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匙头条|区块链逆风翻盘 追风者扎堆
导读:
眼下,区块链俨然成为了最大的风口,只不过从业者鱼龙混杂,有人为名,有人为利。他们的命运或许早就被历史安排好了——穿越风口。
区块链之风骤起,资本为之疯狂,从业者也一股脑涌了进来。
也有一些不似往日红火的明星企业想借区块链之风翻盘。创业者则认为是VC重金投出了风口,投资人则觉得风口项目不过是洞悉了用户需求,提供好的解决方案且拥有很好的市场反馈与发展速度。资本喜欢对风口下注,但对于跟风的创业者并不欢迎。
眼下,区块链俨然成为了最大的风口,只不过从业者鱼龙混杂,有人为名,有人为利。他们的命运或许早就被历史安排好了——穿越风口,能诞生伟大的公司,也会出现诸多炮灰。只是伟大从来都是属于少数个体,而炮灰是多数人的命运。
2017年伊始,万物开始复苏,整个互联网圈也将开启新的一轮风口争夺战。从业者的命运和这些风口紧紧绑在了一起,他们嗅觉敏锐,伺机而动。
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夹杂着热钱的气息。汤南转身成为了某共享单车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尽管已有巨头在前,但汤南依旧觉得大有可为,“无论从毛利率还是订单量上来讲,共享单车要比滴滴更有前景”。
想翻盘的明星企业
一些原本沉寂的公司发声了。
7月25日,天涯社区宣布将于8月8日开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天涯分Tianya Token(TYT)"体系的全民公测,开启“特持钻挖矿”、“创作挖矿”、“投票挖矿”计划。
这被外界解读为“天涯想依托区块链救命”。2015年,挂牌新三板后,其业绩一直不佳。财报显示,2015年、2016年、2017上半年,天涯社区净亏损分别为1990.7、1088.47和791.9万元。而2017年,天涯社区并未按时披露财报。
资本市场屡次受挫,天涯也想重回往日辉煌。但天涯社区创始人邢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区块链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天涯重新崛起的核武器。”
风靡一时的天涯,似乎陷入了困境
9月30日,简书官方表示将加入Fountain项目,接受对方5亿的代币用于平台用户激励,并表示将用TOKEN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生态系统。
这一动作,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简书想挽回昔日的辉煌。5年前,主打内容创作的简书和豆瓣、知乎等内容创作平台尚可比肩,到了2015年,其用户一度超过1000万。
这样看来,该机构已然从生死边缘挺了过来,但天涯和简书的命运如何,尚未可知。
风口的炮灰
浩浩荡荡的大军涌入区块链,但在某位创业者看来,“这可不怪创业者,(风口)是投资人投出来的。”
这样的话并非全无道理。过去几年,VC重金押注过多个赛道。滴滴和快的掀起的补贴大战成为互联网历史上标杆性事件,滴滴曾公开表示自己烧了15亿,而有相关人员计算,2014年全年,滴滴和快的大概花出去有40亿人民币。这样的投入自然需要资本支持。
去年,共享经济火热。据IT桔子数据统计,全国共有190家共享经济类企业获得融资,融资资金约合1159.5亿元。这些企业分布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11个热门领域中。
去年年中,无人货架也掀起了热浪。从年初到9月,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
如今,区块链更是来势汹汹。相关数据表明仅仅2018年第一季度,ICO全球资金为63亿美元;而2017年全年,ICO全球筹集的资金为53.38亿美元。截至到94之前,国内平台发起的ICO项目募集资金总额约在60~70亿元,而94之后还有一波更大的高潮。
ICO引发新的融资形式
可投资人并不认可自己投出了赛道。
也有投资人表示,这种烧钱的模式还是有一定可取性的。“大机构引领潮流(所谓的风口)、小机构加杠杆、所谓知名项目的资金方再加杠杆,这样更容易在更快时间内看到一个投资方向是不是很值得投资。”
从某种角度讲,资本希望自己提前押对风口。“我们投资肯定是希望提前两三年布局行业,引领风口。”某投资人表示。即便没有在风口之前布局,风口当下,资本还是会涌入,“资本也要给LP讲故事,其实很多时候造风口、追风口,也是资金的选择。绝大部分资金在风口上更容易拿到LP的钱,才更有可能退出”。因此,此前不少古典投资人为区块链站台或许正是为此。
少数的幸运儿和多数的炮灰
能够押注风口的是少数的幸运儿,就像那些在风口中活下来的玩家。
在区块链投资人葛畅眼中,眼下的区块链玩家分为两类:一是跟风,二是拥抱。这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为了创业而创业,到这个领域本来就是为了赚快钱而已。后者,其本身业务已有一定的积累,运用区块链技术恰好可以对自身业务改良,或者可以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我们对拥抱区块链的创业者是欢迎的,对于跟风的持谨慎态度。”
拥抱赛道,总能诞生伟大的公司。好比O2O时代的滴滴和美团,人工智能时代的商汤科技,知识付费中的得到。“他们不是追风的人,而是提前布局好了等风来,当然前期资本没有发现这个赛道的时候会有一段苦日子。”葛畅表示。而这就好比2016以前,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区块链一样。
拥抱者依靠强大的能力活下来。但也有一批“连续成功创业者”,在每次风起时入局,却都能分到一杯羹。某互联网从业者对区块链Truth(ID:chaintruth)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个朋友,2015年网贷第三方火他做第三方,2016年网贷平台火他去做平台,2017年现金贷火他去做现金贷,2018年币圈火了,又转型在做币圈媒体。”
这样的连续创业者显然是少数,更多的人难逃死亡的命运。可没人愿意错过风口,或为名,或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