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绝无任何套路的币乎写作复盘

2018-07-01  本文已影响14人  头号联盟听天由己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转眼 6 月已经过去,这也是我在币乎上生存的第四个月。这段时间工作重心稍微调整,对写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币圈一日,人间一年,在这个区块链世界里,每个人仿佛如同被这滚滚浪潮而裹胁前进,谁都不希望落后。

币乎当然就是大河,每个人试图寻找自己的航道。

写作社交

昨天 Alex 发来喜讯,他顺利成为EOS sw/eden 中国区负责人,真的由衷地感到高兴。作为一个持续日更、深耕优质译文的超级奶爸,Alex 的持续努力与成长历程大家有目共睹,这份殊荣当之无愧。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其他通过写作爆发式成长的那些人:

毫无疑问,还有更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优秀作者,他们都在加入这个写作旅途当中,体验沿途的波澜壮阔,认识共同成长的伙伴。在他们眼中,写作这笔零风险的投资就是人生区块链最好的见证。

我想,这就是写作的幸运与影响力。

讨论写作文章太多,除了记录成长、倒逼反思外,写作带来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

在我看来,学习是一种社交,写作更是如此。

你要知道,这个时代写作会帮助我们减少太多的沟通成本,加持个人品牌,放大影响力。

说句题外话,最近我写了一篇《如何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得到了腾讯课程产品学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壹佰的推荐,阅读量破万,一篇文章就帮我带来了几十人的公众号关注,更有出版社约稿邀请,这就是写作带来的效应。

虽然在币乎我还是默默无闻,不过我并不焦虑,因为认真写作、提升专业、结识朋友才是我的终极目标。

人总归要有自信,我现在最迫切的就是,寻找那些和我一样用心对待写作的作者,他们才是稀缺资源,值得我们挖掘,期待币乎越来越完善,实现更多机制来进行互动。

个人复盘

当然,在此之前,我还是要认真写作才行,否则怎么配得上和优秀的他们一起玩耍呢?

按照惯例,我沿用之前的量化指标来分析一个月的成长变化。

1、数据统计

首先,这是我从币乎榜(www.bihubang.com)上的统计数据:

币乎榜 6 月数据

我特地截取了今天与 6 月 1 日的对比,这是月度数据:

从数据上一目了然,在文章数量、点赞与收入上,虽然我一直在努力,但在币乎上的排名下降不少。客观上看,币乎上的文章越来越多,平台流量分流,更多作者脱颖而出,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我倒不在意排名,只是这一个月的辛苦付出却落得如此结局,不免唏嘘,看完历史文章,相信你自有定论。

若是仅从收入角度衡量,在写作上的收益 / 成本比是要远远低于正常工作或是其他投资行为,可是我依旧乐在其中,写作带来的价值绝对大于物质激励。

因为我相信,在习得任何技能的时候,都有难受的地方,选择正确的难受,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持续践行,终有所成。

2、写作记录

其次,这是我在 6 月份的写作之路。

6 月写作记录

加上本文,6 月共写了 13 篇原创文章,接近 4 万字,主要聚焦在个人成长、国外优秀译文以及 Cardano 项目深度跟进。

经历了初期迷茫与不知所措,现在的我反而心里很坦然,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原创思考,这是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是我自己的人生积累。虽然数据上与那些热门文章差得太多,那也只是过往积累的体现罢了,我从不纠结。

本月的文章是我个人认为目前在币乎上质量最高的,以下这五篇文章分别从数据思维、通证思维、自动对冲与 Cardano 深度跟进入手,写完酣畅淋漓,就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那般细心呵护,很开心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这里我不得不回顾自己的写作目标了,当时我特意加上了「互联网巨头进军区块链世界的前哨观察」,这个想法来自于互联网与区块链的是是非非,作为一个喜欢鼓捣的产品人,了解大公司的一举一动特别重要,毕竟他们作为目前互联网世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每一步棋都撩动社会的神经。

可是,实践下来,一个月我都没有持续关注过,一方面是精力有限,互联网评论我并未有足够经验,另一方面我竟然完全无视了大公司的动态,那些深度思考也变成了过眼云烟。我们总是在幻想他们如何入场,可能他们早已切入,我们浑然不觉罢了。这一方面值得认真反思。

写作感悟

说了这么多,除了以上的写作社交与个人复盘外,我愈发认识到一个人的改变是悄然无声的, 当你将这些概念、方法内化到个人的操作系统中,看待任何事情的视角有种奇妙的进化。

我是一个喜欢自我激励的人,这个月的写作复盘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在未来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1、聚焦写作,减少推广

在上次的百咖秀上,乎黄谈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第一个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真正用心写文章的人得到更多的收益,就是我们希望从理想状态来讲,就是当你把根本不需要考虑营销的事情。

让每个人的注意力得到应有的价值。

其实于我而言,我只会认真把文章写好,营销、推广、宣传、抱团我真的没那个心思,这并不是我的初衷,我一直以来把币乎当作微信公众号来说,去年 2 月,我写第一篇文章,不过也是很少人关注,全靠朋友支持,我还是持续做下去,现在也有快600 人。

我相信等到币乎机制优化后,自然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携手同行。

Spenser 说过: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于是乎,我退出了那些无关的币乎点赞群,只选择了几个值得付出的微信群

世界本来就是多级的,学会做减法本来就很难,我想做的就是在一件事情上做得最好,其他的交给时间去证明。

2、重拾点评,主动赋能

点评可是我看家本领,也是建立互信的法宝。

当时的策略很简单:每天点评两篇优质文章,可从热门推荐或是各大作者的好评活动中挑选。

上篇《学会点评,才是我要上热门的开始》就是全部复盘与攻略,点评区可谓风水宝地,在币乎改版后,有意愿持续写作并且留言的人不多,想要一鸣惊人、建立深度链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点评区突围,难度要小很多。

可是,这一个月,我翻看了自己的记录,只有 20 次,点评对象都是熟人,要不就是 008 战友,要不就是字幕组伙伴,竟然没有一次主动点评其他作者,都是私下联系,并未将点评展现在文章末尾,得到更多曝光,实在惭愧。

我只得换了策略,一是保证每天点评一位优秀作者文章,二是保证加入的社群中能够持续活跃。

和大家说件趣事,上次因为奖励,阴差阳错,我得到奖励,而后便想了个办法:和死柯侠立下承诺,点赞一月,趁此机会认真学习,现在已经打卡 8 天了。

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从他的学习笔记中,我认识了更多在通证经济上的专家与好文,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深入研究的朋友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若是能够结合个人经历要好得多。

再有就是,在学习 Cardano 项目的过程中,见识了很多牛人,Jasin Yip 的《区块链思维:你应该为项目注入价值,而不是让项目方拉盘》中提出的区块链思维深有感触,区块链思维本来就是要放大个体价值,项目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深入理解并且跟进才是更推荐的做法。

其实,我们与项目方并无区别,我们都是节点,大家都是尽自己的责任,对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希望你在币乎如此,在其他项目中也是一样,若是一味追求短期利益,人生岂非太单调了?

希望你能够有所启发。


本文首发于币乎,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刘祯(微信号 rexliu1912),为你留住真诚,公众号/简书「听天由己」,一个游走于区块链与互联网世界的跨界产品人,007 与 008 er,非著名英语学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