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格决定和平崛起三
这帮诸侯有文化,又分别占据了河南各个富裕地区,统一就基本上是他们之间的竞争。当统一完成以后,占领完成了,剩下的工作是保护它。
和英国核心在大不列颠岛上的情况不同,中国人觉得中原的农耕经济已经非常好了,别的地方都不如这里。
但是,周边的穷邻居们还有很多吃不饱饭,尤其是北方和维京人情况差不多的游牧民族。这帮家伙只会赶着牛马,看着哪里的水草好就往哪里迁徙,连个城市都没有。
北方天冷,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一场暴风雪就有可能摧毁一个游牧民族脆弱的经济,每到这种时候,向南来抢劫中原,是他们唯一的活路。
为了抵抗北方的侵略,中国必须拓展战略纵深,于是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中国人也会向周边地区进攻,不过这种进攻的目的不是为了抢劫,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侵略。
比如张骞通西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找到匈奴人背后的月氏人,希望联合他们一同夹击匈奴。这个举动无意间打开了向西的贸易通道,这是个赚钱的买卖,全国的工商业都为了这条贸易通道运转起来。
为了保护这条贸易通道,也就是丝绸之路,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不断的向西设置自己的军事基地。
但是殖民把西域变成自己的国土,却相当的难,从陕西的关中平原,西出六盘山的萧关以后,就出了适应农业的地理范围,没法养活占领西方的移民。靠从内地运输粮食,在古代是不现实的。
所以西域的拉锯战,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强的时候归中国,弱的时候嘛,连伊斯兰阿拉伯人都来过。
有时候,中国人也很衰,被游牧民族赶出中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像东晋、南宋二次,基本就是打不赢了,向南逃命,这又顺便开拓了南方。
北方游牧民族太厉害,得给自己留个逃命的后院,这个后院一直开拓到了海边,再无退路。
除了北方的侵略,西方的西藏地区,也是个穷邻居,也就是吐蕃诸部,不仅穷,还很恶心,小时候一直以为“醍醐灌顶”是个好词,后来看了篇介绍西藏密宗的文章,我再也不说这个词了。
于是向西,中国人一直拓展到喜马拉雅山脚下,打到这里,西方就安全了,要知道爬喜马拉雅山到现在都属于极限运动,更西方的古印度人是过不来的。
西南嘛,从炎黄时期逃过去的三苗,那可是老对手了,时不时的也会跳出来骚扰农民老祖宗。于是我们的老祖宗又攀山越岭的一直打到越南,才放下心来。
统一了中原的中国人为了能世世代代在这里种地过日子,不得不拼命向四周进攻,这种进攻,说起来丢人,真的是被逼的。
为了保护农耕经济核心区域,不得建立更深的战略缓冲地带,所以中国人的扩张是防御性的。如果这些地区没人,或者他们不侵略我们,谁愿意在二千年来,派上亿舍生忘死的勇士,去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送命呢。
西方和东方不同的地缘特点,决定了东西方扩张的目的不同,西方人扩张侵略是为了赚钱,而中国人的扩张却是个浪费钱的事儿,占领非农耕经济地区,对古代中国的经济,除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好处。
说了半天的战略防御纵深,必须得说明一下,如果没有战略纵深会怎么样呢?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北宋。
河北山西这一段长城在契丹人手里,宁夏在党项人手里,萧关出去的甘肃是吐蕃人的地盘,连西南都没收回来,还有个大理段氏小混混,农耕经济的核心地域直接暴露在强敌环饲之下,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一年的军费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纯粹是被拖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