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修行做父母

假期,熊孩子出笼,最考验父母。本次上海行走,怀着一份期待,更多的是忐忑!
期待着一家人相聚,期待着孩子能接触一下大城市,开开眼界。博儿华儿也兴奋异常。前几天出行,尚可。三两天后两人开始了常规模式,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跑跑跳跳,拉都拉不住,开开心心不影响到别人还好。
过不了多久两人就哭哭闹闹,还不忘吵架,此时还可压着火不做声或者呵斥一下。后来却在你跟前闹腾,心里的燥火噗一声冲开了牢笼,直冲天灵盖,紧紧握着的拳头打开又握上,开关就就看他俩识不识务了。
今夜,闹着回酒店,回来后又玩起了烟卡,催着赶着洗漱,结果华儿把洗浴池里的下水器给抜出来安装不回去了。我一气之下,打了他屁股两下,他喊着妈妈,疼。我置之不理。
躺下后后悔不已,静静反思,很多时候是自己无能,才会反应过激。回想过往,我不喜欢自己的原生家庭,母亲过于强势,从不听听我们的心声和意见。如今,一不留意让自己活成了曾经讨厌的样子。母亲还在旁边拱火,无奈中!
手头没有书籍,我在网上查了资料,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要注意:
一、理解孩子的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孩子调皮捣蛋的原因。孩子的行为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
好奇心强烈: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通过探索和尝试来了解世界。
表达需求:孩子可能通过调皮捣蛋来表达他们的需求或情感,比如引起注意、寻求关爱或发泄情绪。
模仿他人:孩子常常会模仿他们看到的行为,如果周围环境中有类似的行为,他们也可能会模仿。
缺乏规则意识:年幼的孩子还不完全理解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因此容易出现不恰当的行为。
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而不是简单地责骂或惩罚孩子。
二、增强沟通和理解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是教育的基础。
倾听和尊重: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观点,即使有时不完全同意。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交流感受: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让孩子了解大人的世界,增进彼此的理解。
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困惑时,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孩子需要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来指导他们的行为。
制定家庭规则:孩子调皮捣蛋怎么教育?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简单的家庭规则,如“不在室内跑跳”、“用完玩具要收好”等。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参与其中,还能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解释规则的原因: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原因,比如“在室内跑跳可能会摔倒受伤”、“玩具乱放会影响他人使用”等。
一致性和坚决性:家长要在规则执行上保持一致和坚决,不要因为一时心软或疲惫而妥协,否则会让孩子产生混淆。
四、积极强化正面行为
积极强化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通过表扬和奖励正面的行为,来激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表现。
及时表扬:当孩子表现出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比如“你今天把玩具收拾得很好,真棒!”。
小奖励: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励机制,如完成任务后可以多玩一会儿、看一集喜欢的动画片等。注意奖励要适度,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建立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比如,家长自己也要遵守家庭规则,言行一致,这样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和模仿。
五、正确处理调皮行为
家长应冷静处理,避免情绪化的反应。
冷静应对:面对孩子的调皮行为,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责骂或惩罚。可以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再来处理孩子的行为。
讨论和教育: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行为,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然后解释为什么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多次重复,才能让他们逐渐理解和改正。
设置自然后果:让孩子体验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比如把玩具弄乱了,要自己收拾;弄坏了东西,要承担修理或替换的责任。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行为的后果,增强责任感。
关注到孩子的情绪,营造亲子平等、自由、宽松的环境,孩子自然也就性情温和不暴躁,能够解决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解决好事情!愿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走出原生家庭之影响很难,但必须要向前,一路修行才能更好!时刻勉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