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nzibar——穿越大半个印度洋去看你
题记:2018年农历正月初二,我与两位来自埃塞的中国朋友W和Z一同前往桑给巴尔岛(以下简称“桑岛”)过春节。其中一位朋友Z是笔者曾在埃塞调研时结识的好友。第一次在国外过春节,又在桑岛见到了太多美景,实在难忘,遂以拙笔记录一二,以作纪念。
桑给巴尔是坦桑尼亚的组成部分,位于印度洋西岸。面积2654平方公里,由两个主岛安古迦岛(Unguja)和奔巴岛(Pemba)及周围20多个小岛组成,人口约130万,98%信奉伊斯兰教。“桑给巴尔”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黑人海岸”,农业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曾经是桑给巴尔帝国的经济、贸易中心,现为东非重要驳运港,转口贸易兴盛。这样的风水宝地历来是各大王国的争夺之地,从15世纪开始,桑给巴尔便先后被葡萄牙、阿曼帝国、英国和德国占领,直到1963年才获得独立,1964年,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同坦噶尼喀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坦桑尼亚全称为“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从国名上看,“坦”代表坦噶尼喀,“桑”代表桑给巴尔。“坦”和“桑”虽已联合,但实际上在政治文化上并不统一。比如,桑岛当地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而坦桑内陆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当地宗教;桑给巴尔有独立的总统,可以独立行使某些政治权力;国外游客来到桑岛,必须在护照上加盖桑岛的独立入境签。这样的情形,与大陆同港澳的关系有些相似。
清晨六点的达市我们所前往的是主岛之一的安古迦岛,以风景秀丽著称。2018年农历正月初二清晨,我与两位朋友很早便赶到码头坐轮渡,准备从达累斯萨拉姆市坐船到桑岛。六点多,太阳还没升起,天空呈深蓝色,只有一点点的微光,大片白云嵌在夜幕上,像极了一幅中国水墨画。不远处,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在忙碌着,跑上跑下,搬运货物,为七点的准时开船做准备。等待不多时,我们便检票进站,走向乞力马扎罗五号轮渡船。
甲板上的大海
我们乘坐的轮渡船属于坦桑非常有名的公司——AZAM。据当地人描述,AZAM的老板应该是坦桑第一首富,是一位印巴人后裔。AZAM行业跨度很大,几乎涉足各行各业,在轮船、体育器材、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经营得有声有色,着实让人敬佩。
我们三人只买了去桑岛的普通船票,可以选择在船舱内吹着空调睡觉,也可以到甲板的椅子上晒太阳看大海。许多当地人早已看腻了那无风无波的大海,一进船舱便开始闷头大睡。而对于我们这些国外游客来说,能够坐在船上看大海的经历却是屈指可数的。于是,我们兴高采烈地选择了甲板。甲板上放着四五排椅子,乘客可以任意选择座位。为了看到美景,我们坐在了第一排。美景就在眼前,向远望去,湛蓝的大海一望无际,在清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波光粼粼。“真蓝啊!”“太蓝了!”“这才是真正的大海!”我们三人除了这些话,震惊到不知该说些什么赞美之词。面对这样美的大海,一切华丽的辞藻都显得黯然失色。再向远望去,大朵大朵的白云时不时变幻出有趣的形状。有时像帆船,有时像飞鸟,有时也不知像什么,但我们还是兴奋地讨论着。两个小时很快过去,看着船一点一点地靠岸,我们的心也禁不住激动起来。
大海上的壮阔美景两座仙岛
下了船,我们决定报个一日团,去NAKUPENDA岛和龟岛。NAKUPENDA的中文意思是“我爱你”。很巧地是,在九十年代,Beyond乐队有一首著名歌曲《AMANI》,里面也有这个斯语单词:“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NAKUPENDA岛每天只有六个小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其他时间都随着潮水上涨,消失在海里,次日退潮,小岛浮出水面。洁白细腻的沙滩,宝石般的海水,只看着这美景,便能让人沉醉。海水根据深浅能够变幻出不同的颜色,浅一些的地方,海水是碧绿的,深一些的地方,海水又呈现出深蓝色。有时在同一处地方,既有深蓝,也有碧绿,清澈的海水几近透明,向下看去,海胆、海星、贝壳一览无余,美不胜收。
NAKUPENDA岛在NAKUPENDA岛待了半日后,我们跟着旅行团去了龟岛,也叫监狱岛。据说多年前是关押罪犯的地方,后来监狱遗址被改建成了酒店,岛上的龟园也对外开放。这个岛是一百多只亚达伯拉象龟的领地,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龟之一,成年龟体长可达1.5米,寿命可达200多岁。第一次见到和人一样大的龟,我们三人都激动不已,纷纷与它们合影。但不论是摸上去,还是看上去,这些龟都不像是血肉做的。如果不是亲眼看着它们缓缓爬行,还以为是水泥做的假龟呢!
亚达伯拉象龟近照石头城里的悠闲时光
桑给巴尔石头城(Stone Town of Zanzibar)是在19世纪香料、象牙和奴隶贸易的鼎盛时期建成的,在如数吸纳了斯瓦希里、印度、阿拉伯和欧洲文明后,喧闹的集市、肃穆的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富丽堂皇的阿拉伯房屋等多个民族特色构成了现在的石头城。2000年,石头城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内陆相比,桑岛一点儿都不像坦桑尼亚。在达市听多了偷盗抢劫的故事,而在桑岛却完全不用担心。桑岛人脸上的神情都是安定祥和、与世无争的,最常见的表情是咧着嘴大笑,或者抿着嘴微笑。如果你感到害怕,当地人只会拍拍你的肩膀,说道:“Pole Pole,this is Zanzibar!”我们因为第一天被阳光晒得太惨,第二天只好忍痛放弃大海,索性逛石头城了。石头城和中国古镇很相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建筑,同样也被充分商业化。桑岛道路两侧的街道布满了零零总总、色彩斑斓的商店,纪念品店、饰品店、服装店、香水店、工艺品店······每一家店铺都极具特色,这些店铺也成为了石头城的一景。漫步在曲径幽深的巷子中,看着琳琅满目的纪念品,我们就这样拾到了一整天的悠闲时光。
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充满艺术气息的街景 街头小巷一景穆斯林美食
据说穆斯林很会做菜,而桑岛上的绝大多数原住民都是穆斯林,于是我们便有幸尝到了各色美食。当然,也少不了各种水果,红毛丹、榴莲、椰子、小芭蕉······丰富的热带水果也让我们流连忘返。
石头城里有一家谷歌排名很靠前的餐厅,Tea House,藏于小巷深处,让我们一顿好找,不过,酒香不怕巷子深嘛。这家餐厅是典型的穆斯林建筑风格,大厅的沙发、墙上的装饰品都颇具年代感。餐厅在最顶层五楼,楼梯很陡,我们一边费力地从狭窄的楼梯爬上去,一边仔细欣赏着颇具历史的斑驳的木质墙壁。到了房顶,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顶层餐厅的风景极好,从上面可以俯瞰到整个石头城,近处的清真寺、远处的大教堂、再远处的大海,极目望去,一览无余。当然,食物也是很好吃的,精致又美味。只是饭量太少,还来不及细细品尝便进入了腹中。
藏于“陋巷”的美食 俯瞰石头城全貌石头城靠近海岸的地方,有一个作弗罗达尼广场。白天没什么特别之处,一到晚上,各种大排档纷纷摆了出来,占领了整片空地。烤龙虾、烤鱼、巴西烤肉卷、甘蔗汁······目不暇接的各种美食,与小摊贩们热情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让我顿时感觉回到了中国的夜市。我们对一个个大排档进行挑选,在婉拒了许多热情推销的摊贩老板之后,终于在一家看起来很干净的大排档上买了些食物,来填饱肚子。买到的烤龙虾看上去很美味,但味道却让人难以接受。旁边摊贩老板看到我们皱着眉头,一副吞也不得吐也不得的样子,凑了过来,翻着白眼数落道:“你看,很难吃吧?谁让你们不选我们家呢!”面对这样可爱的老板,我只能尴尬地说出我为数不多会说的斯语:“Kesho!Kesho(明天)!”当然,“明天过来”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是永远不能兑现的了。
夜市上的美食不容抹杀的残酷历史
石头城北部,有一座黑奴贸易遗址,同时也是一座小型纪念馆,当年贩卖黑奴的罪状便藏于其中。公元九世纪时,桑岛便已经开始了奴隶贸易,而在十七世纪阿曼统治时期,丁香种植大热,两座主岛的丁香园因急需大量劳动力,强化了其野蛮的贩卖奴隶活动,桑、奔两岛成了买卖奴隶的集散地,中非、东非的奴隶被运至桑给巴尔的奴隶市场。在这座遗址所记载的史料中,许多奴隶被两根长长的木棍卡住脖子,连成一排站立着;有些人的鼻子上套着铁环,像牛一样被牵着走;有时候为了方便管理,奴隶贩子还用铁链穿透他们的锁骨······场面太过残忍,看着照片里的那些人痛苦到麻木的样子,我们深吸了一口气。遗址博物馆的地下室,是奴隶被押上船之前的落脚处。房间幽深狭小,空气浑浊,阴气森森,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却要挤进几十人,奴隶们只能身贴身站着。镣铐他们的粗铰链仍躺在水泥床上,看着它狰狞的样子,实在不敢想象,当年被关押的奴隶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据说,从这个地下室出去的奴隶们,会被货船运往世界各地,在被赶进船舱后,虽然活动余地大些,但饮食极差,空汽污浊,再加上气温高,身体抵抗力稍差的奴隶都难逃厄运。能活着抵达目的地的奴隶不到五成。19世纪中期,超过2万奴隶运至桑给巴尔,近一半被卖到桑给巴尔岛上的丁香种植园,三分之一出口至肯尼亚和索马里海岸,剩下的被运至阿拉伯、波斯湾甚至法国。奴隶贩卖活动一直持续到1890年前后才被迫停止。
关押奴隶的地下室顺着纪念馆向里走,能看见一座很大的基督教堂,是由原先的奴隶拍卖台改建的。在反奴隶的浪潮中,英国政府强制苏丹国王废除奴隶贸易,奴隶市场最终于1873年6月5日关闭,成为了东非最后一个关闭的奴隶市场。1879年,英国传教士在原有的奴隶市场上建起了基督教堂。教堂的祭坛,是曾经的鞭笞台,无数奴隶曾被绑在柱子上鞭打,测试其强壮程度。每天下午四点,根据年龄、性别及强壮程度进行分类,奴隶被有钱的奴隶主买走,主要作为家庭、种植园和港口城镇的劳动力使用。现在,这个教堂也被称为奴隶市场教堂,是人类战胜苦难获得胜利的纪念碑。我们经过教堂时,当地居民正在教堂里面做礼拜,唱诗气势恢宏,旋律动听。走进一看,神父正慷慨激昂地讲着圣经,里面的神像庄严肃穆。教堂外面,鲜花盛开,一位韩国爸爸正牵着一双呀呀学步的儿女走路,嬉笑着玩耍,周围一派宁静祥和。可我却想起,当年被关押的奴隶们所遭受的苦难。人类的滔天罪行,即使是上帝之手也无法轻易抹去的。
血腥又美丽的大教堂
日出与日落
桑岛的日落很美,能看到最美日落的地方,非弗罗达尼广场莫属了。接近日落前的一个小时,广场上已经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了。桑岛是极友善的,各色人种混在一起,大家都司空见惯的样子,谁也不会对谁侧目;桑岛也是极包容的,不论你是坐在岸边吃小吃,还是站在台子上捕捉各种美景,没有谁会过来制止。这时候,许多当地青少年已经按捺不住了,纷纷脱了衣裳,从陆地高处往海水纵深一跳,自由落体般地向海面扎去,仅仅几秒钟,就完成了一项跳水的标准动作。海面溅起大片大片的水花,伴着这些“哗哗”声,同他们一起放肆大笑。跳海玩耍的当地青少年有很多,我的镜头也跟着飞快捕捉,但他们像是永远跳不完似的,身后永远有几个等待跳水的人。后来发现,原来他们跳完之后,又迅速回到了岸边的高处,继续跳下去,如此循环往复,把大海当成最好的玩伴。最后,我拍到许多他们跳海的日落剪影照,挑了两张自认为最好看的一组照片,起名为“飞翔与远方”。
飞翔与远方(组图一) 飞翔与远方(组图二)看完了日落,日出也一定要看一看的。最后一天清晨,我们五点半起床,准备捕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但到了弗罗达尼广场便傻眼了,日出的东方被一些建筑挡住了。于是我们决定绕到那些建筑后面去寻找可以看日出的地方。我们一路小跑,脚步飞快,清晨格外安静的岛上都是我们嗒嗒嗒的脚步声。终于,跑到了建筑物最尽头,却依然没有见到太阳的踪影——还是被挡住了。那挡住日出的地方,是桑岛的渔市。当地人很早就起床,乘着自家的小船去海上捕鱼,然后在渔市上叫卖,卖给各大餐厅。腥气十足的海鲜,渔民们各自忙碌的身影,一个又一个拥挤的小摊,令桑岛的早晨充满了的烟火气。看到这样鲜活的生活景象,我们虽然有些遗憾,但也算不枉此行。
打盹的四只猫在无功而返的路上,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终于照在了海面上,透明得像果冻似的海又泛起点点的光。有四只猫还在打着盹,但远处的游客们已经清醒,小贩的叫卖声也低低地传了过来,清晨的街道又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注:部分图片摄于笔者好友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