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土和时代中感受发展,在晚熟和早慧中品位人性——评莫言《晚熟的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早读莫言老师的书是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二年夏天。
当时读的那本《蛙》是他获奖前的作品,他对农村和那个时代的一些特殊的“历史”的描写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毕竟,小时候某些不好的记忆一直封存在脑海深处。
不过,今天不是去撕掉封存记忆的那张符,而是去探索新的世界。
我不是追潮的人,可对于读书,我却要挑三拣四。而这本《晚熟的人》就是我在图书馆里精挑细选的那本——也是莫言老师获奖后的首部作品。
这是一本莫言老师的中篇小说作品合集,收录了他从2011年到2020年的一部分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莫言老师笔下他曾经生活过的环境里的人和事,也可以在作品中感受他笔下时代的变迁和始终不变的复杂人性。
1、故事架构
《晚熟的人》由12个故事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其中除《贼指花》外,其余的11篇均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舞台,铺陈开来,似一场场“表演”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些故事的时间跨度较大,大部分都是从六七十年代到当下,通过一代人完整的生命历程,将时代的变迁对人们的影响巧妙的融合在故事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在时代的背景下淋漓尽致的演绎着。
在《斗士》里,武功和方德明之间的恩怨始于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年轻的普通社员武功因为不愿意将自己的一副棋子给作为公社书记的方德明,从而招来了诬陷、针对甚至刑罚。时代变迁,武功一辈子都想“斗士”一样和别人战斗着,当然包括方德明。他们俩的恩怨不是终于方德明的离世,而是离世后方德明的儿子们瞒不上报,想继续领荣军补助被武功举报才落下帷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就像文中说的那样“那时代,搞阶级斗争,人都变得不像人了”。所以,作为书记的方德明有很多作为“非人”状态的行为,而武功也不能幸免。时代的车轮走过那段泥泞后,一切又回到了正轨。可埋在武功心里的“怨恨”除了一直让他斗志昂扬的和方德明对抗外,也让他成为了“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
在《澡堂与红床》里,曾经因为犯了恶错误差点坐牢而被赶出棉花厂的人,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大潮。竟然收购了让他一辈子蒙羞的棉花厂,并改建成了当地豪华的洗浴中心。而为棉花厂奉献了一辈子的棉花厂退休职工,在这改建的澡堂里追忆往事、互揭老底,嬉笑怒骂。看似松弛感十足的百态,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让不同的人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也正是因为对不同的状态追求,才有了洗脚房的“白牙小姐姐”钻进红床区”的帘子里,踏上了迷失自我之路。
这种以小人物的故事来反映时代框架的模式,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种亲切的画面感,当然,浓郁的时代变迁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一直弥散在阅读体验的过程中。
2、人物塑造
在莫言老师的笔下,全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如果要说大人物,可能就是他自己。但他不是在小人物之间穿梭,串联故事、推进情节,就是以“上帝”的视角在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共同把市井生活刻画的真实而形象。
在《红唇绿嘴》中,覃桂英是一个被刻画的特别有深度的人物。她从文革时期的批斗者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大V”,充满戏剧性的一生让人又恨又扼腕叹息。十一岁时的狠戾让读者心里生出畏惧的同时也为这孩子的早熟捏了一把汗。成年后的她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老年后甚至不惜使用谣言和抹黑的手段继续谋取利益。命运对她不曾善待,然而,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一切背后深层的原因错综复杂,只有慢慢的品读和感受,才能深刻到那些善、恶、算计、背叛背后的人性。
在《斗士》中,武功的角色是让读者从开始的同情变成后来的沉默。一个爱打架的人,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一个“只要惹了我,这辈子都别想好过”的“疯子”。这些背后,是生活所迫还是认知出了问题?很难用一个或者两个理由来解释,甚至很多的情节即便普通人带入自己的感受也很难理解他的想法和作为。也许就和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社会上一些莫名的行为是一样的。但所有莫名行为的背后,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许是人性复杂,也许是社会残酷,总之,所有的结果不是单一的结果!
在《左镰》中,田奎本来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却因为一场闹剧意外失去了右手。善和恶的界限并不明显,但这微小的善和恶所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本书中,这些性格各异的人共同构成了复杂人性的图谱,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反思人性的善恶、美丑和复杂!
3、写作手法
整本书的写作手法有点像纪实小说,因为在莫言老师笔下,那些人、那些事的描写让我们相信它就发生在他生活的“高密东北乡”。但实际上也许并非全然,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实主义和荒诞手法的结合,才使故事既贴近生活又充满奇幻色彩。
比如,在《等待摩西》里,柳卫东失踪的那三十年是一个谜,而三十年后突然归来时的状态让人觉得荒诞却似乎又有些欣慰。
比如,在《左镰》中,田奎说小树林的坟墓里有一条茶碗般粗、扁担那样长的大蛇,它有紫红色的冠子,会像青蛙一样咯咯的叫。这些荒诞的画面,让人莫名的把蛇和人心联系在了一起。
在《澡堂与红床》里,莫言老师用大篇幅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澡堂子里男人们之间的聊天,以及他和洗脚房小姐的聊天,生动的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生活状态,将故要呈现的深意在一言一语中娓娓道来!
4、主题思想
本书书名取自其中一篇《晚熟的人》,而本书要阐明的主题思想便是晚熟的智慧:坚定不盲从。
在《晚熟的人》中,莫言老师借用蒋二之口,对“晚熟”所要阐述的意义做了释义“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就像文中的蒋二,看似傻气,实则在等待时机。等机会一到,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实现了逆袭。却也在他“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文中的“我”恰好“灵魂开窍”懂得了蒋二逆袭的根本。
在《表弟叶赛宁》里,表弟的晚熟却是一种讽刺。他盲从朋友金希普的吹嘘,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被骗了一次又一次,甚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在这本书里,莫言老师将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真诚与虚伪、坚韧与脆弱,背叛与忠诚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引领着读者去深刻的品味人性的复杂,思考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