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的想到的
2015年,我区迎接国家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忙碌、饮酒、抽烟,我的身体开始发福,体重达到了82公斤,弯腰时明显的感觉到有一点吃力,加之年龄增长,体会到身体的一些变化,在2016年春,我决定跑步健身。
在刚开始一个月里,跑200米就喘得厉害,只能跑跑停停,每次半跑半走在中央公园转一圈。体能与读书时相比,下降严重。从2005年以来,篮球也不怎么打了,平时上下班都是车辆代步,喝酒、抽烟、熬夜……短暂的狂欢后,停下来只剩身体的不适与精神的失落。痛定思痛,也为了缓解跑步过程中的气喘和胸闷,我决定戒烟。开始时在家里不抽烟,接着在办公室时不抽烟,最后在聚会喝酒时不抽烟,半年的时间,成功戒烟,至今已经两年多了,现在闻着烟味觉得刺鼻。其实不抽烟的人,觉得长期抽烟的人身上有一股烟臭味,应该是焦油和硫化物等混合的味道。酒也是一样,不喝酒的人,闻着人喝酒后的味道也有一股臭味,那气味与酒瓶打开时的酒味完全不同。这些,身处其中的人是难以觉察的。
在此后的过程中,我也没有怎样刻意的强迫自己,有时候下班回到家里不想出门,吃过饭后,躺在沙发上不想动,如果这时提醒自己,心里挣扎一下走出去,运动之后人更舒服,多重复几次,便不再需要多强的意志力支撑。形成习惯后,如果三两天不运动,身体反而不舒服,像是给你信号,说该去运动运动了。但如果一周或几周不运动,再想动起来,又要重复一遍意志的煎熬。所以运动跟抽烟喝酒一样,都是一种习惯,只有等你做了运动或者不抽烟了,才能发现其中的差别,从而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我们的错误认识就在于,开始有点难,便认为会一直这样难,在半道中放弃。
健身先健脑,科学的运动,不仅能保证效果,更能减少不正确的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阅读书籍,查询论坛,搜寻跑步和健身知识,购买运动装备,在充足的准备之后,至今我没有发生运动伤痛。但在此过程中,我试过很多手机APP,比如NIKE+ running、悦跑圈、咕咚等等,执着于轨迹的记录与成果的分享,跑步进程、积分等数据的增长,成为按时锻炼的动力。有时候运动没有带手机,运动后还要把记录给补上,生怕有遗漏,似乎一半为了健身,一半为了APP积累数据。
在跑步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喜欢听音乐,跟着节奏跑。有线耳机,线甩来甩去很烦人。我曾购买一付蓝牙耳机,线的烦恼解决了,发现脚落地时,有轻微的共振声,长时间使用耳机,耳朵很不舒服。我干脆放下手机和耳机,又买了运动手环来记录数据。
直到2017年秋冬,我开始认为数据不是那么重要了,不用手机APP和运动手环,凭感觉我就能很准确的估算跑步时的配速和心率,于是开始追求身体舒适的运动状态。不带手表,放下手机,不听音乐,不采数据,回归运动的本真,听从身体的反应,直到这时我才明白,那些数据和朋友圈图文其实是我的枷锁,那些轨迹,那些点赞,那些积分和等级,也如抽烟喝酒一样,是外在的精神麻醉品。如果有一天你发微信我没回,打电话没接,那么很可能我在跑步的路上。
如果问跑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给出我的答案:自律。跑步时想什么呢?有时反思一下生活或者是工作;有时放空大脑,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当风声夹杂着土木花草的香气从耳边滑过,有如凭虚御风。当身体进入自以为健康有力的状态时,人就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自律。饮食、早睡、早起、工作等等,达到一种自我感觉良好,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因为我后悔花太多的时间去记录轨迹和发朋友圈,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幼稚与浪费。前几天看到一份文件通知,联系到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
写出来,文不达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