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误会

2018-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LucyClark

我以前并不是没有了解过郁达夫的《沉沦》。这是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的一部分。然而直到这一次回国来,我从表姐的书柜里翻到《沉沦》的节选,我心里的共鸣才被訇地震响了。独自在国外的凄冷,虽不和我的经历完全重合,但我深觉感同身受,心里无限地同情和理解起郁达夫的主人公来。当时行色匆匆,但这一瞥已经激起了我写些什么回应《沉沦》的欲望,回到家我就买了郁达夫的作品集,从《银灰色的死》读下来。这一篇篇幅较短,主人公是真实地遭遇着生活冷漠的袖手旁观,读到一些描写我几乎感觉要落下泪来。妻子去世后独自在日本的主人公常去静儿家的酒馆,酒菜间倾诉丧妻之痛,静儿一直一来倾听着,二人增长了信任。主人公潦倒时听说静儿许了人家,再去酒馆的时候,一边是沉默的歉意,一边是怨愤的报复,这个男人在清晨离开酒馆走上街头,回想起亡妻一副细白的牙齿,就倒在了银灰色的月光下。这个故事比《沉沦》本身动人得多,难道因为把生活和性的苦闷和国家的羸弱联系在一起就值得被大肆宣传?其对手淫、窥浴和招妓的描写也自然甚显纯真,即使在当时激起波澜,现在也算是稀松平常。读着读着我就能理解为何说《沉沦》注重病态心理的展示,矫揉造作的主人公确实让我读得快要郁结,所幸故事篇幅不长,我确不想与此人花太长时间共处。

独自在国外生活自由很多,选择很多,犯错的可能性也更大,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都是在摸黑,河底的石头都摸不到,还要努力站稳不被冲走,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洪流同时冲刷着我们,自己的欲望在内里燃烧着叫嚣着,失去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不是一件难事,树立假想敌不是一件难事,若真遇到相同处境之下的理解也不是一件难事。之所以感到难以忍受《沉沦》的主人公,还是因为健康是自己的事,沉湎于远离生活的领域只会加重病情。所幸郁达夫本来也不打算夸扬或同情这位年轻的学生,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太过冷漠。如果太脆而恰好被生活擒住弯折,那真的算不上值得同情的悲剧。我只好提醒自己,醒醒,看看生活的样子,学会承受!向往着柔韧的质地,要是遇到逆境,也能痛苦地挺过来,遇到难以抗拒的诱惑,也能问心无愧地面对后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