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改变

2022-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四宝麻麻小庸

“改变不可避免——除了自动售货机” 

                            罗伯特·C·加拉格尔

我们常常会经历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多一个孩子、搬家、工作变动、由职场精英转回家庭主妇……最近几位姐妹都跟我聊到她们所经历的改变和挑战,她们感到非常沮丧、失落,我特别理解。

变化让人感到不舒服很多时候,我们不会想去拥抱这些改变,因为实在太痛苦了。理智上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过程,可是面对哭泣的孩子、家庭秩序的混乱、做不完的家务、理了还是乱的家、婆媳关系的张力、夫妻间不通畅的沟通、丈夫工作的压力…种种困难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力、孤独、绝望,想要逃离。

我家最近的一次冲突

不要以为我这么说,我的家里就是一团和气、美好,整天都是母慈子孝、“我爱你,你爱我”、“夫妻间你侬我侬”。正相反,我们家庭的“进化”有时正是因为一些“改变”驱动的。

很坦白的说,我们也经历了很多软弱和失败,也不断的在改变中被动/积极调整。

就在上周,我们夫妻还经历了一次大争吵。起因是早上老公出门前,到储物间的货物架上拿东西,看到货架上空水果箱、还有几个小包装袋,他神情严肃的对我说:“这个货架需要常常清理,每次我看着的时候都是这么乱。”(说实话,每次看到他打扫、整理,我心里都一阵紧张)

我防御性的回了一句:“你看到乱的时候,就心甘情愿的整理嘛。而且我也常常整理啊,只是孩子们去拿水果、牛奶的时候又弄乱了。”

老公:“那你就带着孩子们整理啊,他们拆的包装袋直接放这儿了,鞋子也是随便脱……

《非暴力沟通》中提到:“人们从我们这儿听到的任何话,如果听起来像是分析、批评,或是暗示对方有错,那么,我们与他人沟通的方式就无法为彼此的幸福做出贡献。”

我认为这些是他对我的批评、指责(潜意识里,我是想要逃避,不想要做出改变)。于是,我气呼呼的上楼了,刚好看到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呢,交代的整理工作,个个都没动。我一时忍不住暴脾气了,对着孩子们喊:“交代你们的工作都没有动,只顾着玩。你们没做好,爸爸又批评我……”一时间眼泪啪塔啪嗒的流下来,孩子们看着我都愣住了。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我们因着家务整理的事情争执,他出于想要改善的目的提出要求,希望我有所改变,而我把这些要求理解成对我的批评、指责(也不想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我感觉很受伤,于是愤怒的反攻。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还弄得双方很不愉快,心越来越远。

一直到晚上、第二天白天,我的情绪都很低落,带孩子学习都没有了激情,在心里数算着自己为家庭的贡献和付出,自己怎样殷勤学习、带娃等,他还觉得我不够好,越想越委屈。(这就是女人)

低迷了2天,我觉得不能再这样自我消耗,尝试着自我教练的方式,调整自己聚焦在当下和未来,我们夫妻关系、家庭的目标在哪里?要达到这些目标,下一步我要怎么行动?我的目标绝不是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而是两个人一起往一个方向使力,双赢。

于是晚上的时候,我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主动跟他表达我的观察、不舒服的感受以及我需要他的支持和鼓励。我也邀请他分享他的感受和需要。他提到自己提出意见时,我的抗拒(他说这是“说不得”,一说就被激怒了)也使他不能顺畅的表达自己。沟通之后,才明白,他不是对我不满意,是希望我能花更多时间带着孩子们做家务,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这样,对孩子们来说,走进社会,也能更好的照顾自己和照顾所处的环境。

我们又聊了一下各自的原生家庭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我因为打小没怎么干活,爸妈又都忙着做生意,家里也一直有阿姨做饭和卫生,我真的没有得到锻炼。婚后,我也不重视这方面,我情愿花时间陪孩子玩游戏、户外运动、阅读、学习,也不乐意把时间花在家务上。在家务整理上,我是有过努力和调整的(自认为进步很大),但是随着孩子们的网课、我自己的学习安排增多,确实是在家务上怠慢了。他的提醒让我有意识的带着孩子们做家务,恢复睡觉前全家一起打扫、整理的习惯,然后在生活中,刻意的训练孩子们物归原处。我也问他是否愿意继续恢复带领家庭敬拜和分享,得到的回复是“Yes”。 

Mr.Scott Reck说:“事实是,当我们感到非常不舒服、不快乐或不满足时,那很可能是最好的时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刻,在我们的不适应的推动下,我们才可能跳出常规,开始寻找不同方式或更真实的答案。”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神圣的呼召,变化是常态,从容的去面对变化,拥抱改变,拥抱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