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摧毁痴呆老人的身体机能的——爱知介护“保护残存机能”的
男戴观音,女戴佛。
这句话经常听到。但这句话有什么特殊的意涵和禁忌吗?好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08年的时候,编者接触了一位资深的珠宝行业人士,聊起这个话题,他说,其实这句话没有任何的意思,就像“钻石象征爱情”、“前三十年人养玉,后三十年玉养人”等等的这些说法一样,这句话也是珠宝行业从营销的角度所进行的价值塑造。
这句话的对错与否,已经不重要了,社会大众已经接受并认可了这句话的合理性。所以当你向一位女孩子推销一个玉观音,并说与她多么合适的时候,她是无法接受的。这就是认知大于事实。
同样,在帮助家庭里、养老机构里老人保护身体残存机能的时候,也面临认知不同所带来的冲击,并且是多维度和角度的。
第一, 家属既有认知偏差
之前已多次提到过,家属对于老人状况和护理机构与个人的理解认知的不同,客观上极大的影响帮助老人的进程。比如有些家属会觉得“老都老了,搞这些东西都没意义,虚头巴脑”,比如有些明明知道老人便秘了,还是会满足老人要吃油腻食物的要求,“他们觉得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天?能满足一点是一点。”比如有些家属希望护理人员帮老人服务到脚指头,老人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最好,这样他才觉得花的钱值!
这些在老人护理(老年痴呆症护理、照护、照顾、照料)过程中比比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属普遍性的专业认识的缺乏所带来的的错误认知,是干扰和破坏老人身体和心理保护的主因。
有些老人的部分认知,也会与其家属很相同,比如我们爱知介护机构中曾经的一位血管型的老年痴呆症老人,身体基本能力都是有的,也不需要轮椅,用助行器就可以。老人在入住我们机构的第二天早上,躺在床上睁着眼睛一言不发。我们排查了基本生命体征没问题后,问老人:“现在起床吗”?老人点点头,但还是一动不动。无奈,我们帮老人扶起来让他坐定在床上,然后拿衣服递过去,老人依然是一动不动,手都不抬。我们问他怎么了,过了半天,他说:“你给我穿啊”。我们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其实在很多老人看来,家里请人,或者去了养老机构,是我花钱了,你应该伺候我。他们并不把照护者当做帮助自己实现身体能力提升的助手,而视对方为伺候自己的角色。
第二,老人自身触发的认知
曾经有一位奶奶指着旁边的椅子跟家人说:“死老头子又来了......”,这是典型的幻视,很多疾病都会出现,但幻视带给老人的影响却远大于其本身。奶奶从看到已故老伴儿开始,每天就开始了胡思乱想。从刚开始觉得老伴儿缺钱了、缺衣服了,到最后定格到:自己阳寿已尽,所以老伴来索命了。然后身体状态就快速的垮了下来。
也有一位老人,因为爱看药品的说明书,拿着放大镜看,尤其要看药物副作用。因为换季过程中,老人呼吸道感染了,咳嗽持续不见好。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去找医生问,咳嗽是不是心衰的表现,医生说,心衰的症状里有咳嗽,但咳嗽不代表心衰。但老人听不进去,坚持自己得了心衰。直到有一次,然后他在看药物说明书的时候,看到副作用里有引起咳嗽一项,他马上就“明白”了。懊悔自己不该吃这个药,这个药“害他”得了心衰。确认了“罪魁祸首”,就更加坚定了自己是得了心衰,继而,老人的身体逐渐弱了下去,直到离世,咳嗽也没有停过。
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把不相干的两件事情,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确定的负面认知。并因此影响了自己的身体。
家庭、老人的认知,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人身体的发展趋势。再好的方法,如果在充满错误认知的环境里,效果无从保障,甚至是否能开展对老人身体有意义的帮助,都要打一个问号。
爱知介护对于这一类问题,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总结,通常会采用一些策略和建议:
1、对于家属既有认知的偏差
首先,我们建议应该直接的让家属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从伺候老人的角度,在家里请个保姆的价格,比来养老机构要便宜多了。其次,老人被动的等待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并不会悄无声息,期间会有各种的问题不断涌现,老人痛苦是一方面,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家属其实更麻烦。所了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2、对于老人既有认知的偏差
老人是不会听你说教和劝说的,我们需要找到他最在意的关键点,比如寿命。通过引导其与环境中其他老人的对比,与自己前几天“不好”的状态的对比,让老人明白,他可以通过一些努力让生命的质量和长度更加符合他的期待。又比如家人对他的期待,自己状态好了,笑容多了,能吃饭了,能走路了,这些变化让家人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会让老人增加让自己的状态持续好下去的动力。
3、老人自身触发的认知偏差
客观的说,每一次自身(如自身疾病)或者因环境导致自身(如受到惊吓)触发的特别现象,都是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都是老人生活里的负面因素(这也是爱知强调排除老人生活刺激源的原因),但与此同时,异常现象也会带来照护者的机会:基于老人因异常感到的不安而延伸出的求助心理,照护者有机会籍此更加走进老人的内心。
当照护者在老人因此而需要的契机下,主动且合理的走入这个异常,通过转移话题、合理拆解现象,甚至善意的谎言等方法,帮老人去排解和安慰,异常现象对老人的影响会减少,也因此老人会对你更加的信任,有了对照护者和环境的信任,安全感会增强,并因此,自身触发的异常会显著下降。所以爱知介护更加要强调的是,当每一次异常的出现,无论原因如何,照护者都不应缺席,参与到每一次异常之中,与老人一起面对。
包括老人身体残存能力的保护在内的诸多照护工作,都会面临由社会、心理、认知等诸多因素所交织而成复杂生态。因此,单一的追求所谓的技巧和方法是没有意义的。
故而,爱知介护通过《老人身体残存能力保护》这一个点,用案例的形式,展现各个维度的思考和应对逻辑,以期让照护者全景式的明了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照护工作的基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