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林徽因的才情,没有陆小曼的风情,她依然过好了自己的一生
《我的前半生》刷完了,罗子君的逆袭堪称完美,事业有成,爱情丰收。早在民国时期大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也是婚变后完美逆袭的典范。张幼仪曾把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张幼仪,1900年出生于江苏宝山的名门望族,祖父做过清朝知县,父亲行医为业,家境殷实。家中兄弟姐妹12人,幼仪是家中第二个女孩。3岁那年,母亲给张幼仪缠足,因为疼痛,小幼仪拼命反抗,哇哇的叫了3天。第四天,二哥听到小妹凄惨的哭声,忍不住制止了母亲说道:“把布条拿掉,她这样太痛了,以后要是没人娶她,我照顾她便是。”就这样,小幼仪成了张家第一个天足女子,虽然摆脱了缠足的命运,可是依然没能挣脱封建女子的思想。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15年12月5日,张幼仪嫁给了浙江海宁富商徐申如的儿子徐志摩。洞房花烛夜,她想要告诉徐志摩,现在她是徐家人了,她感谢命运的安排,愿意好好伺奉他们。但是,她所受的传统教育不允许她在这个时候先开口,他也只是紧张的望着她,一句话也没说。两人就这样开始了7年近乎沉默的夫妻生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给他们不幸的婚姻埋下了伏笔。
婚后的张幼仪讨不好徐志摩,更别说得到徐志摩的怜爱了。当时,徐志摩师从梁启超,受新潮思想影响,痛恨封建包办婚姻,因此张幼仪受尽徐志摩的嘲讽、冷落。有次,徐志摩在院中看书,张幼仪在他身侧缝东西,他有东西要拿,故意避开身边的幼仪,唤来丫头,“给我拿这个”。“他宁愿让丫头帮忙,也不愿和我多说一句话。”张幼仪说。终于有一天,徐志摩打破了沉默,主动说话了,说道:“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就连生孩子,也是徐志摩和父母谈条件的。徐志摩想去国外留学,父母要求抱了孙子才会支持他。
1918年,张幼仪生下儿子阿欢,即大儿子徐积锴。同年8月徐志摩前往美国,进入马萨诸赛州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1920年冬,徐家安排张幼仪出国与徐志摩团聚。轮船抵达马赛港时,张幼仪从人群中一眼认出徐志摩。“我斜倚着船玄,不耐烦的等着上岸,看到徐志摩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我心里凉了一大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中唯一露不出想到这儿来表情的人。”见面后的徐志摩第一件事就是带她去买衣服,因为他认为她从国内精挑细选的中式衣服太土了,让他在朋友面前丢脸。夫妻团聚后,他们搬到英国沙士顿生活,不会说英文,身边没有朋友,张幼仪一天也说不来几句话,生活孤苦,他们的关系也并无改善。1921年5月,张幼仪有了身孕,徐志摩要求她打胎,并提出离婚,张幼仪愕然的不知所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徐志摩答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的,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
在张幼仪看来,离婚就是被“休”,她坚决不同意离婚,两人发生争吵。徐志摩突然从家中消失,两人的婚姻生活走到尽头。不久徐志摩的朋友黄子美带着他的口信来找张幼仪,给出的离婚理由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她近乎绝望,“没有钱,我该怎么办,肚子里的孩子该怎么办,不会英文,怎么回国。”她甚至想过自杀,可是想到儿子和父母,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她要自力更生,不能再求着徐志摩,于是写信给在巴黎的二哥,然后撑着沉重的身体,一个人从英国到了巴黎,在去巴黎的路上,张幼仪想明白了一件事,要离婚,必须离婚。她要做自己,为什么要听他的去打胎,为什么要讨好这么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她要留在欧洲,要凭自己的努力,养孩子,不依靠任何人,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
一战后,德国马克贬值,为了省钱,张幼仪决定去德国生产。1922年2月24日,她在柏林产下次子彼得,“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母亲”医生对她说。生下孩子一周后,张幼仪接到徐志摩正式离婚的书信,在她一再的坚持下,徐志摩和她见了面。徐志摩拒绝张幼仪先征求父母意见再商量离婚事宜的请求:“不行,不休,林徽因要回国了,我不能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她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她成了第一个离婚的女人。也许放手了,反而更加坦荡,她对徐志摩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拿到离婚协议,徐志摩欢天喜地的向她道谢,并提出要去看看新生的彼得。他跟着张幼仪去看了彼得,“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的神魂颠倒,但是他始终没有问我最近过得怎么样,要怎么养活孩子。”张幼仪说,“那时我就暗下决心,就算没有徐志摩,我也要照样把孩子照顾的很好。”那一年,她22岁。
离婚后的张幼仪,徐家公婆仍待她如自家人,每月寄给她200美元的生活费。张幼仪把这部分钱分为两份,一部分用于家里日常开支,一部分用于自己的学习。她雇了保姆,自学德语,后来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
可是不幸并没有就此绝迹,1925年3月19日,刚满3岁的小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张幼仪悲痛万分,她为彼得选择了火葬,因为她没有办法忍心将他独自一人留在异国他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把儿子的骨灰带在身边。
1926年张幼仪回国了,她说:“以我所学,至少可以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随后受邀东吴大学教德语,从此人生开挂似得发展了。上帝为她关了一扇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立自强,打开了人生无数道窗。1927年,和八弟张禹九及朋友在上海静安寺合伙开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自任该公司总经理。张幼仪的经商潜能在经营云裳上展露无遗,她注重服装的选料,配饰精美别致,采用立体裁剪,款式上结合中西方文化元素。一时间,上海的淑女、社交名媛们都穿起了“云裳”。徐志摩口中的“土包子”竟然引领了上海的时尚潮流。
在“云裳”风生水起时,她接受了四哥的建议,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银行总裁。彼时,对于张幼仪任银行总裁一职,多数人抱怀疑态度的,她那么优秀,怎么会被离婚呢?此时的张幼仪已非以前的张幼仪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张幼仪上任时,女子银行几乎没有盈余,面临倒闭。她思前想后,带领同事奔波,周旋于各债权人之间,竭力收回银行借款,同时,瞄准女人私房钱业务,大量吸引存款。很快,在她的带领下,银行扭亏为盈。到1931年底,银行实收资本总额和储蓄资本均超过二千万元,创造了金融界的奇迹。
事业稳步上升之时,她也没忘记自身的努力学习。她专门请了家庭教师来教自己国文,每天下午5点,家庭教师会到她办公室教她一小时的国文。她一生都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学问的女人,直到晚年时她还说:“看看我那一手中国字,就知道不是出于读书人的手臂,而且我有好多字都不认识,如果我有学问的话,我就用文言文写东西,那和中文口语是截然不同的。”
张幼仪于徐志摩,离婚前是“土包子”,离婚后与张幼仪成了朋友。在一封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提到张幼仪离婚后的变化:“张幼仪是个有胆量有志气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的很稳了,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了。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鼠胆的中国社会,你们看着吧!”离婚后,张幼仪承担起照顾徐家二老的责任,用自己在股票里挣得钱,为徐家二老盖了一栋房子紧挨着自己的房子,方便照顾。徐家诸多的事务,都是由张幼仪在操劳。甚至于,偶尔徐志摩手头紧的时候找张幼仪借钱,张幼仪都体贴地说:“这是你爹的钱。”以此照顾着徐志摩的自尊。1931年,徐志摩应林徽因之邀,乘飞机去北京,出席她给外国驻华使节开设的中国古典建筑美学讲座,不料,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徐志摩遇难。彼时,陆小曼悲痛欲绝,无力操持后事。张幼仪让其八弟和儿子阿欢去认领遗体,并冷静果断的处理了一切后事。
离婚后照顾徐家二老,照料徐家事务,且毫无怨言的处理当年百般刁难,以至抛弃他的丈夫“徐志摩”的后事。这样的张幼仪可以用伟大来赞美,梁实秋如此评价张幼仪:她是极有风度的一位少妇,朴实而干练,给人极好的印象。
张幼仪于陆小曼,一次,张幼仪去参见胡适的筵席,席间,她第一次见到陆小曼。“陆小曼有光滑的皮肤、精致的妆容,她说话男人都被她迷住了。”这是张幼仪对陆小曼的第一次见面的印象。徐志摩坠机后,陆小曼与其医生翁瑞午同居,彼时,徐父徐申如每月给陆小曼300元生活费,后来徐申如去世了,张幼仪代替徐父每月支付300元生活费给陆小曼。直至后来翁瑞年自己跟张幼仪提议,他有能力照顾好陆小曼,不需要她提供的生活费了,至此,张幼仪才结束了对陆小曼的照顾。
张幼仪的理解,爱就是责任,爱就是扶持,所以她在徐志摩和徐父徐申如相继死后,依旧照顾着陆小曼,因为陆小曼是徐志摩的挚爱,是徐家的好媳妇。
张幼仪于林徽因,林徽因的出现是导致张幼仪被离婚的直接导火索,也许,当时的张幼仪恨过。凭借自己自立自强站起来后的张幼仪,内心深处可能是感谢林徽因的,离婚成就她了。张幼仪对林徽因的感情是复杂的,外加,徐志摩的坠机也是由于去赴林徽因的邀约。1947年,张幼仪去北京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林徽因在医院得知这个消息后托朋友向张幼仪传话表示想见一面。张幼仪带着儿子阿欢一起去赴了约,这是他们两这辈子最后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见面,林徽因为当年在英国对张幼仪造成的伤害深深表示了歉意。
张幼仪于自己,1949年4月,张幼仪离开大陆移居香港。也许是老天被张幼仪的自强感动了,在香港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医生苏纪之。两人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浪漫的婚礼,彼时,张幼仪53岁,两人幸福的生活了20多年。后来苏纪之因肠癌去世,张幼仪离开香港移居美国,与儿孙同居。1988年,88岁的高龄逝世于纽约,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张幼仪从容的走完了她的一生,她不恨徐志摩,她曾用:“文人就是这幅德行”来表达徐志摩对她造成伤害动机,可见,她已释然了。
晚年口述自传时,她曾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找到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了解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