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又现安全事件,滴滴是不是原罪!

2018-08-27  本文已影响1人  悦悦答

从空姐事件,到乐清事件,滴滴真正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两起性质相同,时间相差不远的人身安全事件就这样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网络上出现了惊人的一面倒的现象,都在同仇敌忾,声讨滴滴。

今天早会,一位同事结合自身经历真真切切的讲述了对滴滴的绝望。我听到后真的是心痛不已,因为这些都是既定的事实,作为滴滴的粉以及滴滴顺风车车主,我很想替滴滴说句话,可是很尴尬,我没有办法去狡辩。伤害已经存在,如何去扭曲缘由。

滴滴被卷入舆论的浪潮并不值得怜悯,在短时间内曝光两起性质相同的人身安全事件,也从根本上佐证了滴滴的不作为,或者是没有有效作为。但我还是要替滴滴说句话,滴滴并不是原罪!

网约车作为新兴的出行方式,无疑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而滴滴在收购了Uber之后也成功的晋级网约车龙头老大,虽然有很多网约车平台也在打造自己品牌效应,可事实上滴滴依旧有着无可睥睨的优势。这么一个新兴产业的龙头大哥,互联网时代出行方式的革命者,遍布国内外市场的黑马企业,却一次又一次的惨遭国人诟病。这到底是为什么?

栓柱讲话:“滴滴本身就很不完善,很多地方都没有做到正规,据我了解关于网约出租车这一块,滴滴的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然后拿到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许可证的仅有50多个县市,剩下的全部是非法营运,而且空姐事件后,现在滴滴还在整改期,这事还能出现值得深思。”

这无疑阐述了一个事实,滴滴国内一家独大,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状态,新兴的网约车平台受到滴滴的制约,只能夹缝里边求生存根本成不了气候。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滴滴又如何能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呢?没有人能给他竞争压力,自然也不存在自我蜕变的过程,享受着龙头大哥的无上荣耀,却养成了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恶习,这也是滴滴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诱因之一。

整改期内,滴滴开通了人像认证,关闭了社交功能。但是据平常使用来看,社交功能依旧是打了擦边球,需要自己手动关闭,这也为一些居心叵测的司机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狩猎场,滴滴一直想走社交路线的想法也注定了这次乐清事件的发生。

社交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衍生功能,也是最吸睛的功能,无疑会带来更加新奇的享受,但是问题是出行与社交结合到一起就没那么好玩了。说到社交网络,虚拟才是网络的立身之本,然而出行为虚拟带来的线下的面面结合点,也就为犯罪提供了更完美的机会。

我做了一个测试,是关于人性在网络中的展现。然而测试的结果不堪入目,很多人利用网络平台肆意的说一些污言秽语,更震惊的是这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图片,无一例外全部关乎于性。这让我不禁思考了很多问题,社交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人性两字被“人”与“性”关联起来,一方面讲述了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也讲述了人的生活。“人”“性”不分家,所以很多人在网络上追求性的解放,性的自由。很明显网络环境更适合去展现丑恶的自己。

 

拴柱讲话:“这些人都是吃饱了没事干,精虫上脑整天想着啪啪啪。网络滋生他们的犯罪心理,滴滴的社交功能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机会,线下能见面,有封闭的场所,再加上营运门槛低,管理不到位,审查不严格,所以也让犯罪心理演变成了犯罪行为。”

在不久前,申请成为滴滴顺风车车主只需要两年的驾龄一个不那么赖的车,门槛之低令人发指,哪怕驾照到手从未开过车,只要驾龄达到两年就可以营运。之后在空姐事件后,人脸认证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吃一堑就应该长一智,在没有安全警示的前提下,滴滴从未有过主动完善,也从根本上注定了乐清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据新闻报道,在女生失联后警方曾多次索要车主信息遭据,从而延误了救援时间,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且在空姐事件时,就被曝光的伪造车牌的现象,时至今日依旧没有整改,同样的坎被绊倒两回,我真的想替已逝的少女问问滴滴:“这到底是怎么了?”

回归乐清事件,滴滴确实很让人失望,甚至绝望。很多朋友表示再也不碰滴滴了,再也不用顺风车了,听到这些,我真心想劝一下,我不为滴滴开脱,因为滴滴倒下了,还有下一个滴滴。

互联网时代,网约车的风靡已经是大势所趋,尽管滴滴三番五次,屡教不改,但是他并不是原罪。原罪正是人性的丑恶,然而社交网络给了这种丑恶放大的机会,滴滴的垄断地位也让他成为了丑恶的聚焦点。

营运门槛低、管理不到位、审查不严格、出行软件的社交化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造就了现今的悲剧。我们可以督促他,声讨他让他成长,但是请绝不要绝望,因为他是网约车的龙头,先锋队。是中国出行革命的先行者。

滴滴,我想向你要一个交代!不是一次次的声明道歉!我对你抱有期望,也请不要让我绝望!

点我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