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读书1000天|第104天-《财富的真相》-反作用于生产的因
百度词条:《财富的真相》李笑来
李笑来,男,朝鲜族,1972年7月12日生,吉林人,畅销书作家、区块链专家、天使投资人。
INBlockchain硬币资本创始人,投资了区块链项目。曾在央视采访中自曝拥有六位数比特币。
出版发行《把时间当做朋友》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自学是门手艺》等多本畅销书,激励了中国一代人终身成长。
2018年7月因“录音门”事件被公众所误解,并于同月在界面新闻独家回应 后持续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均已胜诉 。
反作用于生产的因素
如果你是生产者,甚至是有效生产者,或者哪怕只是一个有志于成为生产者的人,那么你就要知道有一些东西是天然“反生产”的,绝对不能碰。首先是du和贝 者。
这两样东西的最终受害者极大可能在最初只不过是基于“试试”或者“玩玩”的天真,抱着“一次两次又不会怎样”的侥幸心理开始的。殊不知,这两样东西连碰都不应该碰。
“du”这个东西,沾上之后压根没有戒掉的可能因为它会瞬间改变大脑结构。原本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需要通过大量重复,花很长时间才可能建立的,可在du品的作用下,原本不相干的神经元之间,几乎瞬间就可以建立很强、很顽固的连接。随后,这些因为毒品作用建立起来的神经元连接完全无法消除。du品没有轻重之分,哪怕“舔蛤蟆”这样被认为是最轻的du品摄入,对脑神经的影响和损害都是极为强烈的。
“贝 者”这个东西,同样对脑神经的影响巨大,因为无论输赢,它都同样令人上瘾。输了,想要赢回来;赢了,想要赢更多。到最后,输赢不重要,输赢的金额也不重要,大脑中的许多神经元已经紧密地相互连接,只渴求结果出现那一刹那的悸动,无论是怎样的结果。
当然,比du和贝 者更为普遍的是虚荣。
“虚荣”的定义可以非常清楚,
用来消费的钱并不是通过自己生产赚到的,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有钱人其实分为两种:一种靠自己通过有效生产赚到钱,另一种靠向别人索取获得金钱。
钱财让我们花几秒钟学个概念,富裕指数:富裕指数 = 自己的生产收入/ 自己的消费支出
如果一个人的富裕指数=1,那么此人不穷不富;如果富裕指数<1,那么他贫穷,富裕指数越小越贫穷;如果富裕指数>1,那么他富裕,富裕指数越大越富裕。很简单、很直接、很清楚。
越是虚荣的人,富裕指数越低。并且,虚荣同样消耗时间,越是虚荣,消耗的时间越多,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效率都会因此降低。更为严重的是,虚荣天然就会招致攀比,导致虚荣的成本越来越高,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生产力只能越来越趋近于0,于是富裕指数最终只能定格在0。永远没有翻盘的可能。
还有一些人,确实自己通过有效生产赚到了钱,可他们竟然常常返贫,就是老话所说的“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返贫的核心原因都是一模一样的: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生产收入的增长速度。
生活中太多的花销压根就不是必需的,而是来自各个角度的欲望。欲望这个东西没有尽头,如果不能适当控制,它其实有能力让任何人返贫,不管其生产能力有多强。
当然,最反生产的因素,莫过于对金钱或者财富本身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