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教育

所有的成长都是凶杀案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8人  hei哈哈

        题目是影片《狗十三》海报上的宣传语。豆瓣影评写到没有共鸣的人你的成长该有多幸运。看了理查德.沃尔特的《剧本》知道了好电影每个情节都具有整体意义,及其没有耐心的我最喜欢的就是拉进度条(几秒几秒的拉),当一部电影你拉过进度条明显感觉到少了点东西时明白这是一部对观众负责的电影。被禁五年才上映,导演与编剧的隐喻也很有意思。本学期学习当代文学,在文学与政治间懂得作家的小心思,也能懂得一点点导演与编剧的隐喻。面对一部说不上多么震撼却隐隐觉得有点什么在心头留下很多疑问的电影想要寻求一个为什么。


1“自我牺牲”

      “为了你好!长大就知道了,都是为了你好”这是中国式家长惯用的口头禅,催促着长大,快速的被迫懂事是孩子成为骄傲的一个关键。中国式教育喜欢摧毁人的本我,然后塑造出合乎理想的人,可是人不是艺术品越来越接近他人审美追求就会越有价值。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自我。在命运这条道上自我被摧残是常有的事,可是当以爱的名义来让人放弃自我时太憋屈了。当然影片如果只是批判中国式教育对“乖”孩子的塑造那我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触动了。其实大人与小孩之间隔膜与矛盾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点小事就大肆批判那我们还怎么去与人交往呢。影片传递出的是彼此牺牲,彼此妥协,却从来没有理解。
     

      爸爸迫使李玩报英语补习班她委屈,可是有意思的是影片后来安排了一个情节是李玩英语考了第一名95分激动的给爸爸打电话。故事很鸡毛蒜皮但是映射了很多件事,如果开始懂得一点李玩的叛逆,不用强硬的态度好好沟通是否会更好。李玩屈从于大人的谎言认了那个假的“爱伊斯坦”,错过了展览为爸爸在饭局上敬酒,最后为了大人和谐竟然吃了叔叔给她夹的狗肉,这些一次次的牺牲不是理所当然的小事,对她来说满是委屈。

     

      爷爷奶奶一边要护着儿子的新家庭,一边要照顾离婚后剩下的孙女李玩。整个家庭都很照顾李玩的情绪,这样的牺牲含着很多的心酸。起先有人觉得李玩真的很作,爷爷不是故意弄丟爱因斯坦的,她闹了很久。后来仔细分析她嚎叫的也是你们有没有去找过!其实弄伤了爷爷的腿她肯定很内疚却不敢给爷爷说什么。爸爸,阿姨的小心翼翼更让人觉得憋屈。有什么事洒脱的说不好吗?有时候照顾与莫名的小心翼翼更让人产生局外人的孤独感。
       


    应该怎样重构沟通的桥梁,走进彼此呢?看看《幸福来敲门》时爸爸对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他,别人不能对你说不行,包括我”时泪流满面,所谓的理解好像能够懂得了一些。


2导演编剧的隐喻

      跑到教室里的那只蝙蝠被老师用书砸死了,全班都在起哄,这个场景影射了什么?
      爸爸坐在车上唱的歌,说的话,李玩说挺好的,觉得爸爸是他童年那个“时代”的缩影。
        爸爸的饭局所有人都拍着领导的马屁 ,可是编剧不是想要去讽刺那些去怕马屁的人,反而更多的是同情,同情一种以身份为等级的社会现象中的人。领导让所有人都听他一个人的发言“足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到底谁才是真正对文学怀有最单纯的爱呢?李玩说看《时间简史》,领导说要有格局。
      楼上的胖子为什么会被救护车拉走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