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哲思

读《嬉皮士运动》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6人  刘益清
 Hippy

       人具有独一无二的思考能力,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之处在于,通过思考,人可以真切的感知周遭的世界,体悟生的意义。因为思考,人有了喜怒哀乐愁,籍此而带来的精神世界的充盈使得人生有了别样的意义。不幸之处在于,因为思考,人们又习惯于穷尽一生去找寻生的意义,可是在精神世界里,本无绝对的刻度,寻找意义本身已经没有意义。这样的矛盾伴随人的一生,时不时会突袭人的精神世界,使得为之挣扎。

        在永无穷尽的精神世界里,假如人偏执的去寻找某种绝对的意义,唯有崩溃才会是最终的归宿。或许这也正是东方神和西方上帝存在的意义。人们给自己找寻了一个边界,使无尽的精神世界有了主宰。于是便不用再去穷尽思考,而只需按照神或者上帝的旨意。可是,即便是把思想的疆界控制在神或者说上帝的能力之内,人还是穷其一生矛盾着。生而为人,有思考,便总是同外界产生诸多碰撞,人一次次给自己制造藩篱,却又不安的一次一次想要冲出羁绊,周而复始。

        走出茹毛饮血,族群杂居的生活。人们开始建立自己的文明。在一项又一项社会规则或者说禁忌后,历史文明便加速向前。伦理,道德,准则,法律,在逐步普适的社会框架下,人汇成一体。到工业社会,这一切达到顶峰。正如工厂流水线上的分明工位,社会对人的规范也明晰到举手投足之间。然而,人非工业品,有思想能力的人们时不时做出反抗。或激进,或消极。嬉皮士运动便是众多反抗行动中的一个爆发性代表。

        二战后,坐享战争及战后经济红利的美国迎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时期。也使得美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首个中产阶级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随之而来的战后一代,含着工业文明的金钥匙出生,终其童年,少年时代沐浴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光环之下。到了60年代,这批战后一代纷纷步入自我意识和叛逆意识觉醒期。和父母期许不同,他们不愿意重复父母一代的工作,他们渴望自由与自我。但是他们的态度受到了社会主流的直接忽视。于是在几番抗争下,开始形成嬉皮士的亚文化,并以旧金山为圣地。

        在嬉皮士运动中,摇滚、毒品、性成了最为突出的特点。这些我们也能从太多美剧或者电影中看到些许影子。《阿甘正传》《乔布斯传》《老友记》中都有涉及片段。嬉皮士们刻意回避主流文化,从着装到音乐,所有生活方式都想彻底颠覆掉社会加之于他们的既有影响。于是,嬉皮士们退归原始群居生活,并希望通过对传统价值观的突破来恢复本真的自由。宽大松垮衣服是对工业社会职业装及规律生活的否定;摇滚,抽食大麻则极力想达到精神的自由;至于性,则是他们意图摆传统观念加之身体的桎梏。

        就整个运动,从萌芽、起势、高潮到形式上的渐无声息。更像是一群青年精力上的集中宣泄。他们通过嬉皮士这一亚文化来对抗主流。但是正如河流遇河道收紧而突增其力,过后便又会回归生命的常态。在60年代末,随着美国经济衰退,加之嬉皮士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又不得不逐渐妥协,回到了他们极力想摆脱的生活大流中。但是,打印在嬉皮士青年时代的印记并没有随着他们形式上的妥协而消散,太多太多的嬉皮士们回到生活中后也并没有忘掉颠覆生活的信念。或许近代美国科技的勃兴就和这一信念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微软及苹果创始人都曾受倒该运动的影响。他们没一个是传统社会意义上的乖乖男。

        《嬉皮士运动》以图文形式成册,展示了嬉皮士们在旧金山群居的状态。其实就照片中显示出来的眼神,似乎还是一种澄澈或是狂躁的迷茫。说是澄澈,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从最为本真的目的出发,凡此种种只是为了能够找到自己。你听那首标杆歌曲《San Francisco》,是否满是憧憬与澄澈的心魂。说是狂躁,则是他们偶或似乎就要找到自我的歇斯底里感,你看摇滚音乐节看台下的他们。说是迷茫,则是他们也并不能十足的确信是否就能够真正的找到自我。这点也可以从阿甘女友的经历中看出来。他们渴望通过叛逆与否定世俗来找到自己,但是,耗尽精力后却发现并不如愿。生活又要回到它世俗的样子。这里想起米兰昆德拉关于“轻”和“重”的讨论,当嬉皮士们寻找自我时,他们摒弃了世俗的一切,始终会有一种无根感。因“轻”而显得迷茫。

        人能思考,幸也因此,不幸也因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