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人可以为善,那你认为对吗?孟子是这样做工夫的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
大家知道这句话来自哪里吗?
关于人性的善恶问题从两千年前。
孟子与告子就曾展开过辩论,
人性的善恶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它会构成我们对于人世间的看法和观点,
下面我们将看看孟子是怎样看待人性的问题。
孟子的四端心:
孟子以“四端心”,确立了人天性本善的基础,取消了人为恶的任何先天理由。
因此,现实中任何人为恶,都是要发狠心,提起自己的暴虐之气的。
这样恶的先天基础就被取消了,任何人为恶,都是自己修养功夫不到位的问题,
人在根本上被趋向了善,这是儒者利他精神,服务社会的价值意识。
告子的人性观:
告子的人性论,是经验现象界的,是社会科学的层次。而孟子是哲学家,其“性善论”是人生本体论的规定。
对于人性本善的说明,孟子用了经验归纳的方法,
从味觉,听觉,视觉说明了“履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的道理,
认为“圣人与我同类者”,提倡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圣人,每个人都有为圣人的资质和理由。
归纳起来,用一句话说就是:天下好人的形态都是一样的,坏人的形态是千差万别的。
那么如何证明喃?中国实践哲学上,对性善本体论的证明需要依靠“功夫论”,我也感受到功夫论才是中国哲学的最大特质。
“功夫论”的验证逻辑是“体证”,你自己的修养到了,功夫做到了,经验到了,“性善本体”对你来说就是真的。
什么叫做工夫论呢?是我们武侠小说里说的北冥玄功、乾坤大挪移、还是九阴白骨爪?有类似的地方吧,就是对于一个观念,一套架构熟悉后进行反复的练习,不间断的练习。下面我们看看孟子是怎么练习人性的工夫的。
我理解孟子修养功夫论的核心,就是提起自己的“四端心”,提起自己的“良知 良能”,良知良能我固有之,四端心我固有之,推之可以保四海,不推之不足以养父母。
不动心:
不动心就是自己的价值意识不改变,就是利他,服务社会,是是非之心,羞恶之心的不动,是天理。可以说:孟子对不动心的要求非常之高,是完全理性成熟的人,是面对所有大好大善之事的不惊不喜。颇有一种“我就是如此,并且一直如此的态度”,是功夫修养比较高的境界。
养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孟子这里用了“直养”“道义”来解释如何修养浩然之气,其核心依然是自己的良知良能的提起,激发,不堵塞,是对自己价值意识的坚定不移。所说,“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认为自己不能为善的人,都是自贼其心的人。
杜老师还用佛教维摩诘经来对比说明了,孟子的修养实践功夫。菩萨自净其心,自净其意的。不是刻意选好了什么地方才去教化,修行。而是在缘法上,到什么地方,就净化什么地方就好了。说明了,孟子在做功夫和修养上,也是不怪罪时命的,认真做就好了。
最后,诚,是人心自然的流露,身心是一体的,不会分开的,只要自己心无恶念,单纯诚挚就可以看出有恶念的人,有坏心思的人。这个身心一体的修养功夫,给了好人很大的安慰,说明了真心挚诚的善良人是有功夫的,是不会被蒙骗的。
原创来源: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
文:阿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