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奥地利】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 著 韦启星 译

案例分析:如何了解从未得到慈爱的这类孩子的人格特征?7 | 10

2019-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袁大妞Beryl

文/编辑 | 袁大妞Beryl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被娇宠的一类孩子的性格特种,现在我们探讨另一类孩子的性格特征,这一类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慈爱。这次同样地,我们还是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了解这类孩子。

案例分析:

研究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性格都有这一类孩子的特征。不过,这些特征在他们的身上发展至登峰造极的地步。最为明显的是这一事实:这些穷凶极恶的分子,他们在孩提时都受到过恶劣的对待。这样,他们形成了冷酷的性格,他们怀有嫉妒和恨意。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这一类的嫉妒者并不仅出现在坏人当中,所谓正常的人当中也不乏这一类人。

他们认定他们管教的孩子不应该比他们的童年时代过得更加幸福。他们把这一观点应用到他们的孩子身上,那些监护别人的孩子的人也是这样。

分析结果:

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并不是出于恶意。这些观点只是反映了那些在成长时期受到过恶劣对待的人的精神状态。这些人能拿出各种很好的理由和格言,例如,“收起棍子,害了孩子”!他们拿出无数的证据和例子,但这些都无法使我们相信他们是对的。因为僵硬、专横的教育是徒劳无功的。这样的教育只会使孩子倏然这些他们的教育者。

考查一个人的种种不健康症状并把这些症状联系起来考虑,这样,经过再三的时间,心理学家就可以整理出这个人的人格系统,通过这个人格系统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秘密和心理活动。我们借助这一人格系统所考察的每一个点,都应反映出这个人的整个人格的某些部分。但是,只有当我们考察的每一个点都显示出同样的东西,我们才感到满意。整套的概念和由此及彼的推论都不可以通过死板、机械的方式生搬硬套在被研究者的身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被研究者个人;我们不可以抓住一个人的一两个表现方式,就得出大而无当的结论;我们要找到所有可以支持我们的结论的东西。

内容选自《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