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唧唧的孩子,内心有话说。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玛丽的育儿践行之路

今天有个妈妈来咨询,看的出来她很着急,也渴望改变。本来我晚上上课的时间快到了,看她实在太着急,所以还是腾出了不足1个小时的时间跟她聊了一会,希望能够赋能给她,最重要的是,让她能支持到家里那个渴望被理解的孩子。

妈妈带来的故事:

早上让孩子背古诗,背了一会后发现自己不会就躺在地上哼哼唧唧。我告诉他:“昨晚不是说好的,今天早上开始不再哼哼唧唧,有问题解决问题,诗不会就多读几次。”孩子就是不读,赖在地上一直哼哼唧唧。我就说他:“没遵守诚信,我不喜欢他哼哼唧唧的声音。”

九点开始上学校的网课,他不好好上,说生气了。等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让他洗手,他就是不洗,我就和他说不洗手就不能吃饭,要遵守饭桌的礼仪,他不去我就把他拖去了。他就问我:凭什么可以管他,凭什么要听你的,你是坏妈妈。

老人过来开始说孩子,告诉他不能这么说话。结果孩子却说:谁管他都是坏人,都是坏蛋。我就告诉他这样子说话没礼貌是要挨打的,上次为了这么说话已经被打了一次,我和他说对老人没礼貌,说一次打一次,等会还要挨打。

他就把饭碗一丢,说要去练跆拳道,要打败妈妈,说臭妈妈,坏妈妈,凭什么能管我,我希望不是你的儿子,要是能把妈妈打败就好了,我就打了他嘴巴一下,他就冲过来用头顶我,要打我。

这个孩子表面看似乎有些“难以管教”,遇到这样的孩子,估计大多数家长都会比较头疼吧,打骂估计在所难免。

孩子一天当中,因为一开始的情绪没有被理解接纳,甚至被误解,再后来就因为各种事情都情绪不佳,而且有情绪的时候,用“躺地上”,“坏妈妈”等这样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这个不满的情绪是如何来的呢?孩子答应第二天不哼唧,却还是哼唧啦,此时我们家长没有看到哼哼唧唧背后的原因,就给他贴了个标签:“不遵守诚信”。

那哼哼唧唧背后究竟咋回事呢?

哼唧背后有一颗向好的一心。

一开始孩子是因为背诗背不会,哼哼唧唧。哼哼唧唧让妈妈听着不舒服,但却需要通过哼哼唧唧看到孩子的着急背会是向好的心。如果孩子没有向好的心,才不会着急呢,对吧?

哼唧的背后是对自己的不满。

当他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时候,哼唧的背后是不满,是对自己做不到表现出来的不满。

可是这个时候,我们没有理解他初始的情绪,反而指责他“不遵守诚信”。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本能,孩子就把“对自己的不满”转移成了“对妈妈的不满”,以至于后面变本加厉,喊出“坏妈妈”!

所以,孩子最初有情绪时,因为我们的处理不当,不仅没有看到孩子的着急与对自己的不满,反而将它激化为了:对妈妈,对家庭其他成员的不满。以至于一天下来,情绪堵塞,最后只能用不去学习来对抗。

回头再看,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昨天答应不哼唧的时候他一定是认真的,他确实想做到。可“想做到”不代表“能做到”,真正到了那个有情绪时候,孩子️早就被情绪所控制,哪还记得答应妈妈的事情,即使妈妈提醒他,他的理性脑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

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反而贴个标签“不遵守诚信”。这不仅帮不了孩子化解情绪,反而是强化了他们负面情绪。

其实,当听到妈妈讲述完整的故事后,我是非常理解这位妈妈的急迫,急于咨询渴望快速改变的背后,是妈妈的无助,而无助的背后却是妈妈对孩子的爱,只是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已。希望我上面的分析带给她启发,并愿意这样试试看: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根本不需要简单粗暴地禁止行为本身,而是要看看引发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尤其是看看孩子为什么会有情绪?

如果我们愿意从情绪入手,看到孩子向好的心,仅仅是因为能力达不到。这个时候理解他的情绪,并且找到方法帮助他不放弃,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把事情闹得越来越糟糕,不仅全家人不高兴,而且导致孩子与所有人对立,直到最后都不想去上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