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我,展露真实的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第五章,认真的人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上一章中提到,大多数人其实是执著于自己的,这是一种过于在意自己的状态,书中把它叫做自我意识过剩。青年是这样描述自我意识过剩这种感觉的,"在开会的时候根本不敢举手发言,总是会因为担心一些问题而犹豫不决,比如,如果提这样的问题也许会被人笑话,如果发表离题的意见也许会被人睢不起等等之类的问题,还有更不敢在人前开个小小的玩笑,自我意识总是牵绊着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根本不允许自己无拘无束地行动。"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竟有一种共鸣,完全体会到了相似的感觉。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小心翼翼地行动呢,这种行为表现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呢?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哲人说,这是因为我们对本真的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就尽量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真实的自己,如果处于一个人的空间里,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无拘无束。
那又怎么才能做到在人际关系中展露真实的自己呢?
哲人说,还是共同体感觉,具体地说就是,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再具体点,就是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首先从自我接纳谈起,我们经常听说这个词语,有时会以为自我接纳就是指积极地肯定自己,哪怕是自己做不到,也要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但哲人说,这其实是一种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真正的自我接纳是指,假如自己做不到也要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而不对自己撒谎。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就是有缺点的人,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我们接受我们生命中不能改变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当我们能够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有了改变的勇气,我们需要谈谈第二个关键点——他者信赖。
信赖在这指的是什么呢,它是指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在相信他人的时候是否附加条件,构成了信用和信赖的区别。比如,我们向银行请求贷款,银行需要我们提供抵押担保做为贷款条件,银行对我们的关系就是一种信用,而不是信赖。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是"信用",而应该是”信赖“。哪怕是在没有可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的情况下也要选择相信对方,这才是人际关系当中的信赖。
这种无条件的信赖,在现实中我们真的能够做到吗,也许我们都会产生同样的疑问。但哲人让青年想想信赖这个词的反义词——怀疑,如果我们不能做到信赖,反而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上,我们究竟会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两年前的一段工作经历,当时我有个下属业务员申请去出远差,要拜访的客户对象是一家经销商类型客户。由于各种原因一直以来经销商都并不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所以,我当时就口头否定了申请。但是这个业务非常坚持,加上我对这个业务平时的工作可能有些看法,于是我就开始怀疑他出差动机,导致后来发生的事情可以说非常不愉快。现在反思一下,当我对他人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我又如何能与他人建立什么样的积极关系呢,如果我当时是选择信赖,也许我们会有更好地沟通,事情也许会向着另外积极一面去发展。
无条件的信赖他人,是我们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它不应该是一种道德价值观。如果我们信赖的他人背叛了我们,我们可以选择继续信赖或者剪断关系,他人是否背叛我们是他人的课题,我们如何对待他人的背叛是我们的课题。所以,选择无条件地信赖他人,我们无需一味担心是否会被“背叛”,因为我们选择信赖他人的目标,是为了最终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体会深厚的人际关系给我们人生带来的喜悦。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每个人都希望在所属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归属感,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除了需要做到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获得共同体感觉,还需要第三个关键词——他者贡献。哲人对他者贡献的定义,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就是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劳动,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我们在社会上参与的任何一种工作或劳动,表面上看是为了赚钱,本质上是实现对他人的贡献,从而能够参与到共同体中。进而,我们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的感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理解那些已经获得了巨额财富的富豪们,他们为何会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那是因为他们需要体会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和归属感。
如何实践他者贡献呢,哲人说,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如果我们拥有了这种奉献精神,我们就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我们先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做到了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信赖他人,也就是他者信赖;也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与此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我们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阿德勒心理学目标
行为方面的目标:
1、自立。
2、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
1、”我有能力“的意识。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自我接纳是支撑”我有能力的意识“和”自立“这个两个目标的,而他者信赖与他者贡献是支撑“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和”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两个目标的。
人生的目标是要找到共同体感觉,从而活出真实的自己。尽管阿德勒心理学给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但是实践却并不容易,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人说,要想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学,并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大约需要现有年龄一半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20岁,你需要10年时间,如果你40岁,则需要60岁才能真正学会。
不过,我们无须在意到达的时间有多长,只要我们走在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每一刻都可以是幸福的开始,再远的路也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