语言表达只是孩子大脑信息“输出”的一个表现形式,想让孩子“输出”的多,关键在于我们给孩子的“输入”是不是足够多和优质。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女士提出了儿童吸收性心智的概念:在生命的前六年,拥有独一无二的吸收性心智。

0~3岁前是无意识地吸收期,他们将外界所观察到的事物内化为自身的一部份,存在记忆深处。3岁以后是有意识吸收期,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学习。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孩大脑中的突触数量会随着发育不断增多,6岁时突触数量到达顶峰。此后,大脑内的胶质细胞像清道夫一样,又会通过吞噬和降解删除不常用不需要的神经突触。

吸收性心智是为了帮助人类的大脑发育和完善,因此0~6岁是孩子的黄金学习阶段,大量有效的信息输入能够有效地刺激脑神经元和突触的联结。

帮助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的方法

1.积极回应

在宝宝1岁以前,对孩子积极的回应,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还可以增加孩子与成人交流的兴趣。

拥抱、安慰时的话语和语调,能够让孩子放松地感受到爱和关怀,从而对沟通充满期待。

有实验表明,在出生前三年能够常常得到父母及时回应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更加自信开朗。

2.建立连接

当孩子开始牙牙学语之后,照看者可以多用手指着物品,清晰缓慢地告诉孩子这个物品的名字,让孩子逐渐明白语言与事物的联系性。

孩子会从回应中感受到乐趣,比如叫“妈妈”,妈妈回应“哎”,他会乐此不彼地玩这个游戏:“妈妈”、“哎”、妈妈”、“哎”。

或是不停地叫“果果”,但是当大人真的把果果递过来,他又不要了,这时候他们就是在享受得到确认的满足。配合孩子玩这些游戏,能够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加强他们对语言运用的信心。

3.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引导孩子多对话

现代社会,许多家庭认为用电子产品、早教机、电视播放音频动画等,就可以让孩子做到所谓的“磨耳朵”,起到早教启蒙的作用。可是“磨耳朵“却不是一天到晚让孩子沉浸在电子声音中这么简单。

有研究数据表明,电子设备的信息输入,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呈现了负增长。在几种信息输入方式中,“有问有答”的对话方式,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正面影响最大。

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说认为:

人们语言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可理解的输入,如果听、读的内容无法理解,那么它就是无效的输入,自然对孩子的语言学习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同样的,对于孩子真正有效的语言启蒙输入,离不开和家长的大量语言交流。

4.多给孩子提供优美的韵律性语言

当我们经常对孩子吟唱歌谣、诵念唐诗的时候,孩子会逐渐安静下来。

在儿歌和唐诗、童诗中含有大量的重复性语言和简单的韵律,能够有效引起孩子的兴趣和专注度。而且这些韵律和诗句常常会在孩子的记忆深处蕴藏着。

例如我们人人都会唱的“小燕子,穿花衣“、”小老鼠,上灯台“,无论多大年纪,只要一听开头就能认出是什么歌。

北京师范大学马东瑶教授在《幼儿学古诗》的导读中说道:“人类的情感是永远相通的”,“适合孩子读的古诗,其实是更为凝炼、更为美好的童谣。”

事实上,孩子确实往往不需要知道词义就能够完整地背下许多诗句。

文章开头提到的王恒屹就是这样,当时妈妈发现孩子能够轻松地就把《三字经》背下来,便和奶奶爷爷一起,用心给孩子每天坚持念诗。

在感觉孩子是真的喜欢之后,又逐渐过渡到讲解词义,并摸索出一套适合王恒屹的记忆方法,让孩子真正地爱上了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的学者评委蒙曼教授在编制《四时之诗》时也说:

孩子在初学诗词时,建议从唐诗开始,相比宋词的论道而言,唐诗以抒情为主。大部分描述的是自然之景,天地之物,能够更利于儿童的理解和引发兴趣。

在选诗时,还要注意给孩子选择经典的诗歌开始,用最精华最美好的诗词去陶冶孩子的性情,培养语感。

例如在《幼儿学古诗》中,对《春晓》的赏析所描述的:

“春日酣睡,不知不觉已天亮,只听见窗外到处是鸟儿的喧叫声。昨夜风雨交加,不知又打落了多少枝头的花朵。“

多么美丽的画面,通过寥寥几句就表达得淋漓尽致。

孩子浸润在美好的诗句中,当某一天遇到和诗中相符的场景时,就会感受到更深的触动。

5.耐心倾听,鼓励孩子多表达

幼儿阶段,孩子还会表现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脑子想好了的话,嘴巴却跟不上,从而表现为“结巴”、断断继继。

这个现象十分常见,家长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不要争着帮他说,而是用鼓励的眼神等待孩子自己说完整。有的孩子要是被家长“抢词”了,还会十分生气和沮丧,久而久之会对语言表达失去信心。

需要注意的方面

适当合理地选择媒体资源

有些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跟电视上学会了许多广告词,于是还觉得挺开心地:“孩子好聪明啊,你看电视才放前奏,他就知道是什么广告了。

但是,在广告中许多用词并不规范,还有的是用谐音、错字等,而孩子还不具备分辨的能力,常常会以为那样就是正确的。所以在初期需要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正确、规范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孩子提供干净的语言环境

当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时,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后,有的孩子开始喜欢用诅咒、侮辱性词语,这些行为可能来自一些暴力的影视动画也可能来自身边环境的影响。

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威胁、咒骂性的语言。

像我今天在动车上,一位外婆带着一个小女孩,几乎每次张口对孩子就骂:“吵死了,再吵把你扔出车子外面去,让车子压你。”听着我都胆战惊心,但孩子却毫不在乎,仍旧一个人故意发出大声喊叫,不得不说,这位外婆本身就是个反面教材。

幼儿对语言的表达是成长路上的重要一环,抓住语言的敏感期,让孩子能够得到大量的刺激和锻炼,孩子的语言潜能将大大超出我们的想像。

我是差不多太太,五岁女孩的妈妈,在育儿的道路上坚信爱和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致力于共读成长育儿。

欢迎关注@差不多太太说育儿 和我一起共读育儿书,分享育儿教育心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