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层次与成功人生的关系

2019-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儿花开

理解层次与成功人生的关系

    你去问问身处困境或者不满现状但是苦无突破的人,他们往往给你的答复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际遇不好”“受环境所限”,或者“条件不够”等。他们所指的或者是已经安定了一段时间,不敢放弃工作或者某些既定利益,或者是时间不适合,没有钱、技术、人才和市场,或者是没有给他们机会、没有碰上适合的人和事,等等。

    这些人都已经被困在“环境”层次上的一些框框里,不肯也不敢把它们打破。在这些框框里面要有满意的改变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为了保存这些环境层次的框框不变,他们会用以下的方式去处理其他层次(其实就是让环境层次去支配其他层次):

    这样的人生当然辛苦。这类人会有很大的无力感,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世界改变了,其他人有所不同了,他们才会有更好的日子过,而一个人是不能改变其他人的,所以他们充满着无奈和愤慨。原因就是:他们坚持被环境的因素所控制。

    成功快乐的人生是可以策划和实现的,但必须从身份开始。最容易的做法是给自己定下一个时限,例如三年,问问自己三年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人生,然后循着理解层次一级一级的策划。

    用理解层次发展出来的计划,最有推动力和根本改变人生质素的可能。从自己理想的身份发展出来的环境及行为层次的计划,可能会与现实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挑战性,但是也具有深远的提升潜力。再加上其他NLP技巧,你会发现这样策划人生最具意义,同时也最有可能成功。

以下的例子显示从下至上的人生策划无效:

环境:我在XX公司担任XX工作,上级是不讲理的人,每天遇到的顾客都骂我。(描述现在的情况)

行为:我每天努力把工作做好,虽然没有乐趣可言,但如果能把工作更快完成也许会少挨点骂。(在那些环境框架划定的界限中活动)

能力:我会去学习更多的技巧以应付环境的需要(没打算跳出来,而只能更适应那些框架界限而已)。或者,我不知该学些什么才会有用(向框架界限投降了)

信念、价值:再学也没有用,世界就是如此艰难。或者,做人应该安分守己(信念);改变要冒太大的险,万一失败怎么办?或者:平稳最重要。(价值)

身份:我没有这种命,我的运气不好,我接受一个平淡的人生。

更有效的策划是:

身份:三年后我将是一个怎样的人,想要有怎样的人生?

信念、价值: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观最能帮助我达到这个身份?例如:什么是必然肯定的?我要相信一些什么原则和规律?什么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人生会给我一些什么?我应该放弃些什么,坚持些什么?

能力:为实现这套信念和规条,我可以有些怎样的不同做法?什么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需要掌握一些怎样的能力?要学些什么技能?怎样去设计一套策略?

行为:怎样做?第一步是什么?编一个时间表及行动计划。

环境:我认识的人或公司中,哪些最能帮助我达到这个目标?哪些事物我可以运用?什么时候最适宜展开那计划?在什么地方?

我们不能看出,由下到上的规划人生很累,我们没有想过跳出环境,只是顺应环境,尽力在环境中做好自己。

假如你是一个全职太太,可能你觉得只要照顾好孩子,照顾好丈夫是你最大的责任,你全身心地精力都投入到家庭之中,导致你没有经济收入,连买衣服的钱都要跟老公要。

如果一直下去你的人生什么都要靠老公,如果哪天离婚了,可能你将一无所有,你也不甘心一辈子都要老公来养,于是你开始追逐梦想,你也想成为一个女强人,于是你报了成人高考,报了市场营销专业,你利用孩子上学的时间在家学习,最后拿到本科学历,然后开始进入一家普通的公司做销售,你不断学习成长,成为公司的销售明星,最终成为公司的销售总监。

也许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这个故事讲的同样是一个身份转变的例子,值得我们去想想自己的身份定位是什么,因为他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当一个全职太太只是想做一个全职太太时,再多的机会放在她面前她也会放弃,等到她想做一个女强人时,就算没有机会她也会创造机会!

那么你呢?当你只是想做一个小职员时,你想的只是不要犯错,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好了,于是你将画地为牢,将自己困在原地,等到你的身份觉醒,有了身份定位,想到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努力时,纵然你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纵然你是滴水也可以穿石,纵然你是渺小的人类给你一个支点你也可以撬动地球!

看完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你拿出一张纸从身份的层次去规划你的人生,别在为了生活而生活,你也可以让生活为你而生活!

深层需要

以下是一次虚构的街头访问:

问:“先生你好,请问贵姓?

答:“我姓韩

问:“韩先生,假如你今年可以心想事成的话,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答:“我希望今年的生意扩大一倍,赚更多钱。

问:““你的生意扩大一倍,钱也赚更多”,能够为你带来些什么呢?

答:“我会买房子,也会换一辆更大的车子。”

问:““买房子、换大车子”能够为你带来些什么呢?”

答:“那么,我的家人就可以过得更开心了。”

问:“你的家人过得更开心”又能够为你带来些什么呢?”

答:“那么,我就会觉得尽了我的责任。”

问:“那份“尽了责任”的感觉又能够给你什么啊?

答:“那么,我就会觉得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问:“那份“满足感和成就感’又能够给你什么啊?

答:“那么,我会觉得我的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把韩先生的答案用理解层次分析,会是这样:

身份:成功快乐的人生

信念、价值:尽了责任、满足感、成就感

能力:家人可以过得开心

行为:买房子、换大车子

环境:生意扩大一倍、赚更多钱

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去问每一个人,他们的答案,尤其是在开始时,会很不同,但是,都会像韩先生的答案一样,一层一层地从下到上进入理解层次的第五层

    你问对方时,除了上述的两个问法(“……可以为你带来些什么”和可以给你什么”)之外,还可以试用以下的问法:

    “…其中什么对你最重要?”

    “……是一份怎样的意义?”

  “因为……你会得到些什么?”

    这些问法,都会帮助你找出一个人做某件事背后的动机,也就是推动他去做的价值观。而凭着不断地找出动机背后的动机,我们可以找出一个人支持某些行为的深层需要。深层需要就是在信念、价值、身份甚至系统层次的动机。

    细心分析韩先生的答案所形成的理解层次,我们可以看到:

    环境、行为和能力层次的动机,都是韩先生身体以外的因素,即韩先生外面世界的人事物;而当进入信念、价值和身份的层次,便是韩先生的内心世界

所有外面世界的追求,都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需要(深层需要)。

0从下而上追求时,在当时可能会全力以赶,排除万难地去努力,但同时会感到很辛苦:但是,当由上往下回顾自己时,也许就会发觉曾做的或正在做的往往不是唯一的选择。“家人过得开心”不一定要“买房子,换大车子”,更不一定要“赚更多钱”;而“尽责任”包括的更远远超过“买房

子”。所以,当在下层挣扎的时候,如果能走到上层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便会带来有效的突破。上一节的人生策划概念,便是同样的道理。

    假如一个人的答案显露出某些层次的这个人往往是正在迷惘中摸索,没有清晰的方向感,也没有效果。事实上,在这类情况中,这个人往往不会付出努力。现今的青少年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你问他今年的愿望,他会说“有公司聘用我”(环境),再问他“这会给你带来些什么”,他会回答说:“满足感、安全感”,或者“开心”(价值)。为什么“有公司聘用我”会得到“满足感、安全感”?其中欠缺了行为、能力和信念。

填补这三层的空白会是:

    有公司聘用我(环境)—我便会天天做工作(行为)—我可以有所学习、交朋友(能力)一这样做会有前途(信念)——所以我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价值)

    没有了中间的层次,就像要登上一座大厦的五楼而不经过二、三、四楼,是不切实际的。

跳出环境的局限

    你可以试试以下的练习,帮助自己跳出一些环境框框给你的困扰。先找张纸,写下一件你希望拥有,但却没有的事物,然后:

    问问自己,如果有了那样事物,你会有怎样的行为,把答案写下。

    看着“行为”层次的答案,间自己:这些行为,提供你一些怎样的不同选择。(“使我可以……”)把想到的写下。

看着“能力”层次的答案,问问自己这些不同的选择,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一些怎样的信念,得到一些什么价值。这些便是那件你尚未拥有的东西所要满足的深层需要了。

为自己的深层需要,写出至少三个新的、不同的做法,它们都可以满足这些深层需要。(每个深层需要,都要至少三个不同做法。)

    在这些新的、不同做法之中,选出一项你认为最适当、最想做的,进行尝试。

理解层次与成功人生的关系

总结

在系统与理解层次这部分,我们还能想起分享了什么吗?

一,系统与“三赢”

二,系统性在不同人群与场合的运用

三,什么是理解六层次

四,理解六层次的应用(案例)

企业文化与团队和谐

    一个群体的文化,其实就是其成员的BVR( Believe、 values、 rules)重叠所得出的结果,也就是他们的共同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领导者的BVR对群体的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当一个群体中众人之BVR的重叠部分够深厚、够广阔和够浓重,也就是群体的共同信念与共同价值够强,其成员的向心力、归属感和积极性便会强。反之,若群体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既浅又窄并淡薄,成员便会把注意力放在

各自的非共同的BVR上。个体间会出现很多争执、冲突和自私行为,群体的目标也难以圆满地达到。

    在人与人相处的环境里,必然有“我”“你”及“我们”三个部分存在。若是两人对话,“你”将是对方;若是一个群体,则“你”是所有其他的人。

    “我们”由“我”和“你”组成,但“我们”并不简单地等

“我”+“你”。因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样,因此,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和规条系统会完全一样。“我”+“你”是完全保留两个人不同的信念、价值和规条系统。一个良好的“我们”,应该包括了双方认为重要的BVR,但无法包括他们所有的BVR,因此一个有效的“我们”必须是“我”和“你”做出修正后组成的系统。

    我们”就像两手合掌握成头,两手虽各有不同,但合成的拳头却紧密有力,互相配合着对方的特质。

    在任何由两个以上的人结成的群体里,大至两个国家,小至偶遇的两人,括部门、公司、员和顾客、上司和下属、朋友、夫妻,等等,若“我们”被彼此尊重,优先对传和支持,这个群体将强大,因而其中的每一个“我”可以健康和成功地存在。若每个群体成员把“我”的位置放于“我们”上,“我们”将减弱,长久下去,“我们”将会失败、清减,因此,“我”将不能保存。

    所以,保存“我们”,强化“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多,才是成功的方向。把这个概念放在工作中出现的情况里,我们便会很快找到解决的方向。

    共同信念是每个人都支持的信念,共同价值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价值。任何人与人的沟通里,必有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的存在。在一家公司里,它们是公司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一个家庭里,它们是维持家人愉快亲密地生活

的基础;在一个社会里,它们是维持安定和繁荣发展的因素。

    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往往存在而不被人察觉,这需要各人的留意,或者管理决策人士的刻意提醒。有时,它们更需要人们努力去创造出来。

    有了足够的共同信念和价值,在需要配合、协调、相互支持的环境里,个人才会发挥所长,自发地把事情做到最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