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册

2023-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雷震子的亲密时光

这个看似神秘的符号,今天,它的写法是这样,对,它是“册”。甲骨文的“册”是一个很玄妙的存在,它的样子一望便知,是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系在一起。

最早的“册”原料是竹子,古人把坚硬的竹子截开,削成20到70厘米长、1厘米宽的长条,再用绳子把它们串联起来,册就完成了。人们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保存时则把它们卷成一卷一卷,后人所说的“万卷书”“书卷气”也由此而来。

从商朝到汉末大约1700年间,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相传孔子晚年好读《周易》,捆扎竹简的绳子磨断了好几次,韦编三绝不仅体现了孔子好读书,更说明竹简极易损耗。

不仅如此,沉重的竹简更是“体重”超标,终究逃不过被迭代的命运。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大约在魏晋时期,纸张成为了主要的记录材料,现代意义上的书本终于出现了。“瘦身”成功的册成了这样,竹简的痕迹仍然存在,竖条状的区隔昭示着它的前世今生。

中国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从雕版到活字,册页的排版更加灵活,印刷的速度和精度大大提升。

古老的文明迎来了一场知识记载的革命。

对于中国古人,承载着先贤智慧的书册是神圣的,因此书籍的装帧也格外讲究,其形式更是几经变革。

而线装书的出现,更标志着中国的册页制度日渐成熟,线装的每一步都是强迫症患者眼里的绝美瞬间。

理料、折页、齐栏,追求近乎苛刻的整齐,包角使得书角不易磨损,纸针和丝线由内而外为书背提供双保险。由于这种装帧形式经久耐用,方便阅读,很快蔚然大观,于是线装书几乎成了中国古籍善本的同义词。


虽然书写载体的材质不断改变,册,作为书籍量词的本义却没有改变。据初步统计,国内汉文古籍存世总数超过4000万册,品种约20万。

由此,以文字为载体的文明信息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至今,从未中断。跨越漫漫5000年,当代人摊开曾经的书册竹简,仍然可以读,还读得懂,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文明的奇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