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座谈会:中央给出定心丸,企业家们可以放心了...
2018年9月12日上午,一篇名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的署名文章开始在网上快速传播,这篇文章提出的“民营经济离场论”在媒体上迅速掀起波澜。
面对民营经济引发的讨论,高层迅速释放多个信号,否认这一说法。11月1日,中央更是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刷屏网络。
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民营经济似乎又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比起四十年前从无到有的萌芽,如今的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毫无疑问,民营经济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最近几年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也确实在不断恶化,市场环境转冷、融资困难、转型艰难,让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越来越艰难。
在这个时期,中央选择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明确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无疑能够平息这一场由民营经济话题引出的讨论和心理风波。
这对于经历了动摇、忧虑甚至怀疑的民营企业家们,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对我国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也是重大利好。
改革开放四十年:民营经济改变了中国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是没有民营经济的。而800万盲流下海,却成为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者。
政府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安置岗位,只好让这些人自谋生路,于是中央发布了一个文件,“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于是,这些有正式城镇户口但却没有正式工作的个体户,便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伊始,最早萌芽的民营经济形态。
1984年,城市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包围城市,承包制开始在城市大规模推行,即所谓的“包字进城”。
于是,巨人集团的史玉柱这一年开始在深圳贩卖自己编写的软件;TCL的李东生开始在惠州生产录音磁带;吉利集团的李书福成立了冰箱配件厂······此时的珠三角成为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淘金之地;苏南浙北的乡镇企业、浙南的私营企业迅速成长;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开始扎推生长。
和之前“盲流”下海的情况不同,此时改革开放的趋势已经特别明显。
此时下海打拼的人,普遍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或者已然握有较为充分的社会资源,对于国家发展亦有着更为成熟的判断。
这批创业者,构成了未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底色。
近二十年,民营经济则由互联网领衔。
1998年~1999年之间,诞生了当前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超级巨头,搜狐、京东、百度、新浪、网易、腾讯、阿里、盛大······
他们以颠覆者和重建者的形象出现,积极参与重塑这个国家的产业经济和消费业态,以先知先觉的姿态引领着当代商业潮流的走向。
近十年,更是有一大批新型的互联网企业诞生、成长,他们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重塑着中国经济的格局。
四十年间,企业家们第一次替代政府成为了解决就业和摆脱经济危机的领导力量,富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重新塑造了一代中国青年。
民营经济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问题
此次中央召开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主要讨论的问题围绕在三个方面:市场环境、融资渠道、企业转型。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化,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很多上市公司辛辛苦苦干一年,净利润还不如卖一套房。
基于此,座谈会上传出的六大政策举措也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2,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4,完善政策执行方式;
5,构建清新型政商关系;
6,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改革开放四十年,民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未来四十年,国家也希望民营经济能够在风险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身边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其中的一员。一条用40年实践证明的正确道路,不应该被人拿来开历史的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