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新社会》之四】整合管理
关键词:企业社区 关系 整合
德鲁克认为科学管理将工作分解成碎片,将人看做是只关心经济回报的“投币机”,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新兴的工业社会应该把工作和人整合起来,为“工作中的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样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提升效益。
“投币机”理论认为人只会对经济刺激做出反应,而且这种刺激反应是持续,且可控的。越是简单的理论越具有可操作性,但有时候也会离事实越远。这一简单粗暴的理论推动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发展。但是,当生产规模扩大、社会物质达到一定丰富程度的时候,经济的刺激不仅无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萧条休克。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必须要对之前奉为圭臬的原则加以调整。
德鲁克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一部创造经济效益的机器,还应该是组成社会的一个器官,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企业应该是构成社会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员工对成为社区的一份子有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企业和工作。
一、个人对地位和职责的要求
在《工业人而未来》和《公司的概念》里德鲁克着重论述过自由社会的特征是能赋予人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社会职责。前工业经济时代实际上是没有实现这一要求的,但是这是人的基本需求。这也是整合个人目标,实现社会整体目标的必要手段。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信奉的是“自由市场”,是一个只讲地位的社会,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之后面临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罢工、革命、经济萧条;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倡导的是人人平等的“理想部落”,这里人人平等,只讲职责不讲地位。在德鲁克看来这两种社会都是不可持久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者态度
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不仅不会折旧,而且还能具有不断提升的潜力。但是人力资源也是企业里利用效率最低的资源。原因是,企业没有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应赋予员工“骄傲感和满足感”,员工的贡献是建立在所谓工作技能之上的的整合能力。让员工理解个人工作和整体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才能以“管理者态度”来看待工作。所谓“管理者态度”是一种融入企业主人翁心态——即使我所做的是一份微小的工作,也能理解我为集体做得贡献,并因此获得成就感。
这一点与大规模生时代隔绝的状态是决然相反的,也有悖于科学管理的理论。但是结果表明,“管理者态度”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甚至超过了科学管理所带来的的效率提升幅度。
今天的企业虽然不再奉行简单的科学管理,但是,是否能让员工们都具有“管理者态度”呢?这可能是大部分企业所追求的,但真正做到的却不多。
三、工作中的人
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只知挣钱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德鲁克在霍桑实验“社会人”的基础上,提出“工作中的人”概念。认为人和工作要相互适应才能创造更加的业绩。
要让人适应工作。只有在合适的工作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创造性。因此企业正确的安排工作对提高员工满意度、满足感和提升工作效率非常重要。德鲁克建议在员工进入企业一段时间之后再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而且应该由员工和他的领导一起来确定这一工作安排。
要让工作适应人。所有现代企业的工作都是基于对工作的分解,尽管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但是会导致疲劳和厌倦,无法深度的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德鲁克认为泰勒和甘特完成了科学管理的前半部分——分解工作;现在要完成后半部分——整合工作,要创造一项适应人性的工作方式,让工作来适应人。此外工作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也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