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花筒行走的吃货:蝉鸣三境小说里的故事,生活里的童话

你吃不惯的美食,是我的情怀——豆汁儿

2017-03-24  本文已影响1871人  蝉鸣三境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北京生活快四年了,从最开始讨厌这个城市,到后来爱上她,回头仔细想想,好像并没有什么荡气回肠或者委婉动人的故事。

至于为什么爱上北京,我也不清楚,可能更多是因为北京小吃的羁绊吧。

北京小吃和北京人是很像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他们的美。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你要多一份耐心和真诚,就像交朋友一样,长的漂亮而且花言巧语的人谁都喜欢,但这种人作为朋友来说,不一定是很好的,反而有些木讷、不起眼的人,相处时间长了会非常舒心。

北京小吃就是这样,初次品尝大多都不是很好吃,有些甚至有点儿难以下咽,但是,如果你能执着些给他时间,北京小吃会证明给你看。有的时候,味蕾的初体验会欺骗你。就像,就像....第一次总是很痛的,习惯了之后就会食髓知味,不能自拔。

“豆汁儿”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小吃,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恨它之人躲之不及,爱它之人四处寻觅。

前几年《新周刊》曾有一文,盘点北京“百怕”,豆汁儿位列前十。当时评论区骂战四起,热闹了好长时间。那个时候我还没来北京,属于被惊呆的大连吃瓜群众。

我很好奇,一个我未曾听说的小吃竟然能在网络上引起这么大的阵势?简直如同甜、咸豆腐脑的王霸之争。

我当时心想:若到北京,必然要试试这个传说中半神半魔的小吃。上天仿佛感应到了我当时的想法,没过多久我就身心受创的离开大连,独自一人来到北京重新开始。

新生活从颠覆味蕾开始。

刚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就被朋友拉去天坛那家最“臭名昭著”的豆汁儿店吃早餐,说是吃完早餐去打球。我到现在还能记起那天早晨我们两人点了什么,两碗豆汁儿,四个焦圈,一叠咸菜,两个烧饼夹肉。

喝豆汁儿之前我是有看过攻略的,各种攻略中以梁实秋《闲话北平零食》里描述的最为引人

“豆汁儿只能吸溜着喝,越喝越烫,最后直到满头大汗。”

虽然我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在我捏紧鼻子低头要吸溜豆汁儿的时候,我还是感觉我好像是趴在了被煮开的马桶上。

第一口下去,不光是我的味蕾,我全身都开始抗议了,豆汁儿滑过喉咙直捣肠胃,一股捏着鼻子都躲不过去的冲劲儿直上大脑,因为腹中没有别的食物,我本能的产生了干呕的反应。

干呕过后我细细品味,嗯,真尼玛犹如窨井盖被掀开后的那股味道,这已经不属于食物的范畴了.....

我身边那哥们儿一口豆汁儿一口焦圈,时不时再啃两口烧饼,吃的不亦乐乎,根本没空管我。

不知道我是如何把那碗豆汁儿喝完的,很干净,一点儿没剩,动力可能是来源于对梁实秋和汪曾祺的盲目崇拜吧,精神上的满足压倒了肉体上的不适,结果就是我们开车走一半的时候,他十字路口一个急刹车,我在他车里吐了.....

有些偏执的我很不信邪,在我强烈的要求下,此后的一周我们每天都早起去天坛那家店喝豆汁儿,从最开始的闻之欲吐到慢慢适应再到不喝便馋,我逐渐体会到这个老北京小吃的魅力。

我在习惯了豆汁儿的酸馊味儿后,早起再喝豆浆已经没滋味了,后来再去天坛喝豆汁儿我都是三碗起,还不喜欢配焦圈。话说每一口豆汁儿入腹我都想大声呻吟一下,看的我哥们儿一愣一愣的,那种酸涩中带有回甘的感觉是语言描述不出来的,硬要找个词汇来形容的话,可以用“inspiring”。

再后来看大众点评,自己慢慢种草各家传说中的豆汁儿店,一家家走去,光从这些豆汁儿店就能感受到北京的人文情怀。

记得有次不知在哪里看了个评论,说簋街有个很小的零食店,老板是个中年大叔,就喜欢向外地游客推销店里的豆汁儿,豆汁儿喝多少都免费,你要是花钱买其他的饮料他还不高兴,嘲笑你没种。后来我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那家店,说实话,豆汁儿很一般,兑了很多水,但是大叔很逗趣,听我说完来意之后,我俩叨逼叨逼的聊了一下午,从北京历史聊到北京足球,从足球聊到政治,中间还有好几位外地游者在我和大叔的怂恿下,品尝了豆汁儿,看他们的表情,我俩乐的不行。

那以后我就常去他店里坐坐,每次带朋友去簋街逛,都要去他那侃上几分钟。

不过去年大叔关了店,说是回家带孙子了(单身狗受到了暴击伤害,大叔儿子比我还小一岁),再就没怎么见过了,只是偶尔会约了一起去天兴居喝豆汁儿,每次跟大叔聊天他都说必须要教他孙子喝豆汁儿,这传承不能断。

我看过一些书,见过一些人,很多人跟我谈传统文化,谈国学传承,谈很多阳春白雪的艺术,我不喜欢,这些东西太泛泛,少有能直接落地的东西。(可能我还是太年轻,没到达一定的境界吧)

我觉得丰富精神的前提还是先满足物质和身体上的需求吧,想了解北京文化,莫不如来北京喝碗豆汁儿,从豆汁儿中感受五味杂陈,同大爷大妈们聊聊时事,观他人之想法,这也是人文啊,尤其是豆汁儿配上老北京人独有的幽默和洒脱,这好像也是情怀吧,不过这个情怀的味道有些特殊罢了。

大叔店里的豆汁儿不能称的上好喝,印象中最好喝的豆汁儿也不是磁器口豆汁店(就是天坛那家)。

我喝过最好的豆汁儿是在蒲黄榆周边的一个胡同里,一个阿姨天天推着小车卖自己做的豆汁儿,没有焦圈,没有咸菜,只有一个小推车,豆汁儿酸涩、回甘、豆味儿都十分正,堪称完美。(我在蒲黄榆GOGO新世纪住过半年,基本上天天去阿姨那喝豆汁儿)

其次是东直门豆汁店,说是东直门,位置其实是在北新二条胡同里,同样是没有堂食,只是外卖,相比磁器口那家店要酸一些,但是回甘很重,据说很多簋街店里的豆汁儿都是买他家的原浆回去兑水。

再剩下的比如牛街宝记、尹三儿、白魁老号、天兴居这些出名的豆汁店我都去过,算是各有千秋,都不差。

唯一比较差的就是很出名的护国寺小吃(可能是做的太大的缘故吧),他家兑水兑太多了,可能是为了迎合外地消费者的口感吧,护国寺的豆汁儿完全没有原浆豆汁儿那种浓厚的酸馊味儿,回甘也不行,喝不出豆汁儿那种独有的“inspiring”感觉。

看吧,情怀走向了商业就是不行,向那些不敢用生命去证明自己热爱美食的人低头,是对美食的亵渎和吃货的不尊重!

嗅味寻芳迹,细品心自明。

贫富皆可饮,豆汁臭名扬。

——  ——  蝉鸣三境

本文由“蝉鸣三境”发布,2017年03月27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