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读书吗?
原文首发在公众号:樱桃绿了 芭蕉红了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不得不吐槽一下,这是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书,可它本身却索然无味,读起来味同嚼蜡。(北北在读它的时候五次睡着......)
书中对于书籍的分类过于繁琐,而在真正阅读的时候,是无法准确判断一本书是完全属于哪一种类别的。
这本书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却缺乏可读性。可以看出作者非常会读书,却不太善于写作。
这是一本高分图书,却让无数读者踩雷了。
按照书中的讲法,当你“分析阅读”完了这本书,就能发现,它只需“检视阅读”即可,甚至读不下去,就可以干脆不读。
阅读本该是随心的。虽说读高于自己理解力的书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正如书中所言“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可是过程也应该是享受的,至少并不痛苦。
此书的严谨之风让人颇为敬佩。也许是北北自己功力还不到,无法深刻理解本书的深意。
不过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还是对我们有所启发的。
“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学习,本就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我们潜意识里总是趋利避害,想用更简单的方式学习,而越简单,效果往往越差。

如今,各种思维导图、拆书笔记盛行,我们能看视频就不看图片,能看图片就不看文字,能看浓缩简化版就绝不看原著……
于是,我们误以为自己一直在学习,不断地在获取知识,不停地在提升自己。这些产品看似贴心地为我们节省了脑力和时间,提高了效率,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掉屏幕,你是否深刻地理解了每一个概念及其运用场景?你是否清楚刚刚看到的文章的框架和逻辑是什么?你是否可以准确地将这些内容教给别人?

短平快的传播特点让我们逐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而只满足于资讯的获取与囤积。没有向自己的理解力做挑战,就没有自我的破茧而出。
“一下子能读懂的东西可以增加我们的资讯,而读原本不太理解的东西可以获得理解力的提升。”
是了,一看就懂,只是获得资讯、信息,而思考,才能获得知识,进而增长智慧。
世界上从来没有捷径。耗费多少脑力,才能得到多少知识。

点个赞呗
公众号:樱桃绿了 芭蕉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