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山河图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冯俊龙

——读王龙长篇纪实文学《迟到的勋章》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军旅作家王龙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迟到的勋章》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聚焦志愿军英雄柴云振,讲述他孤身阻敌、气壮山河的战斗经历,以及隐功埋名、不改初心的人生传奇。

作者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运用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沿着柴云振从军队到地方、从战争烽火到和平年代的人生之路,破译柴云振功勋卓著、深藏不露的精神密码,探寻他为国奋战、无怨无悔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位胸怀家国、无私奋斗的志愿军英雄形象。

正如作者在全书开篇的引言中发出的追问:一位在国民党军队里挨打受骂不堪虐待的伙夫,一次次受尽欺凌设法逃跑,而在人民军队里,他何以不畏生死冲锋在前,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战斗英雄?一位在朝鲜战场上孤身阻敌的志愿军士兵,何以能向死而生血战到底,阻挡了汹涌而至的敌人,创造了青史留名的卓著功勋?一位曾经激励过无数人的英雄楷模,何以在大西南山区里几十载隐功埋名,即便历经坎坷也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综观全书最后的答案,这不只是一名志愿军英雄的生死传奇,还浓缩了一代军人的精神缩影;这不只是一个孤立偶然的英雄故事,还昭示了一支军队百炼成钢的历程。作品以宏阔视野、高远立意呈现了一部志愿军老兵的英雄史、奋斗史、心灵史,深入发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励读者在新时代书写壮美人生。

本书主人公柴云振出身贫苦,1946年被抓壮丁加入国民党军队,不堪虐待两次逃跑又被抓回,后在淮海战役中加入人民解放军。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柴云振成长为全军著名的战斗英雄。1951年6月4日,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作战中,在我军防御阵地即将被敌人突破的关键时刻,柴云振带领全班仅剩的3名战士进行反击,一举夺回主峰阵地,又乘敌立足未稳之机,冲入敌阵连续夺回三个山头,歼敌二百多人,击毙敌人的营指挥官,对巩固全营阵地起了关键作用。1952年5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柴云振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柴云振的战斗事迹鼓舞了邱少云、黄继光等一大批英雄,激励过成千上万的志愿军官兵。作者通过对柴云振人生经历真实而生动的讲述,表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革命军人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志愿军将士为国奋战、无私忘我的高尚品格。

《迟到的勋章》构思严谨、内容丰富,兼具思想性、文学性和可读性。一是立意高远,视角独特。作品对人物的英雄特质作出了新的阐释和表达。作品塑造柴云振这个人物形象,一方面体现其爱家国、重情义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坚守清贫、无私奋斗的悲壮崇高。这种勇毅笃行、淡泊名利的草根英雄形象,给读者深刻而独特的心灵震撼。《迟到的勋章》不仅浓墨重彩地描写柴云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事迹,还着力探讨英雄产生的精神土壤;不仅还原了一名志愿军战士的成长历程,还塑造了一代军人的英雄群像,揭示了一支军队百炼成钢的过程。整部作品并不只是一个孤立偶然的英雄故事,而是无数志愿军将士构成的英雄图谱,书中写到了张富清、李玉安、井玉琢、张国富……这些深藏功与名的英雄模范,在历史纵向上构成了一个完整链条,凝聚着中国军人平凡而伟大的精神缩影,使作品具有了一种超拔高迈的广阔视野。

二是时空宏大,人物丰满。作品表现了柴云振在新旧社会、三种“战场”的心路历程,真实可信地展示了一位老英雄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信条。在人民军队的行列里,柴云振从当警卫战士的严谨细致,到当突击队员的英勇无畏;从渡江战役冲锋在前,到朝鲜战场舍生忘死,他把每一个战位都变成了榜样标杆。复员回乡后,他曾有过当干部“五上五下”的曲折经历,英雄事迹和家国情怀感人至深。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柴云振都保持着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正是这种坚韧顽强的英雄个性,让他在逆境之中自强坚守,在顺境之时也从不居功自傲,作品对柴云振主体人格的建构厚重而真实。他既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自我;他既赢得了勋章,也超越了名利。作品通过挖掘柴云振看待苦与乐的人生哲学,表现他对得与失的认知,展示他在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取舍,塑造出一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平民英雄形象。

三是采访扎实,研究独到。作者采取“沉浸式”的采访方式,深入挖掘柴云振的心路历程,绵密细致地展示了一位志愿军英雄从自发到自觉的成长过程。《迟到的勋章》在主题呈现上层层递进、以小见大,从个体命运折射志愿军将士的集体精神品格;在内容讲述上由表及里、从浅入深,从朝鲜战场延伸至英雄一生的奋斗坚守;叙述角度上多维立体、互相映照,通过复调式叙述呈现了主人公丰富传奇的人生历程。

作者通过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开拓历史写作的新途径,把一位中国士兵的战争经历和感悟呈现在世界视野之下,给今天的读者打开一重新的思想空间,提供一种新的读史理念,作品也具有一种宏阔深邃的审美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