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悟空问答选段


有时认与不认,不是你所左右的。我的妈妈生下来三天,家里出了事故,几经周折被我姥姥抱走了。那时姥姥养不住孩子,生了几个都夭折了,后来听说了妈妈的事,就向别人要了妈妈。老家说话是压子。
那年姥姥已30岁了,说也奇怪,妈妈去两年后有了舅舅,并长大成人了,以后却再也没有孩子。
姥姥视妈妈如己出,还供她上学,要知道那时上学的很少,女孩更少。但妈妈上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由于和她要好的一个女同学要出嫁不上了,她也死活不去上了。
那时一班同学的年龄差距特别大,记得我上三四年级时,有个男同学都十七了,后来不管父亲怎么做,就不上了。
她那时岁数还小,姥姥为了逼她上学,天天半夜叫她起床去地里干活,但妈妈无论如何都不上了。那个年代人们还是不怎么重视孩子教育的,国家也没有强制要求。
女孩上学的少之又少,在农村男孩认字的也不多。
姥姥对妈妈比亲生的还好,对舅舅都没有那么要求。但妈妈小时总有一些好事的告诉她,“这不是你亲妈,你亲妈在上边的村子里。”姥姥知道了就跑到别人家去骂。后来也不再有人说了。
直到妈妈的亲妈病危,有捎话的让妈妈去看最后一眼,那时我们已十几岁了,但姥姥不答应,舅舅又是极孝顺之人,特别听姥姥的话。
舅舅对妈妈的感情也特别亲,既使他娶了舅母,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还都会找妈妈商量,妈妈说什么就照着做的。
但妈妈要认亲妈,舅舅也是不能接受的,更有姥姥不同意。
那时姥姥也在病中,姥姥以前也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听说妈妈去看她亲妈了,就一气之下吞金去了。为此舅舅就和妈妈有了隔阂。
舅舅不能原谅姥姥因妈妈而去,妈妈不能原谅姥姥和舅舅的固执,连亲妈的最后一面都不让见。
其实认与不认,大人的态度挺重要,毕竟是她把你养大,我们只希望养母能开明一些,如果不能开明也不能怨恨她,毕竟她也是因为爱。
今天再看这个题目,好像我回答地跑题了,人家问“假如你是一个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在你长大以后你的亲生父母回来认你,你会怎么做?”
我却想起了妈妈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姥姥一家人,妈妈的亲妈那边从没有听说过,还是因姥姥去世后,才从爸妈谈话中知道的。
后来虽说因两个姥姥同时去世,和那边有了些来往,但在我的心里,只有姥姥一家人,所有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和他们在一起。
血脉是无法割断的,但陪伴却是无法代替的,并且姥姥和姥爷都对妈妈比亲生的还要好,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虽说当初妈妈的亲妈是不得易放弃了妈妈,但“生身父母放一边,养生身父母大十天。”还是很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