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开始了,这件容易被忽略的事,对孩子很重要。
女儿放寒假了,有一项假期作业(如上图)--记录做家务。除了观察和总结大人的家务活分类,还要记录自己做家务的详情,同时参与年夜饭的制作。为这个作业点赞。
之前写过对家务活的认识,一年过去,又多了些许理解和感受。重新整理分享。
想做个小调查:你的孩子参与家务的程度是?
a.每天都会帮忙做家务,如做饭,收拾碗筷,扫地等。
b.能整理自己的内务,洗袜子内裤,叠被子等。
c.不固定频率参与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
d.基本不会做家务。
在这里,参与家务和年龄的关系不太大。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的感受--2,3岁的孩子,想要参与家务的意识,可能比8,9岁甚至更大的孩子更强。
现在的孩子很忙,学习负担重,课外兴趣班多,每天排的满满当当,能保证吃好,睡好,玩好,学习好,这大概就是最满意的状态了。家务活?没时间做呀~
另外,目前大部分家庭有1-2个孩子,除了爸爸妈妈,很多家庭老人和保姆也是“标配”,大人承包了所有的家务,仿佛没有什么需要孩子做的。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做家务这件“小事”。
1.为什么提倡让孩子做家务?
女儿2019年进入小学,我提前读了很有名的《欢迎来到一年级》这本书。卓立校长将做家务单独作为一个章节,他总结说,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有四点原因:
1.这是孩子确认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的重要方式;
2.家务劳动是孩子认识“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最简单形式;
3.家务劳动是对孩子身体、行为、认知等各项能力的综合锻炼;
4.做家务是孩子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是自信的第一步。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提出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还创造了“社会情怀”这个概念,意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能为社会做贡献。在做贡献的过程中,人们会获得归属感--我属于这里,这里有我的一席之地;以及价值感--我有能力,我能做到。
而家庭这个最小单位的社会,家务活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就能给到孩子归属感与价值感的满足。由己及人,一个在家里能积极参与家务活的孩子,未来更大概率也是个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人。
除了心理层面,家务活对孩子生理的发展,身体的锻炼起到的作用,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
2.三步走,培养做家务能力
1】放手,做个懒妈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因为这不是爱孩子,这只是不信任孩子,会让孩子形成“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被信任,别人就该替我做”等等的信念,这是害孩子。
某一年带俩娃回老家,我自己实在忙不过来,才想起来邀请老大自己洗内裤袜子,以及帮忙做饭。结果她欣然同意,每天积极主动,成就感满满。
女儿进厨房想帮忙做饭,姥爷邀请她一起拉面。我本能的说这太难了,她还做不了。没想到她很快就能做出如此高难度的动作了!
让孩子尝试,是第一步。孩子天生有动力动能和好奇心,如果家长不放手,渐渐地好奇心和动力被磨灭,变成理所应当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及“我不行”的信念。
2】允许犯错,才有能力的增长
允许孩子尝试了,但孩子往往是“闯祸高手”,很容易弄得一片狼藉。这时,家长很容易这样想--“还不如不让你弄,我自己来。”
如果掉进这个想法的坑中,或者因此责备孩子,那么很容易被打回原形,退回到第1步之前,前功尽弃。
所以,当准备允许孩子尝试时,就请做好心理准备--孩子是会犯错的,错误才是学习的好机会。
倒水,盛饭,拖地,做菜。。。每次我让女儿尝试之前,都会忐忑,狼藉的情况时时出现。
比如她盛饭,经常舀到锅外,米粒掉一桌。这种情形特别容易让我抓狂。但我提醒自己,这是因为她手腕灵活性和臂力还不足,而此时正是练习的好机会。
妹妹的劳动意识更加强烈,要抢大人的墩布拖地。索性爷爷给她扎了小墩布,自己拖地不亦乐乎。
用水笔画了一地,自己找抹布擦了,幸好我憋住了要批评她的嘴,全程观望。
在培养孩子做家务这个过程中,我想说的是: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允许犯错,才能更快成长。
3】鼓励,永远不嫌多
总在谈鼓励,做什么都要鼓励。这第三条,是贯穿在整个过程中的。
当我们开始放手,需要鼓励孩子去尝试;
当孩子犯错,需要肯定孩子的尝试和努力,鼓励TA再试一次;
当孩子做到了,更应该鼓励TA的付出,其实很多我们看似简单的事,孩子要做好并不容易。
腊八节,晚饭后我邀请孩子们和我一起泡腊八蒜。
对于这样的邀请,孩子们向来踊跃,两人认真剥蒜的样子,多么可爱。
于是我说:“谢谢你们跟妈妈一起做腊八蒜,多亏你们的帮忙,我们才能这么快的做好!”
小小家务活,背后有深意。假期已至,不如就趁这个机会,邀请孩子参与家务吧。让孩子感受到“妈妈需要你的帮助,妈妈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