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卡勒德.胡赛尼学习写作之道

2016-09-07  本文已影响103人  胖家伙

卡勒德.胡赛尼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原本是一位美国医师,业余写作者。2003年,他38岁时,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获得了空前成功。他成为了国际文坛的黑马,随后成为了一名专职作家。

关于写《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的初衷,卡勒德.胡赛尼谈到了一个“为谁写作”的问题。他说自己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那个读者就是他自己。《追风筝的人》正是这样写就的。在卡勒德.胡赛尼的脑海中有两个男孩,其中一个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摇摆不定;另外一个单纯、忠诚、生性纯良正直。两个人曾有着纯洁的友谊,但后来他们决裂了。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一个男孩的原型正是作者本人,而寻找决裂的内中缘由则是作者创作这本书的动力。正如卡勒德.胡赛尼所说,他必须通过写作把这种缘由找出来。因为,对他而言,写作是服务于自己,是一种把故事告诉自己的行动。

“为自己写作”,这应是最纯正的写作动力。从小的时候起,老师就常教导我们,心中所想,就是手所写。但是在长大后,我发现,这种最简单的写作正变得日益困难。我们已经不会直抒心臆 ,因为日益世俗、功利的我们总是多了许多清规戒律,不是躲躲闪闪,顾左右而言他,就是在追逐热点,跟在流行后面亦步亦趋,或是迎合部分读者的低俗心理,在网络上拼凑一些虚幻、香艳甚至色情的题材来赚取点击率和打赏支持。我们在美其名曰“大众创作”的写作中丢失了自己的灵魂。、

“为自己写作”,首先能使自己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文学本身的报酬,而无关乎金钱。象卡勒德.胡赛尼一样,中国的文坛大家苏轼最快乐的就是写作之时。苏轼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一生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

“为自己写作”,将自己忘我地融入作品,最后,往往也能成功地打动读者。因为感动作者的力量,诸如羞耻、负疚、后悔、爱情  、友谊、宽宥和赎罪等人类的普遍体验,正是文学作品中联结人们的力量。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读时,也觉愉悦欢喜,这就是文学。对卡勒德.胡赛尼来说,他没有想过出版《追风筝的人》,没有期望别的人会真的阅读这本书。在他的预想中,这本书将会安放在储藏室的书架上。书是在他的妻子的一再劝说下出版的。卡勒德.胡赛尼在写书的时候,意识中的读者是自己。但是,他收到了来自印度、南非、悉尼、伦敦等地读者的来信,书在全世界内备受欢迎。因为,通过这本书,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心灵的悸动,被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所感动,不再把阿富汗看做仅仅是一片不幸、麻烦不断、灾难深重的土地。

在《追风筝的人》之后, 卡勒德.胡赛尼又接连推出了《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 两本书,实现了由一名医生向一名专职作家的真正转变。作为一个写作新手,借鉴卡勒德.胡赛尼的写作经验,为自己写作,而不是着重于纷繁复杂的写作技巧和千方百计地谄媚于读者。在某个特定的人物或者场景激起自己兴趣的时候,就坐下来,强迫自己将其完成,或许能够克服写作初期的迷茫,成功地开启自己的写作之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