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6

2021-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特立独行的珠

浅析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风格特色的异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我对苏轼最初的印象,他超热洒脱的气度,会让人一下子沦陷,我总以为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英雄,任何事情于他而言,都不过如此,但在读了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后,我又重新定义了他,这个我一直以为自己很熟悉的人。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代表作,他十九岁时,与年方二八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公元1075年,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他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感情,沉痛悲切,感人至深。从这首词里,我看见了不一样的苏轼,我才明白那个潇洒无畏的他,原来也有柔情的一面,原来他也会因为对自己已故亲人思念至极,而悲痛难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整首词读来,总让人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悲戚感,一个自己如此深爱的人,离开了自己,再也不能见面的苦,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苏轼将自己的情感真实的表露出来,总让人感同身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的死别,可能死者对人世已经茫然无知了,但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却未减分毫,时间愈久思念越深,想要不去思念,却也没有办法忘记。“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与亡妻生死相隔,这句深刻的表现了,苏轼的无奈和孤独。“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们就算再相逢,你也应该认不出我了,我已经老了,两鬓都已经花白了,这里也可以看出苏轼对亡妻思念至极。梦里“小轩窗,正梳妆”,但梦醒之后 ,惟有泪千行,由虚转实,让沉痛的思念更加具象化,字字句句,无一不让人为之动容。词虽以抒情见长,但在苏轼之前,所抒却多是儿女私情,情亲友情这类庄重的情感还较少进入词的世界。苏轼打破了这一局面,在词中诉说着他的情亲和友情,同时开创了以词写悼亡诗的先河。

    他不仅用词诉说他的情亲和友情,他还用词书写自己的豪情壮志,他让豪放词昂首步入词坛,一片闺音的词坛格局终被打破,给宋代词坛带来一股刚健雄风。《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一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于密州任知州时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他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此词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狩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他杀敌报国的豪情。四十岁的他,依旧是如此狂放不羁,怎让人不佩服。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直抒胸臆,书写了与亡妻分离十年生死相隔,但仍相思难忘之情。词的下片作者抓住梳妆,相顾,流泪等细节情真意切的刻画出妻子的形象,情深而婉。此词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情调凄凉,真挚感人,突出婉约词的特点。而《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的是作者出猎时的威武盛况,豪迈气概,整首词都能感觉到作者老当益壮,壮心不已,虽然此时作者遭到贬谪,但仍渴求为国征战戍边的志向。整首词延续着豪放的气象,突出了豪放词的特点。两首词,一首是豪放词,一首是婉约词,两首词都是他的经典代表之作,可见其水平之高。可见他对词的发展的贡献是可圈可点的,他开创了豪放词风就是对词史很大的贡献,对后世也影响极深。他除了用词写豪情壮志、情亲友情,他还用词描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苏轼善于描写清新秀丽的农村田园风光,这是以前的词人从未关注的领域。不仅如此,他“以诗为词”的理论,实现了词的革新与突破。

    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发现这其中的美。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读他的作品吧,以前的我对于苏轼知道的真的太少了,但经过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自己查阅资料之后,我对他的了解就变得多了一些,虽然还只是凤毛麟角,可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我就可以更全面的认识他,了解他,走进他的世界。希望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刚正不阿又狂放不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