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聊天必用的60条“黄金法则”(4)

2021-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丽说

批判法则

43.缺点是聊出来的,但批评要讲究方法。越是熟悉的人,越清楚对方身上的缺点。而大多数缺点,则是聊出来的。如果在聊天过程中,你发现对方说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中蕴含了他自身的一些缺点,你可能会忍不住想要说出来。

但是,我们平时常被告诫“忠言逆耳”。这意味着如果批评别人,就可能会得罪别人。

那么,有没有“不逆耳”的忠言呢?有,但你需要讲究一下批评或责问对方的方法。

不能吹毛求疵,或者因为看不惯对方就随意地指摘。原则就是,学会对事不对人,让对方在第一时间就充分地意识到,我们批评的不是他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行为。

现在有的人批评别人时,会上纲上线,扣帽子,甚至无中生有,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这种批评非但起不到指正的作用,还会引起对方的抵触,反而觉得自己没错。

比如,员工因为一时疏忽,导致报告中的某个参考数字出错。此时,领导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造成的后果进行批评,但不能严重到因为一个错误而否定员工之前所有的表现,将员工直接划入缺乏责任心的行列。

批评一旦超出了事实范围,就会刺伤到对方的自尊心,最后可能会演变成人身攻击,让对方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这样的结果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失去控制,本来能弥补的问题就此越变越糟。员工也会就此站到你的对立面,日后将给你故意制造更多的问题。

我们批评一个人的目的是帮助他人意识到错误并改正,而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如果是这样,批评就成了找茬和耍威风,这样的人是令人讨厌的。

所以,批评他人时,态度很重要。你态度诚恳,充满了关怀,别人才会觉得你的批评中肯易听,愿意与你拉近关系。你的态度糟糕,盛气凌人,则会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即使有错也不肯承认。

最好的批评方式是和颜悦色,摆清事实与道理,让人感觉到身处一个安全的谈话环境下,虽然遭到了指责但他却有改正的机会,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犯错,但不能因为一个错误就否定一个人的所有优点,把一个好人说成一无是处的坏人。

比如:“我算是看透你这个人了。”“你已经无可救药。”“你从来就……”“你总是……”这种扣帽子式的概括词会使对方认为你对他抱有成见,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对立情绪,最后你批评的力量会被大大削弱,甚至在他身上消失不见,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情感法则

44.聊天聊的是什么?首先是感情!一次敞开心怀的、愉快的聊天能让人释放压力,调节心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学会一些必要的聊天技巧,会增进交流双方的感情,促进关系更进一步。

比如,很多时候,情侣在一起待得时间久了,彼此会感觉对方不在乎自己了,甚至怀疑对方是否移情别恋。

但实际上,可能只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两个人的沟通不再像以前那样富有感情,而是逐渐变得麻木。 说到底,不是人和人的感情变了,而是因为太熟悉、太习惯,所以抛弃了过去沟通的方法,扔掉了富有感情的仪式感。

现在回头看看你与伴侣的聊天记录,最开始时,是不是连标点符号都带着温暖的含义?而现在呢,文字变得和标点符号一样可以省略了。

同理,我们与朋友、同事乃至客户间的聊天,也应时刻谨记这条原则:永远不要忘记了“情感”的存在。要注意表达你的情感,让自己的话语充满温度,对方才愿意跟你沟通。

目的法则

45.聊天必须具备目的性,消遣也是一种目的。如果没有任何目的,聊天就变成了说废话,白白浪费时间。

有时你跟一些人聊天,会发现找不到语言中的重点,对方说得很详细,具体到事件的地点、时间、人物的对白,甚至是语气和心理活动,讲得绘声绘色。

可他讲到最后,你发现对方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如同自言自语,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就像一个碎碎念的老人,突然对你说:“我今天买了一个馒头,走了一里路回家,把馒头放进了冰箱,浇了花,喂了鱼……”你能找到话里话外的重点吗?是不是感觉这样的聊天很枯燥呢?

如果聊天是为了消遣,趣味性就是第一位的。趣味性是吸引人们进行休闲式聊天的第一要素。

因此,你不能讲起来没完没了,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否则,你的听众很快会哈欠连天,以后再也不想与你聊天了。

就是说,在不同的聊天情境中,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明确,聊天才有好的效果,你才有对应的听众。

“可得性”法则

46.别让自己失去神秘性。越容易得到的聊天机会,人们就越不珍惜。如果你一天只跟一个人聊天,那你对这个人付出的精力是100%。如果你一天跟10个人聊天,那你的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就只有10%。

生活中,如果你总是逮住一个人没完没了地聊,会给对方一种感觉:你是不是只有他/她一个朋友?然后,对方会产生无聊的感觉。换句话说,你在他眼中失去了神秘感,对方将不再被你吸引,而且不会重视你。

“可得性感受”在一段关系的建立之初是很重要的。一方过于热烈积极,就容易让另一方觉得容易得手,对你反倒容易爱答不理,提不起兴趣。与之相反的是,欲擒故纵、推拉式的社交手段则让人感觉充满挑战,有强烈的参与感和征服欲望。

在聊天中也是这个道理。首先,你不能随随便便地跟人聊天,不要让人觉得你是一个随时可以找你的“从不拒绝的聊伴”,要懂得在某些时候让自己“没有时间聊天”。

其次,聊天时不要什么都透露给对方,懂得为自己营造必要的神秘色彩。能做到让对方愿意并且主动地猜测和揣摩,你就成功地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优质的形象。

逻辑和情绪法则

47.别跟女人讲道理,别跟男人耍情绪。有人说:“不要跟女人讲道理,要讲感情。”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因为女人是感性动物,聊天时和她摆事实、讲道理,只会让两个人的沟通停留在无法沟通的逻辑层面。

但女人一旦跟你讲起道理时,大多数情况下你们已经不能正常对话了。因为你讲的道理越多,她就越难在你身上感受到足够的情绪和温情,也就感受不到你对她的关切。

爱情是一种感性的情绪,讲道理却是理性的科学。逻辑越多,情绪越少,爱情也会越来越麻木。

但反过来说,男人之间的聊天却要多讲道理,少耍情绪。和男人聊天要讲逻辑,谁的逻辑严谨,谁就能赢得辩论,说服对方。而男人和女人的聊天则要讲感情,谁的感性的情绪更多、更浓,谁就能赢得对方的关注。

表情法则

48.善用你的表情。你有没有发现,在今天的网络社交中,如果没有表情包的参与,我们已经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甚至在很多时候,多么华丽的文字都不如一个表情表达得更为准确。

比如,你想要表达“无奈”的情绪时,一个无奈的表情绝对胜过千言万语。这也从侧面表明,聊天时对表情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文字语言中,如果不添加语气助词,会很容易让人误会自己的情绪,而一个表情符号却能声情并茂地表达出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说话的语气、肢体动作等,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增加聊天的趣味性。

这就如同我们在与人面对面聊天时,会做出微笑、摆手、点头等动作一样,令对方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准确的信息。

所以,在书面聊天时,不妨在自己的聊天软件里多存储一些符合你趣味的表情,尤其是不知该怎么接对方的话时,能够很有效地帮助你化解尴尬。而在面对面的聊天中,我们更要善用自己的面部表情,配合到位的语言,营造出良好的氛围,精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

“点到为止”法则

49.话不要说尽,学会“点到为止”。有句古话说:“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这就是说,与人交往要留三分余地,说话也要留下三分。你把问题讲得太透、太直,就容易使人产生怨恨。即便是与人交心,话也不要说尽,因为言多必失。 与任何人对话,都要学会“点到为止”。

一些道理成年人都懂,说透了则会让对方的脸上挂不住,找不到台阶下,而对你产生怨怼。

所以要懂得适时打住,给大家留点面子,积点口德,他才会觉得你是一个有分寸、值得交的人。即便是严重的错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也是“点到为止”地指出来,观察他的回应再做决定。

“关键词”法则

50.运用关键词捕捉和传达信息。当你与别人沟通时,为了更准确地捕捉对方传达的信息重点,可以运用“关键词法则”,重复对方话语中的关键词,或者使用关键词来传达消息。

比如,对方说:“我清明节那天去爬山,人好多啊!”要注意,这句话中,对方要表达的关键词是“爬山”,而不是“人好多”。如果你对对方说:“清明节嘛,人肯定多的。”这个话题基本上就聊不下去了,而如果你问:“清明节你去爬山了?有什么好玩的吗?”这个话题就有的聊了,好山好水好风景,怎么聊都聊不完,而且你也能参与进去,聊一下自己的爬山经历。

有的人不会聊天,觉得和别人根本聊不下去,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不会捕捉关键词,也不会使用关键词,结果就容易导致话题的中断。

关键词法则的技巧,就在于把握对方想聊的重点在哪里,看到对方想展示什么,然后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聊到对方的心里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