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的越多,不见得越好》
一直都知道罗大伦博士的《道德经》演讲,但是一直没有去听,今天周末就听了一下,深感相见恨晚。
最近分享的是《道德经》中的“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的内涵,顺便复盘了前一期所讲的“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罗大伦博士讲了很多,我就捡其中感触比较深的说吧。
第一个,每天看见的新闻越多,可能脑袋只会越兴奋越混乱,各大网站也只是投其所好。
第二个,知识学习多了,可能会形成知识障碍。
第三个,就是现在的娱乐八卦,太多平台毫无责任感,我们看的多了,可能带来的只是欲望的增加。
第四个,就是去各地看美色美景,看的可能都是重复的东西,不一定都对我们有益处。
01
其中在第一部分,罗大伦博士说,好奇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品性,人们天生喜欢八卦,每天特别希望知道别人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乐此不疲。
比如谁家两口子吵架了,婆媳闹得不开心了,或者是谁和谁离婚了,谁出轨了什么的……
各大网站的花边新闻也都会投其所好,提供这类内容来满足大家,因为它有阅读率有收视率。
罗大伦博士说,其实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所暴露的。看了这些内容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会有任何的帮助。
还有一种叫做负面偏好,人们喜欢看负面新闻来警醒自己。可是发生的多了,看着看着就变得习以为常了,最后反而一点用都没有,自己的生活还可能变得负能量满满。
罗大伦博士举例说,曾经有个新闻大佬讲过,办报纸很简单,就是凶杀、政治丑闻加色情等等,这些东西,只要里面有点这个色彩,报纸就卖得很好。
02
在第二部分,罗大伦博士跟我们说,知识虽然能够提升我们,可也并非越多越好。
他提到了佛教中有个叫做“知识障”的词,就是说有时候对你所知道的知识,如果你太固执于它,反而不能够接近真理,不能够接近真正的佛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从小就开始接受的知识教育,已经让他形成了自身非常强大坚固的知识体系。在他接近佛法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放空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对抗佛法,去质疑它是否科学?
比如禅宗六祖惠能,六祖惠能就是因为大字不识,所以在听到别人持颂《金刚经》的时候才会豁然顿悟。因为他简单虔诚,也不会有太多的知识体系去对抗。当然也离不开他的佛缘和天赋。
现在许多国人对中医也是这样。他们已经习惯了看西医,你跟他讲中医,让他们去看中医的时候,他们就会先入为主地以西医的理念,以自身的知识体系去对抗中医。加上中医的玄妙晦涩,所以就会质疑,甚至抨击中医迷信伪科学。
这就是“知识障”,如果我们不了解“道”的话,我们知识了解的越多,可能就无法接受其他新的知识,就无法接近真正的“道”。
03
在叙述第三部分娱乐八卦的时候,罗大伦博士列举了某网站娱乐八卦新闻:
第一条,舒淇秀事业线,提裙子防走光;第二条,林志玲穿紧身裙秀丰满身子;第三,钟丽缇穿透视装内衣隐现……
这叫新闻吗?说这些有意思吗?它们真的对我们有帮助吗?没有。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吗?不能。
可是现实中,人们上网大多数都是在看这些无用的东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脑袋变得越来越混乱。甚至还会造成我们欲望的增加,因为我们可能会被诱惑买买买。
04
第四部分,走出去看大千世界,真的看得越多越好吗?
罗大伦博士说并非如此。他举了自己的例子,博士毕业后,他为了宣传中医,终于有机会到各地去走了,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每一个地方的景色,其实本质上大同小异,说实话,有些地方还没有传说中好呢。我只是去验证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个地方,原来这么小,原来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实际上都是重复的。”
他说他现在到哪去,经常都是宅在酒店里写东西。除非是到了新疆等这类景色比较迥异的地方,会出去逛一逛,感受一些不同的气息。
而内地的景色呢?就算全走遍了,收获也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最后反而身心俱疲。就像前面所说的新闻那样,性质是一样的。
05
那么话说到这了,如果这些都不好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去看新闻了,不要去学知识了,就不要出去走一走了?
罗大伦博士说,不是的。老子所说的,“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并非让我们不要出去了解东西,而是要让我们懂得“道”。
只有以“道”去指引,我们在学知识的时候,才会融会贯通,才会省下许多力气,不用走那么远,就能完成任务。
同样,我们在看到人世间反复重复的那些故事、新闻八卦的时候,才会了然于胸,而不会耗费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他。
比如说婆媳关系,其实所有的婆媳关系闹不好,基本上原因都是相似的。如果大家都懂得“道”,都能放下自己为大家想一想,就不会再吵架了。
总之,“道”才是最后的关键。不懂“道”的话,你越出去往外走,你所接受的新闻和知识越多,这些内容可能就越成为你了解真理的障碍。
人们就会像蒙着眼睛走路,心智永远得不到开启,更别说提升自己,去活得更好了。