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书院】RIA便签实战营 - [认知主题营]

《这样读书就够了》3/7-1组-阿静教练-书香

2022-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墨兰书香

《这样读书就够了》3/7-1组-阿静教练-书香

书名:《这样读书就够了》

作者:赵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R阅读摘抄

 

第二章  读书拆书

 

“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

 

1. 自我导向

 

优秀的培训师通常会做课前调研,以了解学习者对于某个主题的认识、经验、问题和期望,在此基础上设计或调整课程。学习者在学习期间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还可以在课后评估此次学习。

 

2. 关联经验

 

学习者被提醒去回忆自己过去的做法、见闻,然后经过批判性反思,加工以往的经验。学习者还通过现场测试(不是考试),明晰自己的风格/习惯,知道自己的水平,认清自己的差距。

 

3. 强调实践

 

现场学习中的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公开分享、游戏和工具,让核心知识不再是单纯的理念,而成为自己参与其中的实践。

 

优秀的现场培训一定要考虑两点:第一,即学即练,即为学习者提供在安全的环境中第一次练习新技巧的机会;第二,现场反馈,即讲师在学习者练习后给予专业的点评。

 

4. 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习者讲出自己的具体问题,并讨论怎样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甚至要求学习者详细规划课后应用的步骤和情境。

 

5. 内在驱动

 

在现场学习中,培训师往往精心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模块,以使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

 

培训之所以比阅读更好,关键就在于它能体现出对成人学习特点的尊重和配合,以及对成人学习公理切实的落地和操作。

 

学习者在拆为己用的过程中反复“体验”和“反思”,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将知识应用于工作与生活。

 

通过对比考查成人教育学理念和优秀的现场培训,我们从中分离出了促进成人学习的有效元素A1A2A3。这些元素可以帮助学习者体验和反思,把知识拆为己用,从而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个人行为。

 

核心知识不一定要从培训师口中得来,也可以从图书中得来。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容易解决,我们可以让学习者现场阅读,也可以适当加一点儿讲解。这样,只要有个人能够在现场为学习者带来A1A2A3即可。这个人不需要像培训师一样是内容权威,也不需要具备精彩的表达能力,这个人就是学习促进者,我们称之为拆书家

 

拆书家可以像培训师一样带领一群学习者(这些学习者不需要读过原书,只要对主题有兴趣即可)学习,这种学习法不亚于同主题培训,还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比自己阅读好百倍的效果。这样的学习形式叫作“拆书法的RIA现场学习。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拆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为了让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

I理解重述

3W1H

WHAT

从提问开始引出观点,说明观点和学习者有什么关系

 

作为一个职场人,怎样学习才是有效的?看书还是参加培训?你上过哪些培训?与看书相比,培训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些培训更有效?这样的培训又有哪些特点呢?

赵周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读书”到“拆书”的观点,并给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即RIA拆书法。作者认为“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

RIA拆书法帮助学习者体验和反思,把知识拆为己用,从而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个人行为。

WHY

对观点的进一步阐释,说明原因、意义等

 

为什么说“拆书”学习更有效呢?

作者以从总所周知成效显著的海尔“日清工作法”入手,谈到了该方法创始人如何将德鲁克的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由此引出了成人教育学理论。

接着,作者对比考查了成人教育学理念和优秀的现场培训,并提出了RIA拆书法。

作者认为学习者参加精心设计的现场学习(如培训)之所以比自己读书更有效,关键在于有些因素促进了学习者的拆为己用。这些因素就是appropriation,即我们常说的“内化”,作者把它译为“拆为己用”。

通过成人教育学理念和优秀的现场培训的对比考查,作者让我们看到两者的共同点:自我导向、关联经验、注重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内在驱动,这五大公理正是我们拆书的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作者还带领我们从中分离出了促进成人学习的有效元素A1、A2和A3,这些元素帮助学习者体验和反思,把知识拆为己用,从而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个人行为。

HOW

方法措施

 

那么如何运用拆书法将知识“拆为己用”呢?

作者将拆书法的两种实践形式分为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和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R(Reading,阅读拆页),拆书家请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

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拆书家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作者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了RIA现场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拆书家的引导拆解非常重要。拆书环节需要精心设计,而这建立在对书中的知识要点的精准把握上,把握好了才能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现场演练。拆书家还要善于提问,要通过提问引导学习者思考,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催化促进学习者的改变。RIA中A的环节占时较长,整个拆书过程都要围绕学习者自身展开,即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改变。比如让学习者思考自身的案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针对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等。

WHERE

使用对象范围、注意事项

 

拆书法是适用于成年人、职场人的有效学习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拆书环节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为了让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

我们要摒弃片面追求“干货”的行为,应当将“干货”转化为“湿货”即精彩案例进行讲解,让学习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作者还指出,对于个人而言,只要能够内化和应用知识,也就具备了把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能力。只要锻炼这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自己读一本书,也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A拆为己用

A1关联反思

案例(真实、典型、完整、具体)+反思(原因剖析、行为和动机剖析)+反思行动(对症下药)

 

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我看书也参加各类培训。前面讲过,我看过的书不多,记得住的就更少了。我买过网络课程,有的听完了,有的至今还躺在我的账户里。我还参加过网课训练营和现场培训,感觉效果比自己听课和看书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十点读书上参加的高雁鹏老师的超级思考术训练营。

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网上训练营,更是因为我的努力以及最后收到的效果。说到努力,我用四个字来形容参加这次训练营的感受,那就是:连滚带爬,真的是连滚带爬完成了这场训练营。训练营每天的课程时间并不长,也就十多二十分钟的样子,最多不超过半小时,然而为了完成作业,我要听上好几遍,做笔记画课程思维导图,还要完成课后的思考题。我是在这个训练营中开始学习思维导图的,边学边用,因为课后作业是要用思维导图来完成的,包括课程的思维导图以及作业的思维导图。由于不熟悉画好一个思维导图,我就要画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来说还算相对容易的,最难的是课后的思考题,有时候我都不知道从何开始,怎么做,于是我要到社群里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他的思路是怎样的,然后自己再想想,想清楚了再作答并绘制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是相当虐人的,作为养生达人从不晚睡的我常常为了完成作业做到深夜十一二点。就这样,我还不能百分之百地完成作业,有时候是完成了课程思维导图的绘制,问题回答来不及画思维导图了,有时候是问题回答了来不及画自己或课程的思维导图了,但我还是坚持每天打卡做作业。结业的时候,有教练问我,你是否愿意加入我们的教练队伍?就我这样连滚带爬上完训练营也能做教练吗?我有些疑惑。教练说,我看你坚持打卡写作业,态度也比较认真,加入教练队伍可以以教促学,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内容。于是我欣然同意了,并通过了教练上岗前的考核,而我正是在教练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超级思考术的理解和运用。

再来说说我参加这个训练营的效果。参加这个训练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思考,应用在写作上就是如何写文章。以前我写文章是想到哪写到哪,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脑袋里全是一团乱麻,甚至为了写文章而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最后还把自己写抑郁了。我老公笑话我说,我看你写文章比生孩子还难。确实如此,写文章是我心中最大的痛。上完训练营我发现思维清楚了,写作能力也提升了。我学会了先构思框架再填充内容,文章变得有骨有血而有肉。框架搭好了,写起来就容易了。先想好为什么要写,写啥内容,然后是从哪几点去写,最后是怎么展开,就是超级思考术课程里思维导图常用到的Why 、What、How、How good。通过Why,我明白了为什么要做一件事,它的意义是什么,目的和意义越明确,动力就会更足,行动起来就更有力量而不容易轻易放弃。就好比我参加这个训练营目的明确、心情迫切,所以我就是加班加点到深夜也要尽力去完成作业,坚持打卡到课程结束。通过What我厘清了概念,走出了似是而非的泥潭。通过How我清楚了如何去做、去行动,通过How good,我知道了怎样去做得更好,要关注哪些细节。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一件事的轮廓,一篇文章的框架,一个项目的远景和近景在我脑海中清楚呈现。原来我们的思维是需要整理的,我们的思考能力是可以训练后提高的。

我还参加过得到脱不花的沟通训练营,收获良多。这两个训练营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自我导向、关联经验、注重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内在驱动

首先来看一下自我导向和内在驱动。一是主动缴费报名与内在驱动。这两个训练营的对象主要是成人,不是基础教育里为了通过考试的学习,大多是有这方面需求的成年人为了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主动报名来参加学习的,这样的学习大多是要缴付一定费用的。目的性越强,愿望越强烈,内在驱动力越大。二是主动参与与学习氛围。内在驱动力越大,学员的参与度也越高,越容易收到效果,也越有力量去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不会轻言放弃。从学习氛围来看,训练营里同学相互交流,教练不时的督促和提醒,这些都有利于学员学习。学习氛围越好,学员的学习效果越强,也越容易坚持。训练营都有作业打卡机制,有些还有奖惩机制,比如完成几次作业打卡有返现或者福利等等,这些既是对学员的约束,也是对学员的激励,有利于营造氛围促进学员的学习。

再来看一下关联经验。训练营里老师往往会提问学员是否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现在看来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之类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员关联自身的经验,回顾分析、判断反思,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A1关联反思,即真实案例+反思+反思行动。关联经验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所学的理解。

最后来看一下注重实践和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训练营里老师往往要求学员运用所学去处理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我们日常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假设我们遇到了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老师还会要求学员分享自己的运用所学处理问题的真实案例,要求学员列出具体的措施办法,列出未来行动计划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注重学习者的学习实践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A2转化运用,有目标、有行动,甚至还有奖惩。

与参加训练营相反,就我个人而言,自己看书和听课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前面讲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直接剖析找原因吧。

1、从自我导向上来看,自己有看书的需求但是更随意一些,目的性不是很强。虽然大部分书和课程的选择是看了推荐后选择的,但是因为没有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来看,所以就是看过了、听过了,好像有点收获但是说不出来,时间长了还淡忘了。比如关于阅读方面,我看过不少的书,但是能想起来,有点印象的并不多,可能就《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点印象,其他的都忘记了,至于究竟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那可是说不出两条来。

2、从关联经验上来看,有体验但没有深挖。其实自己是有过类似的一些经验的,所以才会被触动,但是仅此而已,并没有进一步深挖、剖析和反思。比如自己读《非暴力沟通》,书中提到的很多情况自己都有,如只想着自己说出来过瘾,没有考虑听者的感受,自己虽然想改进,但是没有深挖这背后的原因,反思自己沟通的目的,所以常常会反复犯同样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感动和体会只是停留在事物表面的浅层次的,没有深入到较深的事物本质层面。

3、从注重实践来看,看得多,听得多,练得少,做得少,停留在只有感动没有行动的层面。俗话说,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总是过不好这一生。道理知道却不去实践,知识知道却不去应用,最终道理还是别人的道理,知识还是书本的知识,只是过了一遍脑,还不是自己的,没有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比如我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看了一系列这方面的书籍,买了一些课程,如粥左罗的《学会写作》、吴军的《阅读与写作50讲》,这些书和课程确实不错,老师也很优秀,感觉他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但是自己练习得少,所以写作水平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停留在原地。

4、从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来看,有这一方面问题的需求但学习中并没有联系具体的现实的问题去拆解,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而学习是泛泛而不深入的。感觉书本上讲的,老师说的头头是道,一到自己身上,落到具体问题上就茫然不知所措了。比如我看《关键对话》,书中提到了很多关键对话的情形,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我又应该如何处理,或者说今后我应该怎样更好地面对这些情形,对此我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并付诸行动,所以自身的改变并不是很大。

5、从内在驱动上看,自己有学习提升能力的欲望,但是还不够强烈。另一方面,与参加培训和训练营相比,看书和听课的成本相对较低,对自身的约束力不强。同时,缺乏老师的讲解引导和训练营或者现场氛围,因而学习效果欠佳,也容易遇难而退。所以我看了一些书却忘了,买了一些课却没有听完,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反思行动

一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在翻开一本书之前,不要急着去读或者读完。先静下来想一想,我要通过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这本书与我的哪部分相关,我要重点关注什么问题,哪一部分。

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关联自己的相关经验。如果有地方自己被感动了,那么把它记下来,记下你的感受,再想一想你为什么会被感动,是和你经验的哪一部分产生了共鸣。书中提到的问题,你是否犯过或者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现在你又会如何处理。

三是多练多用,费曼输出,将知识内化。读书听课是输入,练习、费曼和运用是输出,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学习成效是不佳的,学习应当形成闭环,这样才更有效。在练中学,在学中练,向外输出,向内固化,不断反复和训练,这样才能将书本和课程知识内化,变为自己的一部分。

四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将所学和自己的具体问题和行动相结合,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从知道到悟到再到做到,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五是使命强化驱动,推动前行。说到使命,似乎有点谈高了。也许你并不需要那么高的层次那么强烈的驱动,也许就解决某个问题的驱动或者说某个目的或者愿望对你来说就足够了。但是我不得不说,使命是生命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强的驱动。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困难了,不妨问问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初心和愿望是什么,再往上,就是你有什么样的使命,也许经过这个反思,你会找到更强的动力,或者说更适合你的方向。

A2转化运用

确定目标(SMART原则)+行动计划+奖惩措施

 

赵周老师说,对于个人而言,只要能够内化和应用知识,也就具备了把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能力。只要锻炼这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自己读一本书,也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那么就读书来说,再来完善一下我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1、一个月精读一本书

根据时间,自己阅读或参加拆书营拆解一本书。前期从参加拆书营开始,有了同伴同行和教练的指点,会走得更快、更稳、更好和更远。现在你看到的就是我参加拆书营的作业,你看见我的成长了吗?

2、每天听书或看书

这个属于泛读的范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量的。精读很重要,泛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碎片化时代,听书比看书更方便,可以在上班途中听、跑步时听、做家务时、洗漱时听。听书的方式以十点读书和微信听书为主,因为这两个每天有免费听书,加上吴聊读书会、得到等知识付费产品听书。当然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看书,主要是微信读书了,还是因为这个可以免费读。

3、一个月公开发布一篇读书心得或拆书稿

可以投稿给公众号或者发布在我的同名公众号上,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将其拍成短视频,发布在我的同名视频号上。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或视频号,和我一起见证成长。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如果你对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对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入手,也可以参加老师的拆书营,或者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围观我是如何拆书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