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老家
从小我就是跟外婆一起长大的,每次她都会说那年她刚做完手术,而我刚出生40天,就来到她怀里,一直到读初三我才知道要回自己的家!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家在农村,外公外婆家也在农村,我爸妈呢就是姻缘巧合,两家人不算太远,步行只需要短短几十分钟也就到了。
我为什么会出生40天就来到外婆怀里了呢?还不是因为,世代就长在农村,我的爸妈都是要在爷爷奶奶家里帮忙做农活,还要到外公外婆家帮忙,所以众多的农活就由爸爸妈妈扛下来了,当然就没时间照顾我,以至于我在还不懂事的时候总会说外婆家就是我的家!在我农村的老家小孩基本就是跟着大人去干活,大人也不怎么照顾小孩,把小孩带到田里、庄稼地里,只要小孩子不哭不闹,大人们就可以放心的干自己的活。
从小我就跟在外婆后面,最温暖的还是外婆的怀抱,最熟悉的“小床”就是外婆的背,最难忘的就是外婆在每一个断电的夜晚给我讲的故事。很小的时候就是外婆到哪,她的手里总是牵着一个可爱的娃娃,现在外婆总说“那时候无论去村里哪一家帮忙干农活,人家总会问:你孙子呢?”还说那时候我总是人见人爱,村里的人在路上遇到外婆牵着我,无论怎么忙都会停下来逗我玩一会儿!
那时候的外公是村里的村长,由于他德高望重,有点文化,又做人诚恳,做事稳重,所以在农村人的眼里村长就是外公这样的人合适,虽然村里还是有很多人不服,但是,外公都是以“以德服人”的作风征服村里人。那时候外公总会到一些地方开会,看到外公穿着皮鞋,加上华丽的衣服,我就很崇拜外公,感觉外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那时候的爷爷奶奶家算得上是新时期的“资本家”,是村里唯一有机器磨坊的人家,而且爷爷会很多手艺,做过木匠,石匠,行走四方,坦坦荡荡。
但是农村的终究还是农村的,他们的思想还是终归在农村。女的就要勤俭持家,男的就要扶犁耙地,做好家里的农活,粮食收成要好,来年还要继续。
斑驳的回忆农村里的粮食基本就是“稻谷、玉米、荞,草籽、豆子、还有一些基本的瓜果蔬菜”,每一户人家都会有家禽,基本就是一户人家要有10只以上的鸡,2头以上的牛,2头以上的猪,有的人家还有驴,还有羊群,那这么多的家禽,农村人是怎么解决呢?那就是由家里的10多岁的孩子或者家里的老人们把牛羊猪赶到有草的地方放,早上吃了饭就出发,晚上要太阳落山之前才能赶回家,我的舅舅,几个姨妈都有这样的经历,也包括我。
这些东西就是一户农村人家基本的标准,要是连这些东西都没有的话,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家人家真的太懒了,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会受到全村人的嘲笑和看不起;另一种就是这家人在外面做着生意,或者当官有工作,但是在我的农村老家,后面一种情况是基本不可能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我渐渐的长大,外公外婆渐渐变老,干农活没有以前那么厉害,舅舅还有几个姨妈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爸妈也把我们的家从农村搬到了县城郊区,我也上了高中,直到现在上了大学,考上大学就是从小外公外婆对我最大的期望,告诫我不要像他们一样一辈子在农村,要有更远大的理想。
如今我到了一个更大的天地,看到了更加辽阔的天空,走过了繁华的城市,见到了新世界的人们,看到了新世界的发展,我想农村的老家将会是我人生的起点,会是我人生的回忆,是亲情流露的小河,是生命起飞的地方。
我要做的就是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先进的思想,完全的走出农村,让那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成为我向前发展的动力!
岁月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