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弱者,恰是自己格局的映射
一个人格局的高低究竟该从何判断?
钱多吗?太多人富而不贵;学位高吗?高知低质的人也不少。
那么,该从哪看?
我想了又想,终于醒悟了。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格局从来都是在每一个为人处事的细节之间最见高下。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有人比我们强,也有人比我们弱。
那些弱者里,可能会有社会中相对弱势的人群,譬如单位的保洁、保安,或者环卫工人、餐厅的服务生;也有可能是身边的同类人,他们的实力弱于自己,但仍可能有潜在的竞争关系。
说到底,在如何对待他人这件事上,每一个人都是以己度人的。所以,才更加证明了你对待他人的方式映射出了自己内心的格局。这其中,尤以对待弱者的方式更为凸显。
按照层次由低到高,我将其分成了五层,对应了五个不同等级的格局。分别是:
1 欺负弱者。对应格局等级:最低等;判词:总是loser事儿最多。
越是没几个钱的人,越爱带大粗条金链子,很可能还是假的。缺什么,挣什么面子。
总是欺负弱者的人常常都是那些四处碰壁的loser,好不容易当回爷,不把心里这口恶气撒足了不会罢休的。就像北京下暴雨那几天,痛斥外卖配送员迟到的那个客户。
通常来说,这些人的行为模式是这样的:
第一步,抓住对方漏洞,据理力争。譬如那个订餐的客户,上来先三番五次强调送餐晚了1个多小时,自己的朋友没吃上饭,已经离开了。其实在这一步时,所说的内容还是有理有据的。只不过,可能态度强硬了一些。
第二步,得理不饶人,痛下杀手。此时的言语已经升级为强调自己很没面子,而且即便饭送到也没有意义了,开始索要公司的赔偿。
第三步,原形毕露,开启骂街模式,附带人身攻击。我发现但凡是泼妇刁民,吵架到最后一定会归为“妈蛋”系列,以及“瞧你那德行”系列。
这就好像之前网上的那个段子,有文化的评价“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没文化的就只会说“这鸟真TM好看”。
你想骂人都翻不出花样儿来,格局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啊!
2 忽视弱者。对应格局等级:次低等;判词:本事有限,自己为先。
北京7月那场暴雨下了很久终于停了,但是路边依然有积水。
大清早,我在上班的路上看到有环卫工人正在擦路边的垃圾箱。此时他的身后忽然开过一辆车,速度很快,溅起了一溜水花,那个环卫工人的裤子上瞬间沾满了泥点。
司机一定是心急有事,不是故意的,我想。可是,他完全忽略了路边那个没有汽车庇护的环卫工人。
这个司机虽不像上面的客户,产生了主动的攻击行为,但却同样因为不作为而对弱者造成了实际的伤害。和欺负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假如你对任何人都是一副莫不在乎的态度,那只能说明是性格使然,天生冷淡而已。
可是让人生气的并不是这样的人,而是那些这边对弱者爱答不理,那边一扭脸就去强者那嘘寒问暖的人。假如那个司机看到路边被溅一身水的是他的领导,很可能就麻利儿地靠边停车,再90度弯腰鞠躬,双手递上块纸巾。
这些人本事是有,但是也有限。而且最关键的,是心里无限敏感的弱者心态。所以只好把有限的本事都拿来顾了自己,对自己有用的人便客气几分,没用的正眼都不瞧。
只能说,他们把财富、地位和利用价值看得太重了,于是人在他们眼里就变轻了。
3 同情弱者。对应格局等级:中等;判词:心有慈悲,暗中有光。
朋友给不到四岁的孩子讲大灰狼与小红帽的故事,讲到大灰狼把小红帽给吃了,然后孩子就伤心地哭了。
同情弱者其实才是我们初始化状态的起点。可是慢慢长大,我们之间却进退有别,所以就连最初始的同情,竟也是难得的了。
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力争上游,干什么都好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是在我们马力全开,奋力前行的路上,总会丢掉很多可贵的东西,这些便是所谓前行的代价。
对我们改变的评价,不仅要看前进了多少距离,其实同样要看丢掉了多少东西。而对于这些可能要丢掉的来说,其实不“退”便已是“进”了。
4 帮助弱者。对应格局等级:次高等;判词: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级实施淘汰制,谁只要期末考试的年级排名靠后就要调离班级,于是排名就成了全班同学心中挥之不去的魔咒。
小A是我们班标准的好学生,排名只在前三内浮动。有一次考试复习,我们都借他的笔记来看,结果发现其中有一道题他弄错了。
有人就提议我们别告诉他,说不定是他故意的,怕我们考过他。于是我们纷纷附和,这道题的答案便成了我们众人皆知的秘密。
可是最后,期末考试的卷子上竟然有这道题,而且他答错了,还被老师当堂批评。我们听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从那以后,他在我们的心中就变成了神一样的存在。后来班级评选三好学生,他众望所归。
一个真心愿意帮助弱者的人,一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那么,他收获的也一定同样是善意。
5 尊重弱者。对应格局等级:最高等;判词:众生均平等,万物皆有灵。
有一次我去拿快递,听到旁边一个年轻小伙儿对那个快递小哥说了句:“路上慢点”。
我瞬间就觉得被他打动了,于是扭头看了看他。打扮很平凡的一个年轻人,可是这句话让我觉得他的形象很高大。
看过这样一个统计,哪个瞬间会让你对别人忽生好感。答案中有一个占了很大的比重:对服务员说“小心”。
当下我便想起了那个年轻人。简单的几个字,却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儿。这,才是我们动心的原因吧。
所谓尊重,不见得是要做出多么隆重的举措。反而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始终用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人。不看地位的高低,不分势力的强弱。
在任何关系的互动中,选择权和决定权都属于强者。
当我们面对弱者,拥有这份权力时,珍视并慎用它,或许也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