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物语》丨早知这样,她在世时我就该对她好一点…
我也太粗心了,
早知道这样,
她在世时我就该对她好一点。
这句台词是东京物语里父亲在老伴死去后说的,言语之间除了一丝丝的惋惜,没有一点悲伤的情绪。
子女亲戚们参加完葬礼后,都离开了老家,父亲一个人执拗地呆在这栋破屋子里,倒也清闲。一把蒲扇、一盘熏香、一壶茶就能过一个下午。
只是身边少了老伴,没了一个谈论家长里短的女人,些许有些寂寞。
影片至此戛然而止,只留给观众无限的唏嘘和惋叹。
家啊,一个多么让人朝思暮想,却又束缚于柴米油盐的地方。
《东京物语》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也是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最得意之作。
电影讲述的是关于家庭生活的故事,能够想起来的杨德昌的《一一》,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李安的《饮食那女》等等,似乎都是通过家庭琐事去道尽生活中的悲伤和宿命。
拍摄现实主义,特别是与生活和家庭相关的电影,其实门槛很低,但能真正将一部家庭电影拍好,并且拍出内涵和意味,可能就需要看一个导演驾驭故事的能力了。
显然《东京物语》属于那种能让观众看完后深思的影片,小津安二郎通过一家人中一些闲言碎语和家庭琐事,将生活复杂悲伤的本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东京物语》的故事里,家庭里子女们都长大了,各自成家,在东京都有着自己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在父母所住的老家,子女能够在大城市生活是非常体面的事儿,受到老家街坊邻居的羡慕和夸耀。
年迈的父亲带着老伴要去东京看望他们,老夫妻两开心地收拾行李出发,但到了东京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大儿子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陪他们,更别说带他们出去玩了;搬到女儿家,也没有那么舒坦,琐事不断。
女儿提出均摊出钱让老夫妻两去热海的温泉玩的建议,但老夫妻两去了两天就回来了,因为那里夜里太吵闹根本没法休息。到家后女儿却嫌弃他们怎么回来这么早,因为家里安排了讲习会,都腾不出位置给父母两。
老夫妻两发现尴尬的被支配来支配去,没有了一个安稳的去处。
好在守寡的儿媳妇纪子对他们非常孝顺,带他们出去玩,并且还在家里安排了简单的便饭,总算能够让父亲能够舒服地喝上几杯。
其实这一切父亲都看在眼里,虽然嘴上不说,但活了大半辈子的他,早就知道年迈的老夫妻两对子女来说已经是哥累赘和负担。
他们口里总是挂着:“又给你们添麻烦了。”并且小心翼翼的揣摩子女们的心思。女儿说家里又讲习会,老夫妻两就商量着离开家里,但没处去呀,父亲只能找了老朋友在酒吧里喝了一夜的酒,酩酊大醉;母亲去到儿媳妇纪子家借宿了一宿。
“我的亲生女儿,还不如你这个外人来得孝顺。”父亲在临别时对儿媳妇纪子如是说。
《东京物语》全片其实都透露着悲伤的味道,这种悲伤有些隐匿,隐匿在细碎的家庭生活里,似乎感觉的到却又无法剔除;而这种悲伤又特别的无奈,好像冥冥之中的宿命,注定了每一个家庭都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回想一下,时间真的过的特别快。
印象中读书那会,和兄弟姐妹们聊天,最大的幸福感就是能一家人去一个地方开心地度上几天假期。可一眨眼的功夫,十几年就过去了,好像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那么切实际。
对家人的爱,在中国普遍的家庭其实都挺矫情的,它远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能够将对父母和亲人的爱表达的那么露骨。含蓄,也变成了一种家庭和睦关系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样一说《东京物语》里的父母能在死前去往东京一趟,一家人卧榻吃上一顿团圆饭,其实已经非常的幸福。
电影里两位老人在热海的早晨,坐在海边看海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那应该是两个垂暮的老人最向往的生活了吧:去到一个美好的地方,心里还能念念着遥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