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幽阁

不易初心方为强

2023-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乐德乐

子路问强。 (《中庸》第十章)

子路的为人,大家都非常熟悉,他个性鲜明,果敢刚强,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甚至有些鲁莽,孔子在很多场合开导过他,希望他约之以礼。但子路实际上对自己的性格还是比较欣赏的,所以他就问孔子,什么是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中庸》第十章)

孔子回答说:“你是问南方人的强呢,还是比方人的强呢,抑或你自认为的强呢?以宽大荣顺为行为准则,即使别人对自己无情无义,也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以此自处。”

宽柔以教,朱子解释为,对别人言行不及的情况,以包容柔顺的态度进行开导。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这里的教,不是教诲别人,而是说作为自己的教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不报无道,朱子解释说,面对别人不合常理、无理取闹的举动,只是简单地忍受而没有报复的想法。

朱熹认为,南方人的行为风度一般比较柔弱,所以将能以隐忍功夫胜过别人视为“强”,这符合君子之道。

我想,严格地说,隐忍之时,应该是没有胜过对方的想法的,不争而已,并不在乎胜负。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中庸》第十章)

衽,席子。衽金革,睡觉的时候,兵器甲胄都放在席子上,指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战斗。

随时准备迎接挑战,不惧死亡,这是北方人认为的强,强者以此自处。

朱熹解释说,北方人为人刚健强劲,所以将以果敢之力胜人视为强,这是强者的行为模式。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此四者,汝之所当强也。 (《中庸》第十章)

朱子注解,矫,强貌,如诗曰“矫矫虎臣”。倚,偏着。塞,未达也。指理想抱负得不到伸展。

君子能够顺应时势但不媚俗,君子以本心自立而不偏离,国有道,即使不能施展抱负,但不改初心,国无道,至死不放弃理想。你应该从这四个方面,让自己变得强大。

朱熹解释说,在有道的年代,即使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也不因此改变志向;在无道的时代,能够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如果不能战胜自己的私欲,是不可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始终坚守的。君子之强,还有比这更大的吗?孔夫子这样回答子路的问题,是要抑制他的血气之勇,希望他在德义之用上用功。

上一章以仁智勇之难而不难反衬中庸之似易而实难。本章则以子路问强,说明依靠强力不能解中庸之难,中庸之难,难在不易本心。

关于南北风气之异的说法,我向来不赞成,因此严重怀疑孔夫子的原话并不是这样说的,以讹传讹的可能性很大。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都非常强悍好战,十大名剑中胜邪,纯钧,湛卢,巨阙,鱼肠,泰阿,龙渊,工布是越人欧冶子锻造,干将,莫邪由一对吴国夫妇淬炼。秦王嬴政固然强悍,但你能说他不隐忍,越王勾践固然隐忍,但你能说他不刚健。北方多强人,也不缺谦谦君子;南方多君子,亦多不乏好战强人。

------《中庸章句》审读14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