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读书会读书笔记读书

《无伤跑法》读书笔记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59人  汪运果
《无伤跑法》封面

第一章:无伤奔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跑量:

每周累计75分钟以上,低于这个时间对于维持健康来说不够。

上限是每周92公里,高于这个数值受伤的风险较大。

呼吸:

避免呼吸急促,控制频率,加大呼吸深度,强化吐气是关键。

晨跑:

不是早起,而是早睡。清晨空气差(二氧化碳浓度高)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

夜跑:

通过让身体疲劳,让大脑得到一定休息——交互抑制,消除疲劳(心累)。

晨跑、夜跑,什么时间跑,主要根据个人习惯。

热身:

常见错误热身方法:绕膝、脖颈环绕、腰部环绕、弹震式弯腰、下腰转体、快速踢腿。

正确的热身:慢跑、肌肉动态牵拉和专项热身。热身好处很多,也很必要!

错误热身和正确的热身都可以在公众号看到视频:

《无伤跑法》提供的在线视频

拉伸:

跑后拉伸好处很多,非常有必要(马拉松比赛结束后不要立即拉伸!不利于肌肉放松甚至可能会导致抽筋!慢跑15~20分钟或者步行30~60分钟后再拉伸)

要领:

该拉伸的部位一个都不能少;

每个部位不是拉伸一次了事,而是要重复几次(不少于2次,3~5次最佳);

每次拉伸的时间要足够(一个部位一次拉伸20~30秒);

拉伸时有牵拉感就行,没必要追求疼痛感。

《无伤跑法》提供的拉伸示范图

放松神器:

泡沫滚筒(上面二维码公众号里有泡沫滚筒肌肉放松的视频)

重视肌肉放松和疲劳恢复,是一个跑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泡沫滚筒放松配合拉伸可以最大限度改善肌肉等软组织弹性,对于提高跑步能力、预防伤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岔气:

如何防止岔气:①加强核心力量(腰腹部力量)——根本之道;②跑前有选择地吃(避免脂肪含量高(如油条)、富含粗纤维的事物(如燕麦、玉米));③充分热身;④加大呼吸深度。

如发生岔气:降低配速、持续按压发生疼痛的部位,千万不可强撑。

跑鞋:

谎言:

①选一双最好的跑鞋——真相:适合才是最好的!

②我只买某品牌的鞋——真相:不要信品牌,信你的脚!

③一双好的鞋包治百病——真相:跑姿、配速等都有很大影响,还有的是遗传!

④只穿(买)一双鞋——真相:很可能会让你受伤。尝试不同的鞋。

⑤好的跑鞋让你跑得更快——真相:又不是带动力的轮子,动力来自你的身体!

总结:

①没有所谓最好的、最顶级的跑鞋,不要以价格、品牌作为衡量跑鞋的主要标准。

②尝试买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跑鞋,几双鞋换着穿有助于健康地跑步。

③好的跑鞋确实可以发挥一定的保护人体的功效,但指望跑鞋来避免损伤是不可能的。

④鞋穿上去适不适合,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反复试跑试穿,选择适合自己的鞋、但不意味着只选一双鞋、只选一个品牌的鞋。

⑤每双鞋的寿命大概在560公里的跑量。

压缩装备:

对提高成绩是有限的。短距离作用更不大。跑完后有助于恢复、减轻肌肉酸痛感。女性穿上后腿显细。

第二章:轻盈奔跑的关键——跑姿

脚后跟着地还是前脚掌着地:

脚后跟着地在极短时间遭受额外的冲击力,但不代表错误的着地动作。

着地既是正确跑姿的要求,也是优美跑姿的体现。着地方式跟配速有关,随着速度加快,着地部位逐渐靠前。

外侧先着地——小幅度的足外翻:帮助缓冲(过度外翻,影响自然的足外翻过程,则有较大受伤风险)。所以扁平足、高足弓易出现伤痛。

着地位置更重要!着地点在重心投影点略微靠前一点既不是重心正下方,但也不会距离太远;膝关节在着地时保持完全非常必要!甩小腿跑法对下肢关节伤害极大。

跑姿:

良好跑姿的目的就是取得最佳的生物力学效果:能耗最少、效率最高。

合理跑姿:

①头部正直,挺胸收腹并略微前倾;

②以肩为轴心,自然前后摆臂,摆臂不要超过身体正中线;

③着地点靠近臀部下方,即重心投影点,同时着地轻盈;

④适当控制不付,步频180步/分最佳。

错误跑姿:

①左右摆臂

②膝盖内扣

③膝盖过伸

④身体后仰

⑤含胸弓背

⑥踢屁股跑

⑦跨大步跑

⑧盆骨上下摆动

最伤膝的错误跑姿:

大步幅慢步频(小于170次/分,通常意味着步幅较大)——要“小步快跑”。

越轻盈越无伤

步频180~190次/分之间,着地柔和——着地轻重比着地位置更重要!

第三章:无伤奔跑的基础——跑者力量训练

动的不仅仅是腿,全身都在动。

参加训练视频(还是在上面的二维码里)

第四章:科学训练实现无伤奔跑

跑太快

好的训练模式:80/10/10法则——低强度80%、中等强度和高强度各10%

LSD之后来几次冲刺跑

LSD(中等强度较长时间慢跑)

突破瓶颈的关键——抗乳酸跑

每周2~3次,不超过周跑量的10%。

以最大心率的89%~92%进行训练。

一般需要累计奔跑20分钟

训练和休息时间比为5:1,分组进行。

提升配速的关键——间歇跑

间歇跑:快跑一阵,休息一下,再接着跑,接着再休息……

间歇跑好处:提升最大摄氧量、提升跑步经济性、提升机体抗乳酸能力。

不适合初级跑者,建议有4~6周的训练基础后再开始间歇跑。

每次的训练时间一般在2~5分钟之间。

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为1:1。

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95%~100%

每次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

MAF180训练

MAF(最大有氧心率)180训练:一般用180减去年龄作为跑步时的目标心率。

训练强度比较低,适合减肥者、初级跑者、普通跑步爱好者、成熟跑者进行LSD训练,以及因某些原因很长时间不跑步、想要重新恢复跑步的人。

亚索800:高水平跑者必做的顶级训练

800米跑:速度马拉松

最大心率的95%~100%,训练和间歇时间比为1:1,每组800米保持在3~4分钟之间——如果全马成绩是3小时30,800米训练时间为3:30内。

亚索800,本质是间歇跑;所以也可以用400米、600米、1200米为一组。

法特莱克跑

利用地形、地貌或人为设置的加速与减速来发展耐力的跑法。

日本进步神速的秘密——细胞分裂法

只用鼻子呼吸的最高速度(原生速度)跑

跑步早就最强心脏

安静心率降低和最大心率提高

最大摄氧量=15×(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最大心率评估:

220-年龄,是一般默认算法,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情况,可以自己测:

方法1:3千米全力测试

400米跑道,7.5圈,前五圈从轻松跑逐渐提高,第五圈开始,每一圈都需要提升速度并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心跳数值,确认心率持续上升(如没有持续上升需要继续提速),并在最后半圈用最大的速度进行奔跑,冲出自己的最快速度;记录心率表在最后半圈直到结束后10秒之内的最高心率,此数据接近实际最大心率。

方法2:多组800米测试

热身后,在400米跑道上全力跑2圈,记录达到终点时刻的心率;休息3~5分钟,进行第2个800米全力测试,如果高于第1次,则再进行第3次测试,直到达到最大心率。如果第2次不及第1次或齐平,则就是最大心率。通常2~4个800米测试,就能找到最大心率。

耐力评估:最大摄氧量

直接测试:精密仪器测

间接测试:测试跑动2.4公里需要的最短时间,并通过公式计算:

最大摄氧量=平均跑速(米/分)×0.2+3.5

第五章:没有伤痛才能轻盈奔跑

跑步百利威伤膝,伤膝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不要盲目挑战极限——信封效应会毁掉你

跑步总受伤可能是因为不够“软”——肌肉僵硬会导致伤痛

膝伤痛的缓解与恢复治疗

参见视频

第六章:跑者的合理营养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跑步要注意补水,但也不可过量!(水中毒)

第七章:人人关心的话题——如何减肥

更科学才能更持久

一上来就跑,十有八九会失败

目标过高,是跑步减肥失败的开端

太胖,先从走路开始,再过渡到走跑结合,既安全又利于持久。

开始最好选择小幅快走

运动加控制饮食才是减肥的王道

跑多12~13小时才能消耗0.5千克脂肪。

第八章:如何健康无伤地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

先要看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马拉松

大众跑者无需赛前减量训练

马拉松参赛指南:从赛前24小时到成功完赛

①比赛前一天,轻松愉快

装备领取与检查(计时芯片、号码布)

比赛前不一定要跑步;当然如果习惯每天都跑,跑一会也可以,但不建议超过45分钟。

不要吃得过饱

十点前入睡

②比赛当天到比赛发枪:吃早餐

几点起床?根据早餐时间算:早餐时间距离发枪时间最好间隔2小时,至少也应当间隔1.5小时

吃什么?稀饭、馒头、普通面包(油腻型面包不可)、面条(不可过咸或过于油腻)、少量水果等,豆类、玉米、红薯、油炸食品通常来说不太理想。足够的水。

吃过早餐则无须再补糖,但可吃1/3根香蕉。

③从发枪到冲过终点

发枪时,保持理性,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逢站必进,少量多次,补水补盐

补糖:10公里以后,逢站必进,少量多次

能量胶:每隔8~10公里,与适当补水一起,稀释糖分。

定下配速策略

临近终点冲刺有比较大的风险,一般以平稳的速度通过终点。但如不可避免要冲刺,那么冲过终点不要马上停下来,而是降低速度再慢跑或快走一段距离。

恢复指南:

马拉松对身体的影响:肌肉损伤、细胞损伤、免疫系统受损

赛后不宜马上拉伸,放松走跑一会(15~20分钟跑,30~60分钟走),再拉伸。

赛后尽早补糖补水有助于疲劳恢复

洗澡是消除疲劳 重要方式,但不要立即洗澡,需要45分钟到1个小时后,另外洗澡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洗完澡后用放松工具做按摩

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强化恢复措施:冰水泡脚、足疗、压缩袜

赛后何时恢复跑步:

马拉松后应休息至少一周到两周,太过渴望跑的话,可以尝试很轻松的慢跑甚至散步。

需要做排酸跑吗?

无论运动多剧烈、时间多长,乳酸都会在运动后半小时内消失,所以不存在排酸跑。

主流观点认为,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现象主要是由肌肉细微损伤引发。没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酸痛,提高能力是根本!

《无伤跑法》把跑步者经常遇到的、比较关心的方面都说到了,还澄清了一些误区、纠正了一些错误的说法和做法,是非常实用的一本跑步参考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