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铭:心灵突围(一)
2018-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宁民
图片来自微信圈
1、 1931年,德国记者冯·奥西茨基面对德国民众对希特勒的一片欢呼时,痛心地说: “一个民族究竟要在精神上沦落到何种程度,才能在一个无赖身上看出一个领袖的模样,看到令人追随的人格魅力?” 这让我想到人格、国格。人无格,则国格不存;国格不存,则官层无格。无格之人,与传话筒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是,就是这些传话筒却指导着全社会的人。这是黑白颠倒,这是时代悲剧,是一个民族不幸的根源。
2、别指望人性复苏,唯有制度才能改变;别幻想道德标准,道德是谀辞的遮羞布,也是人性恶的遮羞布。撕开遮羞布,太阳底下,没有奇异之处。
3、不要指望他们交出权力,唯有制度才能把权力放进笼子。角逐权力是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目睹了权力的魅力,而这魅力就是人性泯灭、道德沦丧、人格缺失的源头。权力无所不能,致使人人铤而走险,以获得“好货好色”而视为荣耀,同时,封妻荫子,照顾亲朋好友,为做官之快事。现实是,一部分获得特权阶层的人,已逃向国外,购屋纳室,或生意他国;一部分暂无逃跑能力,却正在大肆敛财,为逃跑做计划;还有一部分,“做稳”了官位,尚在瞭望;还有一部分正在“奋斗”潜规则;还有一部分正在渴望、羡慕,正在赞美……
4、这是一个鱼龙混杂,“集体沉默”又“集体无意识”犯罪的环境。人人觊觎利益最大化,人人都焦躁不安,人人都在相互摩擦中尔虞我诈。
5、法律不兴,教育功利化,医疗利益化,一方面物质呈现“最大化”(物价上涨),另一方面精神极度庸俗化。追求说谎成为机智,追求真理看成愚昧。狄更斯的预言已成事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会,这也是一个很坏的社会。没有多元,只有二元。二元社会就是非黑即白的原始丛林法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特权在右,特权又在左,穷人却在低层歌颂着操蛋的社会。
6、“莫郎才尽”,犹如一夜暴富的愚民,在各种殷勤的“慰问”中,在各种“关怀”的叮咛中,在各种榜样的学习中,在各种会议的强调中,让他们一个个进入了另一个生活环境。那种卑微、侮辱、怒目、反抗,深夜的寂寞、孤独;历历在目的往事、饥饿、丑陋的人性都渐渐消失,尽管拒绝、对抗,但政治教育从来没有离开他们。也许“才尽”非莫愿,但文人的骨气已被“软埋”却是事实。也许“活着”才是道理,也许沉默才能苟全性命。不敢揣测,他们的确是少了一分索尔仁尼琴的清醒、鲁迅的金刚怒目,只能在这样的光环与苟且中“活着”。
7、所谓经典书籍,就是指这些书籍道出了现在与未来。它从生活的阴霾中射出一道光,让你看见它,并且给你生活的勇气。至于建设,是每个人的追求与尝试,决不能等待别人来救赎你。如果真有什么救赎的灵丹妙药,那就是——救赎自己。
阅读没有兴趣,任何指导、海量、训练、考试都是对阅读的亵渎。我们仿佛要在一篇文章里面找出黄金般的东西,仿佛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成为才子佳人,从没有问问自己,你读书是到底要什么?我的观点是要一份安静,来对抗无聊。
他们创造的财富成为国有,个人得到的回馈就是吃饱的笑容。他们不需要思考,浑浑噩噩度日,直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