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就帮懒了(二)
昨天,我从被帮助者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今天我从帮助者的角度再来谈一谈。
公交车上能主动为90多岁老人让座的人,一定是一个好人,它能够将心比心,关心老年人。老人不接受帮助时,内心一定会有一份对老人自立的赞许。然而当你主动想帮助年轻人上好课时,他们却拒绝了。你对这位年轻人会发自内心的赞许吗?我想大多数人不会,甚至再也不想主动提出帮助的话题。其实帮助年轻人,首先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这个时代,年轻人脑子活、想法多,取得信息的途径也很多,不采纳我们的建议也是可以理解的。
帮年轻人该帮什么?首先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会教书是远远不够的。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年轻教师首先要学会的是爱学生,其次就是要做一个敬业者,敬业者需要专心致志事其业。
其次,是要帮助他们学会思考。比如在和他们一起磨课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尽量激发他们去对教材进行解读,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而不是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们,这样就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力。
最后就是帮助他们为合作。哈格里斯认为我们现在的教师群体文化可以分为四类,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及自然合作作文化。而现在我们教师文化属于前两者,单打独斗,互不干涉,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而人为合作文化是依靠外地来实施控制的,主要表现为教研组的公开课等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目标单一,很难实现学校的教学要求。经过人为合作文化阶段后的更高级的自然合作文化,由于它渗透的日常教学中的教师间自发的自然而然的合作,通常相互观摩学习,互相帮助,能够有效的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学会合作就更为重要。
2019年3月12日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